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頭題字分别為河北、湖南著名書法家孟建國、張春芳老師墨寶
陸放翁《遊山西村》新解
文/餘閑
《遊山西村》 南宋/陸遊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蕭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作者簡介與詩作背景
陸遊(1125年—1210年),字務觀,号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遊山西村》此詩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當時陸遊42歲正罷官閑居在家。在此之前,陸遊曾任隆興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興二年(1164)積極支持抗金将帥張浚北伐,符離戰敗後,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擠打擊,以“交結台谏,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從隆興府通判任上罷官歸裡。
人雲亦雲的注釋與切身體會的感受:
《遊山西村》是宋代詩人陸遊所作的一首紀遊抒情詩。全詩首寫詩人出遊到農家,次寫村外之景物,複寫村中之情事,末寫頻來夜遊。所寫雖各有側重,但以遊村貫穿,并把秀麗的山村自然風光與淳樸的村民習俗和諧地統一在完整的畫面上,構成了優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調。
——這個簡單解釋,給中小學生這麼解也可以,望文而生義,不求甚解之。而作為一個詩詞愛好者,自然不滿于此。也是一樣人到中年,才明白中年人有中年人的窘迫和困惑。在這首詩裡,我看到了放翁先生無時、無門、無路的人生彷徨,看到了他跳出困惑的毅然決然的勇氣,看到了他超然象外的人生境界,看到了作為文、史學家的豐厚底蘊。
詩名之義與隐藏典故:
從詩名《遊山西村》看,作者回的是山之西面的村子,遊的是村東之山,也就是紀遊東山之詩!——所謂“詩言志,歌詠言”,據此品來詩人應有些難言之隐。因為時年41歲的陸遊回鄉省親、祭祖,罷官三年的他想起了山陰同鄉的謝安,也在40多歲時被朝廷重新起用。同是處在衣冠南渡的曆史階段,一個東晉,一個南宋。同是處在一樣的中年年紀,同是面對一樣的人生問題時,也是同樣希望可以東山再起。
1.“東山再起”的典故,其大緻是說:東晉升平四年 ,40歲的謝安離開東山從政,後來打了淝水之戰,立下不世之功,成語“東山再起”即典出此。唐宋詩人李白、賀知章、蘇東坡、陸遊等,都曾盤桓其間,留下了不少著名的詩篇。
2."東山”的另一個典故: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出自《孟子 盡心上》。意思是說:孔子登上魯國的東山,整個魯國盡收眼底;孔子登上泰山,天地一覽無餘,表面上指泰山之高,實際指人的眼界.視點要不斷尋求突破,超越自我.用超然物外的心境來觀看世間的變幻紛擾。
——這首詩應是活用這兩個典故:看問題,要學孔子的境界;個人期許當然是學謝安東山,倘若不信,且從他另外幾首東山之詩細品,為啥都寫的那麼歡天喜地?
《東山》之一 南宋/陸遊
今日之集何佳哉!入關劇飲始此回。
登山正可小天下,跨海何用尋蓬萊。
青天肯為陸子見,妍日似趣梅花開。
有酒如涪綠可愛,一醉直欲空千罍。
馳酥鵝黃出隴右,熊肪玉白黔南來。
眼花耳熟不知夜,但見銀燭高花摧。
京華故人死太半,歡極往往潛生哀。
聊将豪縱壓憂患,鼓吹動地聲如雷。
《登東山》之二 南宋/陸遊
老慣人間歲月催,強扶衰病上崔嵬。
生為柱國細事爾,死畫雲台何有哉!
熟計提軍出青海,未如喚客倒金罍。
明朝日出春風動,更看晴天萬裡開。
——寫的不正是:一字一句,一片歡天情;情意滿滿,精誠報國心?!
