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有本民族的語言和傳統文字,水語屬漢藏語系壯侗(dòng)語族侗水(侗台)語支,水族古文字體系保留着圖畫文字、象形文字、抽象文字兼容的特色。
水族主要聚居在黔桂交界的龍江、都柳江上遊地帶,貴州省黔南的三都水族自治縣、荔波、獨山、都勻等縣市為主要居住區。
關于水族的來源,有殷人後裔說、百越(兩廣)源流說、江西遷來說、江南遷來說等。水書是夏商文化的孑(jié)遺,屬水族的精神支柱。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水族人口數為411847人。
水族的信仰文化屬于原始宗教信仰範疇。自然崇拜、祖靈崇拜、神靈崇拜構成了水族信仰的核心。魚是水族的圖騰,飯稻羹魚是水族的重要社會習俗。
水族地區的農業生産,建立在小家庭的基礎之上。水族種植水稻有悠久曆史,形成衆多十分濃厚的稻作相關習俗。
水族以大米為主食,喜食酸辣調味。待客以酒為重,主人敬酒時帶頭喊一聲“秀”(幹杯),衆人也齊聲喊“秀”,将酒飲盡。
水族人民不喜歡色彩鮮豔的服裝,而是喜歡淺淡素雅的顔色。在服飾上禁忌紅色和黃色,特别禁忌大紅、大黃的熱調色彩,而喜歡藍、白、青三種冷調色彩。
水族村寨大多是同血緣氏族聚居。水族傳統的房屋結構,大多屬于“人樓居,梯而上”的古越人茆(máo)榫(sǔn)幹欄式建築遺風,這是由“依樹為巢而居”演化而來的。
水書是水族古文字及其著編典籍的漢譯通稱。水書典籍是水族民間知識、信仰文化雜糅的巨著,被譽為水族的《易經》、“百科全書”。2006年,水書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水族有本民族自己的曆法——水曆。水曆與夏曆基本一緻,不同的是水曆以夏曆八月為歲末,九月為歲首。
水族樂器有銅鼓、皮鼓、鑼、蘆笙、胡琴、唢呐等,其中銅鼓最具民族特點,曆史上氏族、部落之間進行征戰,以擊銅鼓為報警信号。
水族歌謠種類,按内容可分為古歌、生産歌、風俗歌、禮儀歌、風物歌、酒歌、喪歌、苦歌、情歌、婚嫁歌等。水族的民間舞蹈藝術有銅鼓舞、角鼓舞、蘆笙舞、鬥角舞等。
水族的手工藝品有剪紙、刺繡、印染、雕刻等,石雕頗具盛名。2006年,水族馬尾繡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水族的歲時節日有20多個,端節是水族最隆重的節日,水族人把這個節日當成漢族的春節一樣來過。2006年,“水族端節”“水族卯節”分别被列為國家級、省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通過對水族的概況、宗教、文字語言、節日等方面進行詳細介紹,為我們了解水族提供了資料,有利于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