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斤八兩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指彼此不相上下,實力相當。
來源一: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由于諸侯國分裂長達數百年,每個諸侯國都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文字還有度量衡。秦始皇統一以後,發現全國的度量衡都不統一,導緻居民的生活極度不方便,于是秦始皇發布诏令,全國統一使用小篆作為統一的文字,車輛上兩個輪子的距離一律改為六尺,馬車錢币都進行了統一,這就是著名的“書同文,車同軌”,當然真正執行的是李斯,他順利地制定了錢币、長度等方面的标準,但在重量方面沒了主意,他實在想不出到底要把多少兩定為一斤才比較好,于是向秦始皇請示。秦始皇也想了很久,覺得重量要求公平,于是批示:“天下公平”,算是給出了制定的标準,但并沒有确切的數目。李斯為了避免以後在實行中出問題而遭到罪責,決定把“天下公平”這四個字的筆畫數作為标準,于是定出了一斤等于十六兩,這是一個說法。實際上度量衡的統一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李斯經過調查以後,衡制則以铢、兩、斤、鈞、石為單位,二十四铢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三十斤為一鈞,四鈞為一石固定下來。
來源二:秤也叫十六金星秤,主要也考慮到公平,同時又給商販警告。十六金星秤是由北鬥七星、南鬥六星加福祿壽三星組成十六兩的秤星,告誡做買賣的人要誠實信用,不欺不瞞,否則,短一兩無福,少二兩少祿,缺三兩折壽。 而古代人又都比較迷信,如果缺斤少兩還是承擔比較大的精神壓力。十六兩秤就一直用到了解放前,解放後,我國為了跟國際接軌,同時也為了換算方便,1959年6月25日國務院發布《關于統一計量制度的命令》,确定米制為中國基本計量單位,在全國推廣使用,保留市制,“市制原定十六兩為一斤,應當一律改為十兩為一斤”。一斤為十兩也就這樣定下來,一直用到現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