全詩内容與辭句解析
首聯: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開篇第一句以自問自答的反問,說豐收之年淳樸的農人熱情挽留,以雞和小豬佐酒招待客人。
1.臘酒:就是冬釀酒,冬至風俗之一,因釀于冬季,或又别稱“東陽酒”。
——放翁先生有詩《東陽郭希呂呂子益送酒》:
山崦尋香得早梅,園丁又報水仙開。
獨醒坐看兒孫醉,虛負東陽酒擔來。
臘酒之典故:
a.“奔走權門,所不忍視,臘酒一壺,能共醉否?” ——宋·王谠 《唐語林·補遺二》王谠其人是蘇轼門生。
b.陶淵明臘酒的傳說。
2. “雞豚”一詞,應是來源于孟子《寡人之于國也》,其中有言: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鼈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鼈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這篇文章主講不“違時”與王道,百姓對生養死葬沒有什麼不滿,這是王道的開端。隐蔽引入違時、達時的概念。
司馬遷的《貨殖列傳序》中說:“倉廪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禮生于有而廢于無。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富者得勢益彰,失勢則客無所之,以而不樂。夷狄益甚。”其文中“倉廪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一句則出自《管子 牧民》篇。引出禮義廉恥,國之四維。…不敬宗廟,則民乃上校;不恭祖舊,則孝悌不備。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本詩開篇就不凡,從人民豐衣足食看到到開春之時殺小豬待客,引入要學管仲如何治理百姓,由富者得勢益彰與失勢的差别,聯想到要有認清形勢,勸誡人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識。
颔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既寫出 山西村山環水繞, 花團錦簇,春光無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 哲理,表現了人生變化發展的某種規律性,令人回味無窮。表現了詩人與衆不同的思維與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蘊涵着無限的希望。詩人描述了山水萦繞的迷路感覺與移步換形又見新景象的喜悅之情;人們可以從中領悟到蘊含的生活哲理——不論前路多麼難行,隻要堅定信念,勇于 開拓,人生就能“絕處逢生”,出現一個充滿光明與希望的新境界。——注:此處是從網上搜到的,比較典型的望文生義解釋。下面是我的個人拙見,與他山之石相較。
錢鐘書先生曾評價這兩句詩"題無剩義",詩句描寫的意境是:山回路轉,撲朔迷離,疑若無路,忽又豁然;宋詩富有理趣,這兩句詩超越了自然景色描寫的範圍,道出了世間事物消長的哲理。那我再追問一句:“題無剩義,詩有剩義否”?那當然是有,要不然就該結尾,那還狗尾續貂幹嘛?
此聯是公認的千古警句,也是作者面對困難時人生境界。同樣面對“行路難”問題,我們與同是“中興四大詩人”的南宋楊萬裡比一下,他有一首《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相較而言,這聯詩句中陸遊關于人生順逆的看法,與楊萬裡的思想境界可謂是一眼見高低。
都說放翁先生是“小李白”,咱們橫向比過,就豎向與李白的三首《行路難》比對:
《行路難·其一 》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複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
《行路難·其二 》
唐 · 李白
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羞逐長安社中兒,赤雞白雉賭梨栗。
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
淮陰市井笑韓信,漢朝公卿忌賈生。
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篲折節無嫌猜。
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誰人更掃黃金台?
行路難,歸去來!
《行路難.其三》
唐 李白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陽蕨。
含光混世貴無名,何用孤高比雲月?
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棄吳江上,屈原終投湘水濱。
陸機雄才豈自保?李斯稅駕苦不早。
華亭鶴唳讵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
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生,秋風忽憶江東行。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
有人評說:詩仙太狂傲不羁,是聖人口中的“狂狷者”。這樣個性張揚,性格跳脫的人做不得官的!此話委實不假!《行路難其一》見彷徨中有堅定。《其二》見“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的牢騷,到感概行路之難後,也要學陶翁的“歸去來”。《其三》感慨聖賢歸處凄涼,幹脆以酒澆愁,醉生夢死算了。
由此及彼,再向前推,與鮑照的《行路難》來比,其可尋的十八首,現在選取兩首:
《一》拟行路難·其四
南北朝 · 鮑照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歎複坐愁?
