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春風不度玉門關原詩

春風不度玉門關原詩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1 10:50:51

春風不度玉門關原詩?有一句流行語叫做“慢慢地生活,快快地死”前者指放慢生活的節奏,後者指減少痛苦承受的時間這是一種美好的願望,或稱勘破人生享受生活的理想那原是在餐桌上的一句閑言,哪知一言激起千尺浪,舉桌嘩然:,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春風不度玉門關原詩?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春風不度玉門關原詩(春風不改舊時波)1

春風不度玉門關原詩

有一句流行語叫做“慢慢地生活,快快地死”。前者指放慢生活的節奏,後者指減少痛苦承受的時間。這是一種美好的願望,或稱勘破人生享受生活的理想。那原是在餐桌上的一句閑言,哪知一言激起千尺浪,舉桌嘩然:

生活能慢起來麼?

能。我想。

麗江給我的印象就是“慢”。

雖然流經小鎮的溪水湍急地奔騰而下,然而那裡的生活顯然是緩慢悠閑的,那慢吞吞的節奏讓你恍惚出另一種生活方式,似乎連心跳都漸漸地慢了下來。休閑之人懶懶地賴上十天半月,便将心靈的塵埃洗滌幹淨,渾身上下重又充滿了活力,然後返家,再次跌入現代生活的快節奏打磨。

其實,麗江的慢節奏我們也曾經有過,失落也沒有太久遠,在不太遙遠的過去,運河流域就是這樣的生命節奏。

有水才有生命,有河才有最早的農居。好脾氣的運河像一位溫文爾雅的書生,除了春天的桃花水發點小脾氣,夏秋之交借着遠來的台風動動怒,大多數的年份賜予兩岸風調雨順的日子。一水養活兩岸人,農民靠運河種地,商人靠運河運貨,沿途珍珠似地串起了蘇杭之間的商貿發展,清粼粼的運河鑄就了千餘年的水上繁華。

而我就落生在河岸的一角,童年的倒影落進運河的水波裡,拎水,淘米,洗發都離不開波清水淨的古運河,曾看過許多鞭炮中的迎親船,見過很多穿紅着綠的新娘子被抱上船;到了初夏,還有如雪山似的堆滿船艙的運繭船、甘蔗船,秋天金燦燦的賣糧船……

從上世紀70年代起,随着兩岸工業的發展,大量的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統統被排入運河,終于看不到清水魚影了,慢慢地水質變黑變臭,最後黑得像澆馬路的柏油一樣,臭味難以形容。我也背離了故土進了城。每次坐船回鄉就像是一次受難。曾有一群朋友說要去我老家玩,不想坐上船在臭味中熏了兩個小時,發誓說這麼臭的河這輩子再也不坐船了。水要永遠臭下去麼?于是就有了從民間到政府呼籲:整治!環保!

整治,環保,二十年過去了,今天的運河已不再有味,今天的武林門仍然有個碼頭,遊人可以乘坐水上巴士,像賽納河的豪華遊似的,那節奏是非常非常地慢,船艙裡是兩兩相對的“咖啡座”,一杯茶,幾碟小零食,一盤水果,三四位好友,有一搭沒一搭地扯着天南海北,一邊聽着水浪拍打船舷啪啪的伴奏。初起兩岸是拔地而起的高樓,慢慢地樓宇矮了下去,黛瓦粉牆,商鋪,酒店……遠遠地眺望河岸的景緻像拉洋片似的緩慢地移動,沿岸柳樹掩映,柔軟的柳枝如少女的秀發,一如從前在河裡洗滌長發的運河女子;柳林中偶露一二枝桃花,卻如插在少女發際的鮮豔的紅花。仔細看,綠柳中會有“白雲”點點,不時驚起鷗鹭一片。到了拱宸橋河段漸漸地呈現出一種慢吞吞甚至有點懶洋洋的節奏,這是一種讓人發呆的節奏,更是令人遐思的河景,在依稀恍惚之中靈魂出竅了,不期遇上了大學士蘇東坡,碰見了優哉遊哉的郁達夫、豐子恺,在小酒館裡抿一口黃酒,夾一顆花生米,還有酥酥的東坡肉,昏黃的燈影裡隐隐傳來琴聲悠揚……

環境果然悠閑了下來。

上了岸,在小河直街走着,在香積寺周邊晃着,沿着運河的遊步道幽幽地散步,看看河景,喝喝茶,吃吃飯,不知不覺中心緒松弛了下來。

不久前遇到一位國家級老中醫,70出頭了,一天的看診量50人。按規定,一周隻上三個半天班,半天隻看30個号。可是全省各地沖着他來的總是比規定的多。怎麼辦呢,他說我每天首先得放松自己的心情,早起洗漱後打40分鐘坐,念7遍《心經》,心緒安甯了去上班。看完30個号已到中午12點,趕緊吃個盒飯,留下時間閉目養神,再念3遍《心經》,接着看上午未完的病人。他是有“功德”之人,能夠在快節奏的生活裡放慢自己的心情,把一顆心放在淨室裡修煉。

慢慢地生活是一種修為,修煉重在修心。我想,無論生活怎麼變化,我們首先要正視自己的心靈,把心放對了位置,慢慢地生活、健康地生活才有可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