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steam教育課程意義

steam教育課程意義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1-13 07:49:41

steam教育課程意義(當學記遇上STEAM課程)1

2300多年前,“亞聖”孟子的學生樂正克寫了一篇論文,成為中國乃至全世界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和教學問題的論著。

這就是《學記》。它後來被收入《禮記》之中,成為四書五經的經典篇章。

STEAM課程是近年來流行的國際課程,起源于100多年前德國的合科教學,是把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和數學(Mathematics)融合而形成的課程體系,用以指導學生探究、對話和批判性思考。

我們把兩者對照學習之後發現,在跨領域、跨學科教學方面,中國古人和西方現代人的教育理念竟出奇地一緻,這也給當下的素質教育帶來諸多啟發。

steam教育課程意義(當學記遇上STEAM課程)2

1

先說《學記》。

《學記》全文僅1229字,内容卻相當豐富、深刻、精辟。它從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教育和教學的制度、原則和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系以及同學之間的關系等方面,系統、全面地總結概括了中國先秦時期的教育經驗。

其中有不少教育理念,至今看來仍具有很強的指導、引領意義。

比如在談及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時,《學記》稱:“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意思是說:玉石不經過雕琢,就不能變成器物;人不經過學習,就不會明白道理。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國家,統治人民,首先要開辦學校,實行教育。可見,早在戰國時期,“教育興國”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

再比如,如今的素質教育非常重視學生自主教學,有的學校還嘗試讓優秀的學生充當“小教師”,走上講台為同學們講課。老師們也大多鼓勵同學們相互提問、解答,這樣才能教學相長,加深對知識點的掌握。

關于這一點,在《學記》中是這樣寫的:“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意思就是:通過學習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過教人才能感到困惑。知道自己學業的不足,才能反過來嚴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後才能不倦的鑽研。所以說,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的。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再比如:在談到教學方法時,《學記》就提倡啟發式學習,“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就是說:教師對人施教,就是啟發誘導。對學生誘導而不牽拉,勸勉而不壓制,指導學習的門徑,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訴給學生。

那麼,在觸類旁通、跨學科教學方面,《學記》是怎麼說的呢?請看——

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始駕馬者反之,車在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學矣。古之學者,比物醜類,鼓無當于五聲,五聲弗得不和;水無當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學無當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師無當于五服,五服弗得不親。

若要學到父親的高超手藝,高明的冶金匠的兒子,就一定要先去學縫皮襖;高明的弓匠的兒子,一定要先去學編撮萁,訓練學拉車小馬的人會先反過來,讓馬跟在車子後面走。君子懂得了這三個通過先易後難,由淺入深、反複練習、循序漸進使事業成功的道理,就可以搞好教學工作了。

古代求學的人,能夠對同類事物進行比較,舉一反三。鼓不等同于五聲,而五聲中沒有鼓音就不和諧;水不等同于五色,但五色沒有水的調和,就不能鮮明悅目;學習不等同于五官,但五官不經過學習訓練就不可治理;師不等同于五服之親,但沒有教師的教導,人們就不可能懂得五服的親密關系。

可見,《學記》也是主張學習貴在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重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自主地去探究,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在探究中獲取知識。

這不正是當今所提倡的素質教育嗎?

steam教育課程意義(當學記遇上STEAM課程)3

2

再看不少國際學校流行的STEAM課程。

在西方,長期以來是分學科教學的,分門别類、條塊分割,老師就像鐵路警察一樣,各管一段。然而,現實生活、生産中出現的問題,卻并不僅僅涉及某一學科,往往是多學科交叉。這就導緻學生雖然學到了專業知識,卻不能融會貫通加以利用,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到了20世紀初,德國開始嘗試合科教學,即按照學生的興趣、愛好,或者出于解決某一領域實際問題的需要,整合若幹個相關聯學科,而成為一門更加廣泛的共同領域的課程。這種多學科合并的課程,有利于培養學生廣闊的認知視野,提升知識整合能力,使學生能夠綜合性地去解決實際問題。

随着合科教學的成功,課程統整成為西方教育課程改革的趨勢,這也構成了STEAM課程的理論基礎。

STEAM課程的快速發展,卻源于美國。

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發布報告《本科的科學、數學和工程教育》,被認為是美國STEM課程的發端。随後,美國教育界開始探索将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數學(Mathematics)整合成一門課程,即STEM課程。

2006年1月,時任美國總統布什公布了《美國競争力計劃》,提出知識經濟時代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養具有STEM素養的人才,并稱其為全球競争力的關鍵。

随後,美國在STEM教育方面的投入不斷加大,大學前的STEM教育已成為美國最重要的任務之一。STEAM課程正是在STEM課程基礎上,融入了藝術(Art),從而讓課程更加完善、更符合新時代對人才綜合素養的需求。

近年來,随着高端民辦K12國際學校及培訓機構的增多,STEAM課程漸漸在中國流行開來。

教育部在2016年出台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中明确指出,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推進"衆創空間"建設,探索STEM教育、創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

steam教育課程意義(當學記遇上STEAM課程)4

與傳統課程相比,STEAM課程具有如下特點和優勢——

1、好奇心、參與熱情和動手能力是其三大核心要素。

與傳統的填鴨式課堂教學不同,STEAM課程提倡師生們走出課堂,進行啟發式、誘導式教學。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隻起到引導和解答疑惑的作用,而學生則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們需要自主學習,這就需要課程設計和教師教學,能夠激發學生對于新知識的好奇心和參與熱情。