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
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踯躅不敢言。
《二》拟行路難·其六
南北朝 · 鮑照
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歎息。
丈夫生世會幾時?安能蹀躞垂羽翼!
棄置罷官去,還家自休息。
朝出與親辭,暮還在親側。
弄兒床前戲,看婦機中織。
自古聖賢盡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
——詩之妙處在隐,感情宜纏綿委婉;顯易流于露,露則淺而易盡。鮑照詩:喪,且直白,不若放翁詩内蘊豐富,意韻如梅聖俞所說“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也。其“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一句,寓理于詩,極見功夫。而“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聯尤甚之。乃全篇之警策,“雖衆辭之有條,必待茲而效績。”
同樣的天才,一樣的落寞。
說完行路之難,再說失路之彷徨。這時隆重登場的是唐初四傑之一的王勃,他在著名的《滕王閣序》有言:
……
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雲間。
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懷帝阍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屈賈誼于長沙,非無聖主;
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
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
老當益壯,甯移白首之心?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
北海雖賒,扶搖可接;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
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注意:這裡自歎“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路遠“的“失路之人”,不正是王勃與放翁先生自身“山重水複疑無路”的悲涼感觸嗎?除了嗟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難道因此自哀自怨就此沉淪了?非也!可以“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亦可“柳暗花明又一村”。俗話說的好:“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
文中阮籍窮途末路的這個典故,陸遊也曾有自己的看法。在《春雨 》一詩:“胸懹阮步兵,詩句謝宣城。今夕俱參透,焚香聽雨聲。”又《讀阮籍傳》中 “天生父子立君臣,萬世甯容亂大倫!籍輩可誅無複議,禮非為我為何人?”中說阮籍曾言“禮豈為我設邪”,雖然蔑視禮法,但其坦蕩依然得人敬重!放翁先生多次頌詠過阮籍,可見他對“竹林七賢”中阮籍的胸懷節操,還是比較推崇的。但是絕對不會選擇,自甘蹈入此人如此絕境,又哪能就此自甘堕落?
窮途無路可走,亦可修路而行。放翁先生在他的《修路》一詩中說“雨霪道壞困泥塗,木石紛然賴裡闾。但使僅堪行便足,我無長戟與高車。” 應是化用“長戟高門”這個典故,說但凡讓我能過得去,我無長戟淩人,也無高車招搖。不招唾罵于裡闾!
大家是否記得,陸遊84歲留的《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和68歲時寫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這兩首詩不正是 王勃 “老當益壯,甯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的真實寫照?而“老當益壯”和“窮且益堅”這兩個詞,是不是在陸遊一生都體現得淋漓盡緻?
八百多年後,我用放翁先生的《行路難》
“平生結交無十人,與君契合懷抱真,
春遊有時馬忘秣,夜話不覺雞報晨。
極知貧賤别離苦,明日有懷就誰語!
人無根柢似浮萍,未死相逢在何許?
