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辛棄疾課本經典語錄

辛棄疾課本經典語錄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4 21:37:12

辛棄疾課本經典語錄?公元1186年,偉大的愛國詞人辛棄疾送别他的學生範廓之去參加科考此時,秋意已到,秋風來襲,那依依送别之情,卻如長風萬裡,綿綿不盡,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辛棄疾課本經典語錄?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辛棄疾課本經典語錄(用辛棄疾最深情的鹧鸪天)1

辛棄疾課本經典語錄

公元1186年,偉大的愛國詞人辛棄疾送别他的學生範廓之去參加科考。此時,秋意已到,秋風來襲,那依依送别之情,卻如長風萬裡,綿綿不盡。

辛棄疾綿綿不盡的送别之情裡,有的是對範廓之的熱心鼓勵,有的是對範廓之的美好祝願,有的是對範廓之的殷切希望,希望他旗開得勝,榜上有名,青雲直上。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辛棄疾的這首《鹧鸪天·送廓之秋試》究竟好在哪裡,對于莘莘學子來說有什麼好的作用,其詞如下:

鹧鸪天·送廓之秋試

宋·辛棄疾

白苎新袍入嫩涼。春蠶食葉響回廊。禹門已準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鵬北海,鳳朝陽。又攜書劍路茫茫。明年此日青雲上,卻笑人間舉子忙。(青雲上 一作:青雲去)

譯文如下:

“秋草微黃,樹葉一片兩片稀稀疏疏地從空中飛落,秋風此時也略微帶來一絲絲涼意,廓之你卻穿着白色的苎麻織成的新衣,在這涼風習習的時節加入了科舉考試的大軍。你的離别,讓我仿佛看到了那靜悄悄的考場裡,你在奮筆疾書,其他學子亦是專心緻志地各為前程而奔忙,這時的考場,更加地靜得出奇,靜得仿佛讓人聽得到落筆的聲音,如那蠶蛹吞噬桑葉的聲音,沙沙回響在考場的回廊裡。

在此預祝你在八月桂花開時,鄉試的榜上有你登榜的消息,那時的桂花之香早已飄向了月殿,希望那時的你能夠名居榜首,蟾宮折桂;明年的會試想必也已經準備好了,更希望你明年桃花浪起之時,也能接連魚躍龍門,在會試中一舉得中。

鲲鵬有志,展翅高飛,鵬程萬裡;鳳凰不俗,起飛便向着太陽飛去。此時此刻的你,背着書,攜着劍,向更遠更遼闊的應試之路闊步前行,希望在明年的今天,那時你早已榜上留名,一舉成名,天下皆知,平步青雲,扶搖直上。到那時候,你也可以從容淡定、談笑自若、品茶飲酒之間,輕松愉悅地閑看那世間的無數舉子,像你從前那樣,為功名而奔波勞碌。”

在辛棄疾這首詞中,上阕的“白苎新袍入嫩涼”一句點明了送别的時令,天氣和季節,是實寫。而“白苎新袍”,除了點明辛棄疾的學生範廓之的衣着外,還透露了一個關鍵信息,即宋代舉子入試時,都要穿着白苎新袍,由此點出了範廓之的身份與參與的事件。

而下面的“春蠶食葉響回廊。禹門已準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三句是虛寫,這是辛棄疾目送自己的學生走後想象他在考場中考試的情景以及考中後下一年參加春闱考試的幻想,幻想自己的學生一路奪魁,蟾中折桂的景象,真可謂是形神皆具,虛實結合。

在詞的下阕中,“鵬北海,鳳朝陽。又攜書劍路茫茫。”三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實寫廓之背着書籍,攜着長劍,踏上科考之途的情景,希望他鵬程萬裡,平步青雲,一舉高中,躍居榜首。這三句是實中有虛,虛中喻實,充滿了一腔的熱情,充滿了滿心的祝福,充滿了殷切的希望和熱烈的鼓勵,體現了一個師者和長者對學生對後生的一種殷切的希望。

