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餐桌,公筷行動”
倡導實行分餐制、公勺公筷制
堅決打好舌尖上的戰“疫”
日前,市文明辦、市直機關工委、市市場監管局、市衛健委、市文廣旅遊局、市商務局、市教育局、市婦聯、市工商聯等部門及哈爾濱日報報業集團、哈爾濱廣播電視台聯合發出“文明餐桌,公筷行動”倡議書,倡導實行分餐制、公勺公筷制,堅決打好舌尖上的戰“疫”。那麼分餐的好處有哪些?聽聽市疾控中心專家、市傳染病院專家怎麼說。
據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所長郭淑珍介紹,中國人喜歡聚餐、合餐。殊不知,這種看似親密無間的飲食方式隐藏着很大的健康隐患,極大增加了食源性疾病的傳播風險。如果不用公筷,一道菜品在食用過程中有可能成為病毒傳染池。餐桌上如果有一個人患有消化道傳染病,這個患者夾菜時就會将唾液帶入菜品中,其他食用這道菜品的人就會增加傳染疾病的概率。
郭淑珍建議,兩個人以上就餐就要使用公筷和公勺。
家庭進餐的時候,個人的餐具要分開清洗和存放。
在公共聚餐時,建議在每一道菜品旁邊放一雙公筷,在湯旁邊放一個公勺,每個人都用公筷和公勺把食物盛到自己的餐盤裡就餐,這樣能大大減少傳染病傳播的可能。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食源性疾患的發病率居各類疾病總發病率前列,而在疾病的各類傳播途徑中,唾液是最主要的傳播途徑之一。從公共衛生的角度而言,使用公筷和公勺是文明用餐的行為,可以有效降低傳染病的傳播和暴發,在保護自己的同時,可以有效保護他人。
市傳染病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張铮介紹,分餐能避免很多消化道(糞口途徑)傳播疾病,比如甲肝、手足口病、痢疾等。目前,有新冠肺炎患者糞便核酸檢測呈陽性,說明新冠肺炎病毒有通過消化道傳播的風險。同時,如果就餐者口腔、胃等消化道黏膜出現破潰,合餐時易增加感染梅毒、艾滋病、乙肝、丙肝等非消化道傳播傳染病的感染風險。
因此,張铮呼籲,餐桌舉止無小事,處處見文明。
推動就餐移風易俗,
用“小餐桌”帶動“大文明”,
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養成使用公筷公勺的健康良好習慣,
切斷食源性疾病傳播途徑,
謹防病從口入,
既是保護自己,也是保護他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