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學名銀杏,又稱“公孫果”,為銀杏科落葉喬木銀杏的幹燥成熟種子,品味甘美,營養豐富,可以作名貴的藥膳,也能制成很多名貴糕點和多種罐頭或其他加工食品,有“植物元老”之美稱,曆來被食客所推崇。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白果是營養豐富的高級滋補品白果含有粗蛋白、粗脂肪、還原糖、核蛋白、礦物質、粗纖維及多種維生素等成分。分析表明,每100克鮮白果中含蛋白質13.2克,碳水化合物72.6克,脂肪1.3克,還含有維生素C、核黃素、胡蘿蔔素,及鈣、磷、鐵、硒、鉀、鎂等多種礦物元素,8種氨基酸,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對腦血栓、老年性癡呆、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動脈硬化、腦功能減退等疾病具有特殊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白果的藥用價值及作用白果能斂肺氣,定喘嗽,止帶濁,縮小便,治哮喘、痰嗽、白帶、白濁遺精、淋病、小便頻數等症。
《本草再新》說其“補氣養心,益腎滋陰,止咳除煩,生肌長肉,排膿拔毒,消瘡疥疽瘤”;《本草便讀》記載其“上斂肺金除咳逆,下行濕濁化痰涎”。
《滇南本草》記有驗方,“大瘡不出頭者,白果肉同糯米蒸合蜜丸;與核桃搗爛為膏服之,治噎食反胃,白濁、冷淋;搗爛敷太陽穴,止頭風眼疼,又敷無名腫毒。”
而白果“縮小便”的功效,早就被古時參加科舉考試時衆多秀才們所利用,他們常常帶些炒熟的白果在臨考前吃幾粒,以免尿頻在考場上誤事。如《品彙精要》記載“煨熟食之,止小便頻數”;《綱目》說:“熟食溫肺益氣,定喘嗽,縮小便,止白濁;生食降痰,消毒殺蟲;(搗)塗鼻面手足,去皶泡,皯黯,皴皺及疥癬疳匿、陰虱。”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白果雖好,食用過多會中毒白果食用時去殼,搗碎,揀淨雜質,生用,或蒸、煮熟以後用。熟食用以佐膳、煮粥、煲湯或作夏季清涼飲料等。去皮後的白果仁還可作燒雞、燒鴨或者燒肉、碗蹄膀等菜肴的拌料。白果雖好吃,營養價值也高,但多食就會引起中毒。
白果中毒的多發時間及症狀一般來說,白果中毒大都發生在入秋後的白果成熟季節,因炒食或熟食過量所緻。
中毒者以10歲以下小兒為多,中毒出現的時間在食後1~12小時不等。
症狀以中樞神經系統為主,表現為嘔吐、昏迷、恐懼、驚厥,或神志呆鈍、體溫升高、呼吸困難、青紫、瞳孔縮小或擴大、對光反應遲鈍及腹痛、腹瀉等,白細胞總數及嗜中性粒細胞升高。少數病例并有末梢神經功能障礙表現,呈兩下肢完全性弛緩性癱瘓或輕癱,觸痛感消失,且年齡愈小,體質愈弱,則死亡率也愈越高。
秋天正是白果上市成熟季節,大家在食用時要慎之又慎,不可嗜食無度。成人一次食用量不宜超過10粒,兒童酌減。
(文/汪志)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關注公衆号《家庭醫學》,了解更多健康科普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