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學校孝道教育模式

學校孝道教育模式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6 11:21:11

學校孝道教育模式?作者:彭小蘭(華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學校孝道教育模式?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學校孝道教育模式(孝道教育創新的三個維度)1

學校孝道教育模式

作者:彭小蘭(華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讓教育更有愛,對傳統孝道的現代性轉換是一個有效的切入點。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構建覆蓋城鄉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十四五”規劃綱要進一步指出,要“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明确了家庭、學校和社會在立德樹人中的重要位置及合力價值。可通過重塑親子觀念、拓寬教育内容形式、加強社會風氣營造三個維度來加強大學生孝道教育,讓家庭發揮在立德樹人方面應有的作用。

一、重塑親子觀念

加強大學生的家庭孝道教育,首先需要大學生确立養身與養心結合的敬養觀念。大學生要敬養父母、尊重老人,做到對父母養身與養心結合,不僅包括生物性生命的敬養奉養,還包括精神性生命的敬養奉養,并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一般行為上升到為人處世的行為準則和規範。在養身方面,要對父母進行日常照料、物質贍養和疾病關懷。當然,大學生愛惜自己的生命也是孝順父母的應有之義。在養心方面,大學生敬愛和尊重父母,不違背家庭禮儀,不違背父母的良好意願和習慣,但也要重視分析鑒别。面對生活中的問題,大學生要告知父母,多溝通多聯系,客觀看待代溝,并努力縮小代際差距。

其次,與父母要采取學習和傾聽相結合的互動方式。不管時代怎樣變化,父母始終是大學生最好的引領者。父母要給子女做出榜樣,尊老敬老、愛老助老,不因遙遠的距離割斷真情,不因日常的忙碌而遺忘真情。父母要認識到大學生對物質供養與精神關懷的認知已經較為普遍,理解尊重的形式要有所轉變,同時适應信息時代的溝通方式、交往理念的變化,尊重子女的個性特征;要加強深層次的傾聽,深化親子間的互動對話;父母要優化教養方式,理智地給子女施加愛,在互動溝通中适度介入子女生活,樹立長者的威信;加強對學校教育的認知與理解,了解大學生的朋輩關系,給予其朋輩交流的指導。

二、拓寬教育内容和形式

深化高校孝道教育,首先要繼續挖掘多學科課程的孝道教育功能。先哲倡導教民以孝,重視《孝經》的教育功能,當今學校教育仍然可以繼續在學校各類課程中融入孝道元素。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一課程為例,思政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遵循愛敬父母、愛敬他人、愛天下父母再到愛敬國家的思路,同時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内容。在講授家庭美德時,講解清楚孝道的内涵與外延;在講授職業道德、社會公德相關内容時,适當選擇《孝經》《弟子規》《陳情表》等儒家經典,并進行現代诠釋和解讀。筆者開設了一門悅讀《孝經》的課程,同學們選課積極,通過學習也受益頗豐。

其次,要繼續用孝道元素豐富校園文化。可以在大學的各類自評、班評和校評的思想政治評估考評體系中适當添加孝道指标;學生管理部門要重視與孝道教育基地的聯系,開展“孝”文化征文、老齡社會調查等活動,活躍校園文化生活;在學分體系中植入孝道實踐教學學分;輔導員、班主任要重視收集大學生的孝道問題,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确孝道觀;圖書館進行新書宣傳時,要以年度方式展出孝道專欄書籍,讓學生了解孝道典籍;大學的各類論壇,可以邀請文化專家講授孝道經典,領讀孝道經典,如《顔氏家訓》等,倡導家訓閱讀,推薦著名家訓、家書。

三、 加強社會風氣營造

改進社會孝道教育首先要導民以孝。在蘊含深厚“家文化”的中國,要把孝道作為個人品行和家庭規範之一,同時發揮孝道的治理價值。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曆史和事實證明,家多孝子親安樂,國有忠臣世太平。尤其是領導幹部的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領導幹部作風的重要表現。《史記·周魯公世家》上說:“隻有平易親民,方能禮行之于上,化而為風;民習之于下,變而為俗。”當前,各級領導幹部應以上率下,涵育好家風,助推全社會形成尊崇孝道的好風尚。

其次,要重視文化浸潤。孝道經曆千年的文化傳承,已經潛移默化地融入到中國人的思想和行為之中。應通過傳統節日、民間文藝作品等文化載體,以貼近個體生活的方式,營造良好的社會孝道風氣。比如挖掘除夕、上元、端午、中元、中秋等中國傳統節日時紀念先人、寄托孝思的價值;挖掘《詩經》《遊子吟》《思親詞》《思親歌》等文學作品的孝道價值及《勸孝歌》等詩歌的孝道價值;網絡與社區宣傳者要重視運用形象化的圖像、生活化的故事等鮮活的宣教形式開展宣傳教育,比如選取《二十四孝》等勸孝書籍做成宣傳畫冊或者廣場壁畫,讓人民在生活中體會孝道和家庭的意義。

再次,要重視孝道入法。社會孝道氛圍的營造離不開法律的保駕護航。實際上,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價值引導力。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是對尊老愛老進行法律保障的一次有益嘗試,規定子女“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家庭成員,應當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人”,《民法典》也對老年人的權益保護進行了全方位的提升。

總之,作為一種法理情理并重的教育形式,孝道教育能更加有效地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讓更多大學生愛家愛校愛國。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智能條件下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創新研究”(19BKS099)階段性成果)

來源: 光明網-學術頻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