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赢在起跑線的補習大比拼

赢在起跑線的補習大比拼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6 06:14:52

赢在起跑線的補習大比拼(赢在起跑線的補習大比拼)1

正在看書的學生。

赢在起跑線的補習大比拼(赢在起跑線的補習大比拼)2

正在學習的學生。

赢在起跑線的補習大比拼(赢在起跑線的補習大比拼)3

輔導班的老師正在授課。

小編碎碎念

要不要給孩子報課外輔導班,很多家長在糾結這個問題。給孩子報班,怕孩子壓力太大;不給孩子報班,怕孩子學習跟不上。聽說班上有些家長給孩子報班了,自己心裡也着急。終于下定決心給孩子報班了,發現效果也不盡如人意。于是,自己又陷入了新一輪的糾結……關于孩子上不上課外輔導班這件事,小編有話說。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毛玉西、王曉雲、陶開河、林琳

欄目策劃/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宇、曹騰

圖/新華社

木木:所有的父母都曾幻想過自己的孩子天資過人、非同尋常,但是在擠破頭進入輔導機構後,在日複一日的堂測後,在風裡來雨裡走的接送時,突然明白了,不得不接受孩子是個普通人的事實,并理解在這種輔導班機制裡産生不了我們想象中的“天才”。

水衛三:“一對一”輔導首先是貴。一個小時300-500元不等,每次上課兩小時,即便一周隻上一次課,一個月将近4000元也就沒了。如果門門都報“一對一”,月月就隻能喝西北風了。

毛玉西:我相信,堅決抵制輔導班,絕大多數家長根本做不到,隻是糾結于多上還是少上而已。因為擺在家長面前的,是這樣殘酷的現實:幾乎所有的學霸都在上輔導班。輔導班打造學霸人設的“劇場效應”,幾乎讓每一位家長陷入瘋狂的怪圈,從此無法自拔。

陶陶:輔導班往往是超前教育,孩子再回到課堂上,發現老師講的内容似曾相識,就很容易提不起精神。時間久了,會導緻孩子覺得學校的課索然無味,上課時出現分心、多動的情況。這種情況非常糟糕,不能不防。

上不上輔導班 取決于家長是否“心安”

在孩子讀幼兒園時,說起課外輔導班,我從來都是不屑一顧。到了孩子讀三年級時,觀念的抵制開始讓位于行動的妥協,因為周圍大多數孩子都在上輔導班。在征求孩子同意之下,選擇給孩子報了語文網課,以期豐富課外知識。一個學期下來,我發現,孩子根本坐不住,做不到靜心聆聽所謂“名師”長達2個小時的高談闊論。衡量再三,最後選擇了退款。

我相信,堅決抵制輔導班,絕大多數家長根本做不到,隻是糾結于多上還是少上而已。因為擺在家長面前的,是這樣殘酷的現實:幾乎所有的學霸都在上輔導班。輔導班打造學霸人設的“劇場效應”,幾乎讓每一位家長陷入瘋狂的怪圈,從此無法自拔。

其實,孩子是否需要上輔導班、上多少輔導班,本質上取決于家長的承壓能力及其焦慮程度。孩子上輔導班,緩解的是家長的焦慮。孩子的成績是否提升,反倒變得次要。當然,無數家長還必須接受現實的殘酷:絕大多數孩子即便上了輔導班,還是變不成學霸。

對于無法拒絕輔導班的大多數家長來說,他們始終無法邁過“三道坎”:一是不能輸在“人生起跑線”的心魔。這種四處滋長的心魔,催生了“赢在起跑線”的補習大比拼。二是不能堅持做到對孩子“因材施教”。原因可能在于,家長平時工作忙,沒時間教育孩子。當然,類似理由背後,是因為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實在太難,大多數家長缺乏細心、耐心、恒心。三是不能擺脫“花錢買心安”的從衆心理。很多家長總會抱着“學總比不學強”的僥幸心态,盲目給孩子報各種班。其實,一個優秀孩子的培養與成長,是個人禀賦、家庭環境、學校教育與社會熏陶等綜合因素的結果,原本就與輔導班毫無關聯。

耗費大量金錢與時間的輔導班,短期内多少還是有用的。當然,輔導班長年累月“剝奪”孩子大量周末時間,長此以往對孩子今後的成長,到底會産生多少負能量、負效應?卻很少能引起家長們的在意與反思。

(毛玉西)

輔導班機制産生不了我們想象中的“天才”

某課外輔導機構上市的消息傳來,我欣然感歎:“自己也出了一份力。”小兒棉哥讀書近10年來,我在其中的投入絕對大于在自己臉上的投入。小升初的時候,我跟他好好算了一筆賬。中考的時候,又一次性算了一回。正常情況下,棉哥就業後,大概要用三五年的時間才能還完這筆賬。

在課外輔導機構這個大世界裡,幾乎沒有一個家長能全身而退。我的好朋友,在娃讀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因為他上英語課外輔導班的事情焦慮不安——到底是高價上外教英語班,還是上朋友介紹的大牛老師一對一課程。盡管大牛老師輕描淡寫:“真不急,你等他讀三年級再來找我。”但朋友很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畢竟,有那麼多幼兒園的小娃娃,早就通過英語輔導機構鍊接中外,展望未來。

與其說,上輔導班的費用,是在建設孩子的未來,實現孩子們的夢想,不如說是,訓練父母們學會面對慘淡現實——“原來,我的孩子也不過是個普通孩子”。所有的父母都曾幻想過自己的孩子天資過人、非同尋常,但是在擠破頭進入輔導機構後,在日複一日的堂測後,在風裡來雨裡走的接送時,突然明白了,不得不接受孩子是個普通人的事實,并且理解在這種輔導班機制裡,産生不了我們想象中的“天才”。

最近大學同學聚會,有同學說起自己的孩子“跟你們的一定不一樣”,因為他不上文化科的課外輔導班,上的所有課外班都是架子鼓、街舞、唱歌。那一瞬間,我發現,别人炫耀自己的孩子是學霸,或者炫耀自己的孩子不走尋常路,我竟然都妒忌!