道邊日斜泣相持,旗亭取醉不須辭。
君貴堂廚萬錢食,我勸一杯應不得。”來緻敬王勃王子安先生,把相惜而“應不得”的遺憾彌補一下。先生這首詩不若李白、鮑照同題詩出名,卻貴在别具一格,且不直說其難,也不以自我為中心,反而能把詩人自己所有的遺憾,化為讀者更深的感動。此詩與李、鮑詩同題不同感情,反與子安先生安排一起,能相互呼應為宜。
歧路多徘徊,時念逆旅之多艱。不知放翁先生同在蜀州盤桓的時候,是不是也念叨過子安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這首詩:
“城阙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别意,同是宦遊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現錄其關于歧路之詩,同賞别有深長意味。
1.《逆旅書壁》
南宋/ 陸遊
驢鞍懸酒榼,僮背負衣囊。
但說市朝變,不知岐路長。
下程先施藥,拂榻靜焚香。
明旦又西去,河橋秋葉黃。
2.《西村醉歸》
南宋/陸遊
俠氣峥嵘蓋九州,一生常恥為身謀。
酒甯剩欠尋常債,劍不虛施細碎雠。
歧路凋零白羽箭,風霜破弊黑貂裘。
陽狂自是英豪事,村市歸來醉跨牛。
——兩首歧路詩,一則說市朝多變、歧路漫長,人生難免遇有“下程路”的時候,先給自己開藥方:拂榻意為掃卻繁雜,然後焚香養靜氣功夫。這是難得的應對之道,不迷茫感傷。面對人生逆旅,保持一份淡然置之态度,怎怕再上路時的蕭瑟秋風?!二則說一個俠氣峥嵘,一心為國為民的人,卻懷才不遇,“白羽箭”一詞應是化李白《北風行》詩,有感珍珠蒙塵而傷北風雨雪之意。太白此詩,乃拟鮑照同題而作。三人都别有安排,把“歧路亡羊”的典故用的出神入化。
正是因為陸遊通過對人生之路的諸多思考,才把這把領聯寫的如此富有哲理,正是激勵了無數人,才讓這句詩千古流傳。
頸聯:蕭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蕭鼓追随春社近”一句中,蕭鼓指蕭鼓聲,有時也指軍樂。而春社有兩種,民祭土地神和官祭五色土的社稷壇。民祭期望五谷豐登,安居樂業!國祭祝願江山社稷永駐,國泰民安!——由蕭鼓聲想起家國事,這是由景入情,觸景生情。
“衣冠簡樸古風存”是說因為衣冠南渡,這些追随皇帝的鄉紳志士,都保持着北宋時的衣帽形态,意為不改初衷:一心打回中原,光複舊京!這豈不是說南宋官民上下都是在卧薪嘗膽,為光複中原積蓄力量啊!寫到這裡,情感醞釀到了的高點:作為一個被貶谪的官員,身系家國,仍能做到“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憂國憂民,難能可貴!
大家或不認可的我的解釋,可以自行查詢成語:衣冠南渡。或可參考作者以下幾首詩:
1.《夜坐》
作者: 陸遊 (南宋)
萬螘披書卷,孤螢引篆香。
病思無事樂,老悔少年狂。
南渡衣冠盛,西征道路長。
如今俱夢破,高枕看人忙。
2《自詠》陸遊(南宋)
孤艇渺煙波,衡門暗薜蘿。
衣冠醉學究,毛骨病維摩。
撫幾時長喟,臨觞亦浩歌。
無勞問蝸角,蠻觸正橫戈。
——這時便知衣冠的具體意象是什麼,而古風存是存的唐時風貌還是魏晉風貌?當然是北宋汴京時的風貌啊!
尾聯: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與第一聯首尾呼應,且又是前一句設問,後一句作答。不但如此,我認為尾聯是對颔聯的解答,颔聯是跳出困惑看問題,也可以換個角度看問題。眼光、角度不同,結果自然峰回路轉。尾聯是具體實現的方式,是具體的方法論。至此“詩無剩義”了!
古人作詩是用繁體從右到左豎寫。尾句中的門加月是繁體的“閒”,而“閑”字繁體有“閒”與“閑”兩種。拆閒為月與門,這是一句拆字詩。通篇來看全詩,從左向右,找到“門”,就能找到“路”。“門”字加“路”就是“門路”的意思,這也是一首藏字詩。現在甚至懷疑:“無時”和“無路”的重字“無”,也是刻意安排的!
1. “閒乘月”的“月”字是說月有陰晴圓缺,不就是盈虛之有數?不就是有晦、弦、望、朔?這“晦”有一詞叫“韬光養晦”,不正是王勃所說“君子待機”嗎?
