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志願者引導居民生活垃圾定點定時投放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劉歆 攝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已進入倒計時,不僅政府要做好準備,市民也同樣應該如此。今天,上海市質量協會發布了《生活垃圾分類系列調查——垃圾分類你準備好了嗎?》公益調查報告,上海市民對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很高,但對“幹濕垃圾”如何區分仍易混淆。
來源/采訪對象供圖(下同)
垃圾分類知曉率達98.7%
本次調查于今年5月中下旬開展,是上海市質協用戶評價中心連續第二年對垃圾分類開展調查。結果顯示,本市市民對《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知曉度達98.7%,65.7%的市民知道個人混投垃圾可被處以50-200元的罰款。
去年調查中,小區有标準四分類桶的僅占21%。今年,80.2%的受訪者所在小區已設有四分類桶。近六成市民表示投放點有志願者指導,74.7%的市民表示小區已實行定時定點投放。
在單位分類方面,超八成的受訪者稱單位或所在樓宇已開展垃圾分類,其中“餐飲”、“醫院”和“政府機關、行政辦事場所”位列前三。
此外,學校已成為垃圾分類的重要宣傳陣地。91.9%的家長反映孩子有垃圾分類投放的意識,其中4-12歲意識最強。
六成受訪者不知道尿不濕是幹垃圾
調查發現,市民對于垃圾分類的标準還有一定混淆。比如部分人不知道幹濕垃圾不是按含水量來區分的,而是按是否易腐爛來分的,因此濕巾紙、餐巾紙、尿不濕都屬于幹垃圾。
調查人員還請受訪者對廢熒光燈管、過期化妝品、廢玻璃、蛋殼、陶瓷碎片、使用過的尿不濕、一次性餐盒餐具這7種生活垃圾分類。一次性餐盒餐具的準确率最低,僅14.2%,有六成市民不知道尿不濕是幹垃圾。雖然與去年比,分類準确率已有明顯提升,但仍存進步空間。
對于“濕垃圾破袋”的要求,46.9%的市民能做到,但也有48.1%的市民将垃圾袋一同扔進濕垃圾桶,年齡越大,“破袋踐行率”也越高。
此外,很多上班族和年長者表示在配合“定時定點”時有困難。主要在于投放時間和作息時間不匹配、點位設置不方便、早高峰排隊檢查垃圾可能會影響上班、高齡老人不方便下樓扔垃圾、錯過投放時間後若垃圾積壓不利于環境等。
“定時定點”應加強基礎調研
對于市民反映的問題,報告也給出了建議。比如,“定時定點”應加強基礎調研,通過實地勘察、問卷調查、專業咨詢等,掌握小區日均垃圾産生量和收運方式、居民接受度及保潔員及志願者配置情況,增強居民的參與度。
報告認為,我國在垃圾分類工作上起步較晚,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已積累了很多經驗,可以借鑒。例如德國是世界上首個為“垃圾經濟”立法的國家,采取“連坐”懲罰來敦促分類。日本采用“源頭精細分類、全流程高質量處置”模式,并且關注細節。瑞典的垃圾回收再利用比例高達99%,甚至每年要通過進口垃圾進行焚燒發電等。
新民晚報記者 金旻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