盡管我一而再再而三提醒棉哥,我沒有用大部分父母都認同的價值觀——譬如“讀好書就是優秀”“隻有考高分才有出路”等來衡量我的孩子,然而,我并沒有足夠強大到不要求我的孩子考出好成績,不要求我的孩子上輔導班,我隻是,用看起來與衆不同的标準掩蓋了内心依然不甘心的念頭——隻有你又适應了世間的遊戲規則,又符合我的标準,你才是優秀的孩子。(木木)

别輕易報“一對一” 孩子的内驅力最重要

嘟嘟入輔導機構“一對一”的坑是從初一開始的。她的初中是所名校,同學們家境都不錯,進行“一對一”輔導的也不在少數。嘟嘟的數學成績一直“瘸着腿”,既然大家都請“一對一”老師,我也偷偷懶花點錢讓老師幫她“扶正”數學好了。豈料一入侯門深似海,再想出來卻是不能了。

“一對一”輔導首先是貴。一個小時300-500元不等,每次上課兩小時,即便一周隻上一次課,一個月将近4000元也就沒了。如果門門都報“一對一”,月月就隻能喝西北風了。自從報了“一對一”,嘟嘟在我心中立刻有了清晰的定位——吞金獸。有個學渣的娃就是擁有了一台“碎鈔機”,徒然心痛無可奈何。

花點錢是小事,咬咬牙就過去了。可恨的是沒效果。數學“一對一”一直到初三,嘟嘟的考試成績幾乎一分都沒有提高。關鍵是你還不能取消它。上着課成績雖然沒提高,但一取消成績就直線下降,這“一對一”變成丢不掉的拐杖了,一扔就摔跤。本是抱着偷懶的心入坑的,結果到了初三我還是得咬咬牙拿起初三數學書,自己來!考前一個月,每晚我陪她一起做一張卷子,講錯題拉重點,這一個月的成效非常顯著,嘟嘟中考時數學提高了20多分。

高一時我下了狠心,取消了數學“一對一”。我想初三我都給你拔到130多分了,現在隻要好好努力,扔掉這根“拐杖”還是可以的。豈料這一扔不得了,嘟嘟的數學很快就趴到地上了。要不還是我自己給她補?我撈起高中數學課本一看,立刻有了畏難情緒。最後重新加回了“一對一”。

這糾結着糾結着,高考就要到眼前了,雖然在嘟嘟長大後的日子裡,這麼難的數學未必有啥用,可是高考時它占一大頭,失了數學就失了高考。“一對一”的坑都已經入了,還能有什麼辦法提高她的數學成績呢?難道還要自己披挂上陣?這“堅硬”的高中數學,估計得先啃掉我幾顆牙。

奉勸廣大家長,别輕易入“一對一”的坑,孩子的内驅力最重要,隻要孩子有興趣、肯努力,“一對一”就是錦上添花,否則,隻能落得個賠錢耗時又無用的下場。(水衛三)

奉行“愉快教育”家長 三言兩語入了“坑”

中國的家長常常喜歡跟别人比較,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後。所以,一個好玩的場景就出現了:兩個家長對話,一個說,“我從來不讓孩子上輔導班,讓他開心成長才是最重要的。”但另一個家長說,“輔導班對于孩子的提高還是有好處的,比如我家孩子的數學就好多了。”那麼,先前的家長就會說,“真的嗎?那要不我也送孩子去報個班吧。”于是,一個原本奉行“愉快教育”的家長,三言兩語間就入了“坑”。就這樣,一個帶一個,家長們排着隊入“坑”。

我家大寶浩浩已經上了六年的輔導班,而且是見班就報,越報越多。中間有過很多痛苦的回憶,我們也有過不少反思。現在把這些反思的結果分享給各位家長,或許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一是報班要适量。學習類的輔導班,往往會布置很多的課後作業,随着孩子學校作業的增多,兩種作業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壓力。如果孩子不願意完成,往往會形成厭學心理,而這種心理的危害是很大的。

二是報班要尊重孩子意願。家長往往看孩子哪科薄弱就報哪科的輔導班,但他厭惡或者恐懼這門課的心理并沒有改變。所以,還是要先扭轉他這種心理,培養好了學習興趣再報班。

三是報班要尊重孩子興趣。浩浩在報英語、數學、語文三個班的情況下,還說要報編程班。後來發現他對編程有非常強烈的愛好,上編程課甚至可以成為對他的一種獎勵。所以我就決定能停的班都停了,唯有編程課能加就加。

四是要嚴密觀察學習進度。輔導班往往是超前教育,孩子再回到課堂上,發現老師講的内容似曾相識,就很容易提不起精神。時間久了,會導緻孩子覺得學校的課索然無味,上課時出現分心、多動的情況。這種情況非常糟糕,不能不防。

五是報班要權衡家人感受。孩子上輔導班必定要家長陪同,但像我們有兩個寶寶的家庭,很容易出現周六、周日連續上課的情況,一個家長就勢必無法陪伴另一個寶寶。所以,即使報班,也要注意平衡,充分照顧到兩個寶寶的感受。(陶陶)

來源: 廣州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