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鳳尾菇農村小規模種植

鳳尾菇農村小規模種植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17 16:40:32

鳳尾菇營養豐富、美味可口,比蘑菇、草菇、木耳等食用菌适應性更強,栽培簡單易行,生長周期短,成本低,産量高,收效快,于每年3-11月份在果園空間用稻草等農業作物稭稈為原料進行栽培,一般1千克幹料可産新菇1.2千克左右,經濟效益顯著。

1.選地

畦地應選擇在果樹生長期陰蔽較大的空間,畦床寬1米、深30-35厘米、長8-10米。用土在畦的北沿築50厘米高的矮牆,南沿築10厘米左右高的土埂,南北牆上每隔40厘米左右架1根竹棍,以便覆蓋塑料薄膜及草簾。畦兩側挖北高南低的排水溝。兩畦之間留人行道,寬60-80厘米。

2.配料

①稻草50千克、過磷酸鈣1千克、石膏1千克、尿素100克。

②粉碎的玉米穗軸50千克、過磷酸鈣1千克、石膏1千克、尿素100克、多菌靈100克、水70千克。

③粉碎的花生殼與稭稈50千克、麥麸10千克、糖1千克、石膏粉1千克、多菌靈100克、水48千克。

鳳尾菇農村小規模種植(渭南的農民朋友這些知識很有用-果園高效套栽鳳尾菇)1

3.播種

播種前用3%的生石灰液将陽畦地面澆透,坑内不要放地膜。在坑内鋪上5厘米厚的培養料,均勻地播一層菌種,再鋪5~6厘米厚的培養料,再播一層菌種,最上層的菌種用量占總菌種量的50%,然後将料面拍平壓實,蓋上經滅菌處理過的舊報紙。一般每50千克幹培養料播種5~7千克栽培種,即每平方米栽培料可播500毫升瓶裝的栽培種。播後蓋上塑料薄膜和草簾。

4.管理

鳳尾菇菌絲體生長的溫度範圍是10-35℃,最佳适宜生長溫度是23-28℃。子實體(即食用部分)生長溫度範圍較廣,在10-32℃條件下均能出菇,但以25℃最宜。因此播種後要注意防止畦床内溫度過高,特别是8-9月份播種,培養料很容易“發燒”。當陽畦溫度超過35℃時,要揭膜通風透氣并蓋草遮陽。播種後2~3天菌絲開始定植、生長。15-20天,菌絲長透培養料。此時要注意通風透氣,加大空氣濕度,适當用散射光照射。再經7-8天出現小菇蕾。此時要加大通風量,每天用噴霧器噴水霧2~3次,要勤噴細噴,以免菇和床面上積水。

鳳尾菇農村小規模種植(渭南的農民朋友這些知識很有用-果園高效套栽鳳尾菇)2

5.采收

出現菇蕾5-7天後,尚未大量放射孢子時為采收期。采完一批菇後,要把菇床上殘留的菇腳、死菇清理幹淨,并用小耙子輕耙料面、以刺激新菌絲生長。然後噴少量水,用手或木闆把料面輕輕壓平,蓋上塑料薄膜使菌絲恢複生長,幾天後待再次出現菇蕾時,揭去塑料薄膜,10-15天又可采收第二潮菇,每茬菇可采收4-5潮,整個周期約為90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