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這才是生活最自然的模樣

這才是生活最自然的模樣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3:55:55

1906年,71歲的馬克·吐溫卧病在床,垂頭喪氣,萎靡不振。

這天,他随手翻閱一本書,卻不想這一看便如癡如醉,廢寝忘食。

一口氣讀完後,馬克·吐溫竟像孩子般激動地不知所措,立刻給作者寫了封信,表達自己的崇拜之情。

這本書不是什麼名人巨作,而是一本剛出版不久的童話小說——《綠山牆的安妮》,講述的是11歲女孩安妮的成長經曆。

安妮滿臉雀斑,一頭紅發,愛幻想,總闖禍,卻被馬克·吐溫大贊為愛麗絲之後:“最令人感動和喜愛的兒童形象。”

她是個孤兒,卻在苦悶壓抑又極度貧窮的生活中,活成了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安妮仿佛會魔法,總能把無聊透頂的日子過得生趣盎然。

她好似一枚小太陽,照亮自己,溫暖别人,感染了後世無數讀者。

如果覺得生活沒意思,不妨去看看《綠山牆的安妮》。

1

  • 生活枯燥乏味,全因你的死氣沉沉。

在愛德華王子島上,有一個綠山牆農舍,裡面住着兩個“古怪老人”——馬瑞拉和馬修。

他們是一對兄妹,都沒結過婚,無兒無女,生性孤僻,不善交際。

尤其是姐姐馬瑞拉,乏味、刻闆、嚴厲,在風景如畫的綠山牆,她的日子仿佛一潭死水。

這潭死水安靜了幾十年,卻在她60歲時被自己的一個念頭攪起了不小的漣漪。

因為年事漸高,馬瑞拉突發奇想,打算領養一名男孩,結果卻陰差陽錯地把“醜姑娘”安妮帶回了家。

初來乍到的安妮,立刻被綠山牆的景色迷住,而馬瑞拉卻警告她:“别看那些沒用的!”

院子裡的櫻桃樹開出雪白的花,安妮興奮地稱之為“白雪公主”,而馬瑞拉則一臉厭惡地說:“它的果實又小又澀,還招來很多小蟲。”

村民邀請她們參加舞會,馬瑞拉果斷拒絕;鄰居來家做客,馬瑞拉則全程陰沉着一張臉。

六十多年來,她從未踏出綠山牆一步,每天就是按時吃飯,按點睡覺,織布裁衣,放牛喂羊,沒有其他興趣愛好,更沒有聊得來的朋友。

她總是哭訴“活夠了”,周圍的人,也對她敬而遠之。

其實,生活是面鏡子,映照出的是你自己的模樣。

你死氣沉沉,生活便枯燥乏味;你敷衍了事,怠慢的隻能是自己。

像馬瑞拉這般的人,現實中也比比皆是。

我們兩點一線奔忙,像埋頭拉磨的驢一樣,盲目地一圈圈打轉,卻忘記擡頭看看遠方;一日三餐湊合,一年四季将就,對一切都不感興趣。

年輕時的愛好與夢想早忘了個幹淨,生活裡隻剩埋頭賺錢,低頭吃飯。

時間久了,你冷不丁地發現,即使沒有大風大浪,這寡淡如水的日子也會要了人的命。

有人堕落而不自知,有人被無聊擊得粉碎,有人深感活着沒勁,一天比一天頹廢。

沒了心勁,沒了盼頭,生活像鈍刀子割肉,不緻命卻了無生趣。

但你有沒有想過,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會不會是你自己?

把心門關死,就别怪陽光照不進來;提不起興緻,生活隻能是枯草一片。

社會學家弗雷德裡克曾說:

憂愁與快樂一樣,不過是内心的真實感受。

生活之所以無趣,是因為你把自己活成了一副空心殼。

這才是生活最自然的模樣(如果生活太無趣)1

2

  • 快樂不是心情,而是一種稀缺的能力。

按理說,任何人和馬瑞拉這種老婦人一起生活,都會感到壓抑,痛苦難耐。

但安妮卻快活得像匹野馬,腦子裡有數不盡的鬼點子。

在昏暗的倉庫織布,她幻想自己是城堡裡的公主,櫥子櫃子是侍衛,鍋碗瓢盆也能跟她對話;

被使喚去送東西,望着黑漆漆的樹林,她閉着眼跑過去,仿佛戰勝幽靈的魔法師;