最後的兩句“明年此日青雲上,卻笑人間舉子忙”則純粹屬于虛寫,想象範廓之經此一别之後,連中鄉試與會試後登上仕途,再以第三者的身份,用一種輕松愉快的心情,笑看世間舉子又為功名奔忙的情形,表達了辛棄疾對自己學生的美好祝願。

在這首詞中,詞人使用了“大鵬”、“丹鳳”等意象,體現了辛棄疾大氣、豪邁的作詞風格;而“北海”、“朝陽”、“路茫茫”等詞語的使用,使人讀了感覺視野開闊,意境幽遠;下阕的“又攜書劍”則表明了英雄勇武的詞人教出來的學生,自然文武雙全,有勇有謀,是報效國家的赤子英才。

另外,在這首詞中,用典也是一大特色,其中“春蠶食葉”出自歐陽修的《禮部貢院閱進士就試》:“無嘩戰士銜枚勇,下筆春蠶食葉聲。”而第三句中的“禹門”即龍門,也即是魚躍龍門的典故。接着的“桃花浪”,則出自宋朝張世南的《遊宦紀聞》:“鮑氏安國、安行、安世兄弟,三科連中,故程文昌伯禹贈之詩,有‘七年三破桃花浪’之句。”在此表示希望範廓之連連高中。

此外,“桂子香”、“鵬北海”、“鳳朝陽”、“青雲”等詞也都用了典故,而辛棄疾之所以用了這麼多的典故,而且還用得不着痕迹,主要是借用典故含蓄地表達了辛棄疾希望範廓之能夠高中狀元,能夠一路過關斬将,順利地進入會試殿試,最終能夠金榜題名,一舉奪魁,可謂一片期望,用心良苦。

因此,這一首送别詞雖然也表達了詞人的離情别緒,但顯然是和其他的送别詞是有區别的,因為辛棄疾送别的是他的學生,而所送之人也即是将要科考之人,所以,再有什麼的離愁别緒,此時也都全部轉化為對離别之人的鼓勵和祝願,祝願他能夠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科考中能夠脫穎而出,最終摘取蟾中之桂。

辛棄疾這首詞,在描繪科考的詞中算得上是最好的詞,它在手法上是虛實結合,使用實有的場景與想象的情形相互穿插,交相輝映,讀來生動活潑;而在用典上面,不但用得廣用得多,而且用得天衣無縫,渾然天成;總之,整體來看,這首詞詞風妍麗,虛實結合,描寫生動,卻又情深義重,淋漓暢快卻又不失辛詞豪放的特點。

反觀我們今天的高考,應考人數規模更大,涉及的面更廣,動員的人數更多。無數的家長,無數的相關的人都對參加高考的學子們密切關注,希望祖國的莘莘學子們能夠在千軍萬馬中成為榜上最有希望的那一個人,希望他們在高考的狹路上,與他們相關的那個人能夠狹路相逢勇者勝。

當然了,除了莘莘學子們最親最近的父母家人以外,最關心他們的那個人就是他們的老師了。無數個日子的澆灌,無數個日子的陪伴,無數個日子的挂念,等的就是他們高考的決戰,等的就是在這樣的高考決戰中,他們日夜操勞,日夜陪伴,日夜挂念的莘莘學子,會在高考的考場裡發揮正常,甚至發揮超常,從而一舉考上理想中的大學,将來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成為一個有助于社會、有助于國家發展的人。

而作為一個老師,看到他們的學生能夠成功,看到他們的學生能夠走向社會,最終成為社會發展的中流砥柱,最終成為國家發展建設的棟梁,那才是他們的成功,才是他們人生理想的實現。

而且,隻有學生的成功,老師才能最終成功,因此,作為守候莘莘學子們最辛苦的那個人,他們付出了全部的力量,付出了全部的愛,他們不求一舉成名天下知,隻求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使得有朝一日最終能夠桃李滿天下。

而作為一個老師,作為一個高考期間最牽挂着學生的人,他們其實就和辛棄疾一樣,期盼着自己的學生能夠高中,能夠金榜題名,能夠一路過關斬将,奪得最好的名次。所以,作為老師,他們除了緊張,除了期望,就是深深地祝願了。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玉露之聲吧

(圖片全部來源于網絡,有不妥之處請告知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