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probiotic)是近年來國際上的研究熱點和社會熱議話題,市場上各種益生菌産品也備受青睐。目前全球益生菌産業市場規模約400億歐元,大部分益生菌産品在發達國家已形成了較成熟的市場。近年來,國内市場對益生菌産品的需求大幅增加,行業也迎來了快速發展,據估計2020年産品規模将接近850億人民币。
但益生菌是否有益健康,如何科學選擇益生菌産品,消費者依然存在很多疑惑。6月3日,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在京發布《中國益生菌消費認知狀況報告(2020)》。本次調查由騰訊新聞提供問卷支持。
一、公衆對益生菌并不陌生,潛在市場空間巨大。
本次調查共獲得有效問卷8336份,其中,女性占51%,男性占49%。調查顯示,絕大多數消費者對益生菌的産品及概念有一定了解,且相當一部分人購買過這類産品。超過半數消費者認為健康人群也需要補充益生菌,即使從未購買過益生菌産品的消費者也有近一半人考慮購買,說明潛在市場空間巨大。
同時調查顯示,46%的消費者認為中國研發的益生菌更适合中國人。盡管益生菌并不存在人種差異,但這說明消費者對中國的自主研發有較大期待。
二、益生菌認知誤區多,超六成消費者不知道乳酸菌、益生元和益生菌的區别。益生菌産品是食品産業健康轉型的重要品類之一。雖然益生菌需求旺盛,市場日益活躍,但公衆的認知誤區較多,需要加強科學傳播。
例如,調查顯示僅有16%的消費者能識别幾種常見益生菌,如嗜酸乳杆菌、乳雙歧杆菌、短雙歧杆菌等。超過60%的消費者不知道乳酸菌和益生菌的區别,甚至34%的消費者認為乳酸菌就是益生菌。此外,僅有4%的消費者能準确區分益生菌和益生元。
三、發酵乳制品、益生菌飲料和益生菌保健食品是消費者首選。
從益生菌産品的消費來看,多數消費者是給自己或孩子購買。傳統超市、便利店(46%)是消費者選購益生菌産品的主要場所,其次是醫院和藥店(44%),網購(30%)成為人們購買益生菌産品的新選擇。
調查顯示,發酵乳制品(60%)、益生菌飲料(50%)和益生菌保健食品(44%)是目前最受歡迎的益生菌産品類别。當然,由于消費者對益生菌認識模糊,因此部分消費者購買的“益生菌産品”有可能實際是普通乳酸菌産品。
對此,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中國科協特聘營養科學傳播首席專家範志紅指出,未來還需要加強益生菌的科學傳播,比如如何區分乳酸菌、益生元和益生菌等。
四、消費者期待益生菌健康功效,四大功效最受認可。
調查顯示,74%的消費者認可益生菌的健康益處,僅有4%的消費者對此持否定态度。在購買産品時,消費者最關心的是産品功效,其次是産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安全性。
在益生菌衆多健康作用中,消費者最認可四種,包括調節腸道菌群、緩解便秘腹瀉、助消化和促進營養吸收、緩解腹痛腹脹。益生菌在其他領域的應用,如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美容護膚、減肥、抑郁症等,目前公衆認可度仍較低。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建議,由于菌株及個體的差異等影響,益生菌的應用和推薦需要基于臨床研究證據,大家在選擇時也要保持理性。
五、超八成消費者對益生菌安全性有一定誤解。益生菌須經過相關部門批準才能上市銷售,經過批準的益生菌,對絕大多數人是安全的。但調查顯示,32%的消費者認為益生菌可能有副作用,近半消費者對益生菌安全性存在一定疑慮。此外,18%的消費者認為益生菌可能使人産生依賴性,還有近4成消費者對此存在疑慮。
六、公衆青睐活菌産品,但對“菌株特異性”認識不足。調查顯示,60%的消費者認為有活菌的益生菌産品健康效果更好。但31%的消費者認為菌量越多越好,20%的消費者認為菌種種類越多越好,僅有21%的消費者關注菌株描述,說明益生菌的“菌株特異性”尚未引起足夠重視。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指出,老百姓對益生菌的健康益處非常期待,但不同的菌株有不同的作用,不同菌株發揮作用所需的菌量也不同,所以“菌株特異性”是消費者真正需要多關注的。
七、公衆期待科學指導,擔憂誇大宣傳。益生菌産品種類繁多,但消費者存在一定程度的“選擇困難”。他們普遍希望科學界可以給予消費者更多指導,幫助他們合理選擇。同時,76%的消費者期望在宣傳益生菌時可以基于科學證據,不要誇大功效。另外,消費者也希望益生菌産品的價格更加合理、親民。
對此,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鐘凱認為:“未來消費者對益生菌的需求會越來越多元化,益生菌産品也會随之創新發展。但要真正讓消費者和行業雙赢,必須以科學為基礎開展消費者教育。”據悉,針對本次調查的結果,該中心還将聯合相關專業機構于近期作進一步解讀,為消費者提供更具參考性的科學指導。
責任編輯:劉賓山
執行編輯:吳韻
來源:中國市場監管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