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的文明發展史,幾乎有上萬年,而文字的産生以甲骨文為代表和象征,距今已有大約3600多年的曆史了,可見我們老祖宗的語言文字曆史悠久,源遠流長。而漢語的正式誕生,更是标志着我國語言文字的日臻成熟和博大精深。可是,為什麼一句看似非常普通而簡單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卻會被人們曲解使用了千百年呢?
關于“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出處,學術界一直存在較多的争議。許多人認為出自《佛說十善業道經》;不少人認為出自孟子的《盡心上》;還有人則認為就是一句民間俗語等等。這倒似乎不是什麼緊要的事情,關鍵是關于它的解釋。正統的解釋是這樣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中的“為”字,是“修為、修習、修行”等的意思,整句話的意思應該是:“人如果不修為自己的德行,那麼就天理難容啊!”而千百年來,很多人都把它解釋和使用成:“人如果不為自己謀取私利,天地都會誅滅他。”兩者的意思正好截然相反。
衆所周知,2000多年來,我國的儒家思想文化學說,始終是占據着主導地位的。因此,把“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中的“為”,解釋為“修行”和“修為”等的意思,其用意在于讓大家努力修為自己的德行,如果不能很好的講道德,積陰德,好好的表現自己,天理都不會容忍的。因此,這一解釋就一直是用來作為正解的,因為這才是社會所需要的積極的正能量。如果把“為”字解釋和使用成“為了”的話,就隻能是民間流行的諺語俗話了,不僅是自私自利到了極點:不為己就要遭到天誅地滅了嘛,而且顯然是社會的消極的負能量。
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被長期錯誤解釋或使用的詞語,尤其在民間俗語中,表現得更加突出。比如“嫁雞随雞,嫁狗随狗”,原本應該是“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把音和意都通俗化了;“無毒不丈夫”,其實原句為:“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把意思整個弄相反了;“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原句應該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顯然也是讀音的問題啦,誰舍得用孩子去套住狼呀;“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中的“皮匠”實際上應該是“裨将”的諧音,3個皮匠和諸葛亮如何相當啊等等。
綜上所述,漢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民間通俗文化的生動形象,都是需要我們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的,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基礎之上,繼承和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曆史傳統文化。語言文字具有科學的嚴肅性,切勿望字生義,望文生義,胡亂解釋和使用,以免混淆視聽,謬種流傳。還要盡量避免犯“一字讀半邊,不會錯上天”的草率低級錯誤,對于不太懂的字詞句,查一查找一找,弄準确了再用再說。大家以為如何呢?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敬請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