同時,STEAM課程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比如萬科梅沙教育的一個STEAM課程,就是以帆船、賽艇運動為主,走出課堂,讓孩子們子在實訓的過程中,自主探究、自主學習,從而提升自身的科學素養,增強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老師是學習的推動者、鼓勵人,學會鼓勵、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STEAM課程的設計理念是,熱情是可以學習和傳染的,創造力是學習的關鍵。學生們在學習自己尚沒有掌握、或者不知道的事物時,教師們會鼓勵他們主動打破學習的障礙,打破各個學科之間的藩籬。

因此,老師在STEAM課程中的作用,從單純的教變成教學相長。除了教,老師們也需要在課程中不斷的學習,從孩子們的創造中學習,以提高自己的科學素養,反過來再誘發孩子們更大的參與熱情和創造性。

steam教育課程意義(當學記遇上STEAM課程)5

3

然而,在STEAM課程中國化的過程中,也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

1、照搬國外課程,沒有自成體系,沒有深度。

STEAM課程的理念是倡導孩子超學科學習,注重學習與現實世界的聯系,在學科之間相互補充、相互 支撐,從而培養各方面的技能和認知,強調孩子的主動探索精神。

但在中國不少K12學校和培訓機構,所謂的STEAM課程大多是照搬國外的模式,沒有自成體系,沒有深度,仍停留在對科學實驗或教學内容的拼湊。比如創客教育可以從小制作起步,但有些機構卻誤把雕蟲小技當做科技創新。目前市場流行的機器人培訓機構基本就是從國外引進一套硬件,然後拼湊一些好玩的搭建的盒子,背後根本看不到對能力培養的體系,基本也就是一個高級玩具。還有一些機構直接購買國外的課程和硬件,數年沒有更新和研發,卻不知道這套課程和硬件在國外早已被淘汰了。

2、師資力量缺乏,導緻重課堂、輕課外;重理論、輕實踐。

在一些K12學校,STEAM課程體系雖然建立起來了,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由于老師的理念還沒有跟上,導緻“使用着STEAM的外殼,實際還是傳統教育那一套”。特别是實驗類學科,比如物理、化學,老師們生怕孩子們弄壞實驗設備或儀器,或者害怕在實驗過程中出現安全意外,從而常常是“老師做、學生看”,然後寫個觀後感。

當然,一些阻力也來自于家長。有些家長會認為,花錢把孩子送進學校就是學習知識的,如果老師們隔三差五帶孩子們出去玩、出去遊,就相當于浪費了孩子的學習時間。這也是一種認知誤區,因為我們學習知識的目的就是使用它,如果孩子們無法将其運用到社會實踐中,那麼學習再多的理論又有什麼用呢?

steam教育課程意義(當學記遇上STEAM課程)6

在這方面,《學記》的一些教育思想給了我們啟發。竊以為,要真正讓STEAM課程在中國K12教育中落地開花,我們可以用《學記》中的教育思想來改造STEAM課程,從而開發出一種真正中西合璧的教育模式。

1、在STEAM課程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

這應是STEAM課程中國化的題中之意。中國的發展曆史、國情以及民俗文化,畢竟不等同于西方、美國,要想讓STEAM課程在中國生根發芽,并培養出具有“國際視野、中國靈魂”的新時代領跑者,我們在借鑒國外先進做法的同時,一定要立足中國國情,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設計出适合中國孩子的STEAM課程。

2、在STEAM課程中,老師和學生站在同等地位,老師的主要職責是學習,而非教導。

《學記》中說,“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謂繼志矣。”意思是:會唱歌的人,要使人情不自禁地跟着唱;會教人的人,要誘導學生自覺地跟着他學。教師講課,要簡單明确,精練而完善,舉例不多,但能說明問題。這樣,才可以達到使學生自覺地跟着他學的目的。

STEAM課程也同樣重視啟發的力量,注重學生自發學習。然而,老師如何保證能啟發孩子自主學習,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就是說老師們一定要自身擁有高超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你隻有出類拔萃,才能引領。

反觀目前中國的不少老師,都抱着大綱教、抱着書本教,一抛開書本就傻眼了。這樣的老師是無法适應STEAM課程教學的。因此,老師們一定要先把自己當學生,加強學習,你應該就像班上常年考第一的“尖子生”,帶着大家一起學,而不是居高臨下的“教”大家怎麼學。

3、在STEAM課程中,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特質進行個性化教學。

《學記》有雲:“今之教者,呻其占畢,多其訊,言及于數,進而不顧其安,使人不由其誠,教人不盡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學而疾其師,苦其難而不知其益也。雖終其業,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今天的教師,單靠朗誦課文,大量灌輸,一味趕進度,而不顧學生的接受能力,緻使他們不能安下心來求學。教人不能因材施教,不能使學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教學的方法違背了教學的原則,提出的要求不合學生的實際。這樣,學生就會痛惡他的學業,并怨恨老師,苦于學業的艱難,而不懂得它的好處。即使學習結業,他所學的東西必然忘得快,教學的目的也就達不到,其原因就在這裡啊。

STEAM課程十分重視學生的參與動手能力和創造性,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根據每位學生的特質和個性,因材施教,進行個性化分層教學,這樣才能真正激發孩子學習、參與的熱情,真正提升其綜合素養。

【本頭條号專注K12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研究,開發的專欄《十大育兒經,讓孩子輕松讀北清》,通過對當下流行的育兒理念和實踐的梳理與反思,分别從成功法則、智商之辯、擺正心态、習慣養成、性格鍛造、興趣培養、愛上閱讀、行萬裡路、啟迪智慧和反思總結等10個方面,教您培養發出出類拔萃的孩子,歡迎訂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