1.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華夏族,出生于周朝春秋時期陳國苦縣,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曆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因老子是道家的創始人,所以老子又被古人稱為“太上老君”。出自《老子》的成語有禍福相倚、玄之又玄、大器晚成、出生入死、功成身退、天長地久等。
2.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最早實行因材施教和有教無類的教育家,被後人尊稱為“文聖”。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主要記錄在《論語》當中。出自《論語》的成語有升堂入室、誨人不倦、有教無類、名正言順、舉一反三等。出自《史記·孔子世家》的成語典故有韋編三絕等。
3. 墨子,名翟(dí),東周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墨家學派創始人。墨子是中國曆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提出了“兼愛”“非攻”等思想。與墨子有關的成語典故有墨守成規、快馬加鞭等。
4. 列子,本名列禦寇(“列子”是後人對他的尊稱),華夏族,周朝鄭國圃田(今中國河南省鄭州市)人,戰國初期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是介于老子與莊子之間道家學派承前啟後的重要傳承人物,著有《列子》。書内有大量先秦寓言和神話傳說,如愚公移山、兩小兒辯日、杞人憂天、高山流水、餘音繞梁、管鮑之交等。
5. 孟子,戰國時期鄒國(今山東鄒城市)人,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被後人稱為"亞聖"。孟子主張“仁政”,提出“性善論”,代表作有《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等。《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彙編,出自《孟子》的成語典故有五十步笑百步、一曝十寒、始作俑者、出爾反爾等。
6. 莊子,姓莊,名周,宋國蒙人。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老子齊名,被稱為老莊。代表作有《莊子》(又名《南華真經》)。出自《莊子》的成語有:白駒過隙、鵬程萬裡、東施效颦、邯鄲學步、庖丁解牛、莊周夢蝶、大而無當、相濡以沫、得魚忘筌、大相徑庭、虛與委蛇、越俎代庖、望洋興歎、學富五車等。
7. 荀子,戰國末期趙國人。荀子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荀子認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僞”。荀子的優秀學生有法學家韓非子、秦朝丞相李斯、漢朝丞相張蒼。
8. 韓非,戰國末期韓國人,法家學派代表人物。韓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法治思想,适應戰國末期治理亂世的曆史環境,對秦王朝統一中國功不可沒。著有《韓非子》,共五十五篇,十萬餘字。出自《韓非子》的成語有老馬識途、自相矛盾、吹毛求疵、濫竽充數、兵不厭詐、一鳴驚人、靡靡之音、遠水不救近火、優柔寡斷、守株待兔、買椟還珠等。
9. 朱熹,宋朝(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的人,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著述甚多,有《四書章句集注》《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說》《周易讀本》《楚辭集注》,後人輯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語象》等。其中《四書章句集注》成為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标準。出自朱熹作品中的成語有萬紫千紅、源頭活水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