2.無時,不是語文課本裡解釋不定時的意思,而是不得時,命不達時。——記得古語說:“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一樣光芒四射而又兩次被貶的王勃,再和放翁先生自身境遇相比,是不是就解釋通了:都是官宦子弟,一樣仕途失意。而王勃所言:盈虛之有數,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不就是本詩裡最後兩句的境界?拆“閒”為“門”也得“月”,沒有機會創造機會。然後“韬光養晦,以待時機”的功夫。厲害吧?畢竟詩人罷官後被人攻擊“嘲詠風月”,不是沒有原因。
3.柱杖的本意是拄着拐杖,但它的意象是貴人提攜。如果無人提攜,命不達時,詩人哪怕責杖四十,也要夜扣阍門,告禦狀喊冤!這就有點毅然決然的精神了。現從考據學的角度,從詩人自己的詩詞裡看柱杖一詞的意思。而一個官員從“門路”到頻繁講“提攜”的時候,你們說這個詞是什麼意義?現錄其詩,以為印證:
一、《拄杖》
陸遊/南宋
吾嘗評拄杖,妙處在輕堅。
何日提攜汝,同登入峽船?
二、《仲冬書事-杖得輕堅餘可略》
南宋/陸遊
杖得輕堅餘可略,酒能醇勁更何求?
二君最是平生舊,白首相從萬事休。
三、《餘得木杖于秦望山中今三十年矣隴蜀萬裡未嘗》
陸遊
提攜到處覺身輕,楚澤秦關不計程。
隻道維摩無侍者,誰知上座是同行。
青鞋白拂真相稱,湘竹溪藤誤得名。
珍重從今常倚壁,住庵吾欲過浮生。
四、《餘得蘆竹拄杖于舍傍民家似蘆非蘆堅勁輕滑色》
陸遊 /南宋
輕堅蘆竹杖,入用自龜堂。
挺節冰霜後,論交歲月長。
心空無寵辱,時異有行藏。
老病登臨少,何妨日倚床。
【注釋】:原題:餘得蘆竹拄杖于舍傍民家似蘆非蘆堅勁輕滑色如栗玉入手錯然微有聲它杖莫及作五字唐律記之
五、《曳杖》
陸遊/南宋
曳杖寄彷徉,徐行轉曲廊。
病知貪酒害,老悔愛花狂。
庭樹雲收影,簾旌雨浥香。
悠然有住處,物我兩相忘。
六、《鹧鸪天》
南宋/陸遊
杖履尋春苦未遲,洛城櫻筍正當時。
三千界外歸初到,五百年前事總知。
吹玉笛,渡清伊,相逢休問姓名誰。
小車處士深衣叟,曾是天津共賦詩。
七、《縱步近村》
南宋/陸遊
病去身輕試杖藜,滿村荞麥正離離。
照溪自歎尚微瘦,趁渡人言殊未衰。
草塞瓶頭沽濁酒,花篸笠頂引群兒。
裴回不恨歸差晚,正愛青燈映竹籬。
八、《曳策》
南宋/陸遊
慈竹蕭森拱廢台,醉歸曳策一徘徊。
紛紛落日牛羊下,黯黯長空霰雪來。
三峽猿催清淚落,兩京梅傍戰塵開。
客懷已是凄涼甚,更聽城頭畫角哀。
——舉例盡量自證,自證高于它證;
舉證須要豐富,因為孤例不證。
柱杖意象與諸多來源:
一、《杖銘》
文/劉向 〔兩漢〕
曆危乘險,匪杖不行;年耆力竭,匪杖不強;
有杖不任,颠跌誰怨?有士不用,害何足言。
都蔗雖甘,殆不可杖。佞人悅己,亦不可相。
杖必取任,不必用味。士必任賢,何必取貴?
二、《杖銘》 北宋 蘇東坡
“于乎危,于忿是,于乎失道于嗜欲,于乎相忘于富貴。”
——兩篇《杖銘》與作者諸多詩作,引經據典,能自證其說否?
尾聯問疑與诙諧論證
(一)陸遊活了八十多歲,四十多歲都拄拐杖了?放翁先生可是文武雙全之人,據說曾兩次殺虎。(你說晚上走夜路防身,或者路上防蛇?如此我信!那我還說你去打劫呢!)
(二)誰家夜裡訪友還叩門?你以為的引用“雪夜訪戴”的典故?那也是興盡而返,沒有見到啊!是寓《記承天寺夜遊》之意?應該不是,未見積水空明…也無竹柏之影!
(三)如果放翁先生無法敲到宮廷的阍,怎麼辦?這裡還真有一詞:叩阍無計,也正好是王勃《滕王閣序》裡的“懷帝阍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到此,唯有失路之怨的人,才有在走投無路時候的毅然決然:像百姓無處伸冤時那樣去告禦狀!放翁先生的意思也不能随便告,我帶着拐棍去,負荊請罪一般的去,也循禮依法,不怕挨打。(若告禦狀,先依宋律:杖責四十。)
延伸探讨:夜叩門與夜行者
1.“……羿之道,非射也;造父之術,非馭也;奚仲之巧,非斫削也。召遠者使無為焉,親近者言無事焉,唯夜行者獨有也。”
——《管子 形勢》
2. 明主之使遠者來而近者親也,為之在心,所謂夜行者,心行也,能心行德,則天下莫能與之爭矣;故曰:「唯夜行者獨有之乎!」
——《管子 形勢解》
3.“精誠形乎内,而外喻于人心,此不傳之道也。聖人在上,懷道而不言,澤及萬民,故不言之教,芒乎大哉!君臣乖心,倍谲見于天,神氣相應,微矣,此謂不言之辯,不道之道也。夫召遠者使無為焉,親近者言無事焉,唯夜行者能有之,卻走馬以糞,車軌不接于遠方之外,是謂坐馳陸沉。”《文子 精誠》
4.“夜行者能無為奸,不能禁狗使無吠己也。故臣能無議君于王,不能禁人議臣于君也。”——《戰國策魏策四·白珪謂新城君》
——面對非議诋毀,放翁先生或許也會一臉鄙夷地說:臣能無議君于王,不能禁人議臣于君也。且問:臣乃一片精誠,汝等安知不言之辯乎?
行文至此,全詩解讀與答疑結束。或許,聽者和疑者因此豁然開朗,或因此陷入新的意象混亂,又或再執原來固有之見。大家可以暢抒己見,一起探讨。
文興之由與餘閑四問
這篇文章的起興:大概是鼠年年底兒子學網課正好學到《遊山西村》,還要求背誦。而家裡恰好有這幅字,是書畫家呂廣恒先生親書。又因本人尚有一定詩詞寫作的常識,看出了本詩繁體版拆字的功夫。跨過年是農曆辛醜,時值元夕,夜讀本詩,接着發現詩裡藏着的“門”、“路”二字。
或許因為緣分,唯有同在官場的人,才能體會諸多古人行路難、失路之彷徨、末路之窘境,才能深刻明白本詩“門路”的意涵。随即作新韻詩一首,問答先生,題為:
《餘閑四問》
知否放翁詩外意?安誰有閑道憂纾?
倚門笑問若無月,何處賒得這功夫?
詩詞裡有所謂意象顯隐之說,這首詩有所體現,魏晉玄學也常有言意之辨。下一篇的詩詞解讀,我給大家講陶淵明《飲酒 其五》“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餘閑
公元2021.8.28夜于陽城
題外話:
《門與路》
希望
這叩了千年的門
有人懂,有回應
懂的人
不再有古人一樣的遺憾
希望
這感歎了幾千年的路
不再有人說行路之難
不再有人
感概窮途末路之難
文中所用書法作品為山東青州著名書法家劉祥亮老師的墨寶,特别感謝。所用書畫作品來自網絡,侵權必删。
作者簡介
楊照宇,河南省商水縣盆景藝人。筆名餘閑、弦歌、戒心。愛詩文,常遣興自娛,煮字療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