面對欺負自己的臭小子,安妮像騎士一樣下戰書,比試誰敢跳入湍急的河流,結果她縱身一躍,赢得了同伴們的敬重。

她想染一頭紅發,結果用廉價的染發劑,染成了一頭綠發,她自我安慰道:“從今以後,森林長在我的頭上……”

春天,她鼓勵一棵樹發芽;夏天,她參與蟲兒們的合唱;秋天,她會忽然安靜下來,盯着遠處的高山發呆,時不時冒出一句:“再也沒有比這裡更美的地方了。”

她用花裝飾打滿補丁的灰裙子,會帶着難以下咽的黑面包去溪邊野餐;

她在簡陋的卧室裡開演唱會,而窗外那棵“白雪公主”,就是她最忠實的觀衆。

安妮把枯燥乏味的農舍生活,變幻成了自己驚險刺激的奇妙之旅。

她時常讓馬瑞拉百思不得其解:“這傻丫頭,怎麼整天那麼樂呵?”

其實原因很簡單,任何人隻要足夠好奇、勇敢,都可以具有快樂的魔力。

很認可一句話:“快樂,是生命本身對外界的積極表達。”

沒有人願意悲催地活着,哪怕無滋無味的生活,都是對人生的辜負。

但不是誰都能在乏味中找到樂趣,快樂需要我們把心打開,請自然萬物來做客。

極度無助時,讓自己從夾縫中尋得光芒;萬念俱灰間,在生活的廢墟裡看到希望。

恰如《與哲學家談快樂》一書中所言:

我們首先是自己的奴隸,唯有打破心靈的枷鎖,突破心房才能獲取快樂。

快樂是最原始的生命能量,别讓心靈蒙塵,日子才會透亮。

這才是生活最自然的模樣(如果生活太無趣)2

3

  • 讓人時來運轉的,從來不是天意。

如此無憂無慮的安妮,怎麼看都像是在蜜罐裡長大的姑娘。

但事實上,你卻很難找出比她更倒黴的人。

她出生後三個月,父母死于熱病,随後她就被鄰居托馬斯太太收養。

幾年後,托馬斯太太因丈夫意外身亡無法再撫養小安妮,竟然狠心将她遺棄在荒郊野嶺。

所幸,安妮又遇見了一位哈蒙德太太,這位太太“好心”地收留了她。

可一進家門,安妮頓時被眼前的場面吓傻了,哈蒙德太太竟有八個孩子,家裡又髒又亂,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

原來,哈蒙德太太收養她也并非出于同情,隻是想給孩子們,找個免費的保姆。

就這樣,安妮像牛馬一樣幹了幾年活,當她不再被需要時,還是被哈蒙德太太送去了孤兒院。

如果是我,從出生就被遺棄,内心必定充斥着委屈與怨怼。

可在安妮的臉上,你卻瞧不出一絲怨氣。

她仿佛賣火柴的小女孩,每當跌入絕境,就在腦子裡劃亮一根火柴,幻想出足以令她興奮的東西。

再後來,安妮被馬瑞拉收養。

她去綠山牆的那天,本是她最開心的日子。

可剛見到馬瑞拉,就被告知:“弄錯了,我們要男孩,可不要你這個醜姑娘。”

安妮又失望又委屈,可憐巴巴地求馬瑞拉收留,卻始終無法打動這個鐵石心腸的老太婆。

見馬瑞拉态度堅決,安妮忽然轉悲為喜,對自己說:“既然明天就被送回去,那我就好好享受今晚吧。”

這天晚上,她一個人睡在雜亂的閣樓,可推開窗,就能眺望遠處茂密的叢林,還能聞見陣陣的花香。

安妮想象着自己置身花海,美美地睡了一個好覺。

第二天醒來,她精神百倍地向馬瑞拉作别,并真誠送上祝福,然後跳上馬車,準備離開。

接下來,令人激動的一幕出現了,就在馬車開動前,馬瑞拉改變主意了。

安妮被留了下來,開啟了她在綠山牆漫長而又美好的一生。

其實,命運從未善待過安妮,是她骨子的樂觀,一次次救了她。

心理學家阿德勒有句話,點醒過無數人:

我們的煩惱和痛苦都不是因為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在這些事情上的觀念。

悲觀者正确,樂觀者幸福。

悲觀者往往理性,凡事做好最壞的打算,生活便多了一層肅殺之氣;

樂天派并非傻,而是堅信“人間值得”,總能随遇而安,也更容易幸福。

當人生隻剩下苦難,唯有樂觀,才能幫我們找到幸福的出路。

這才是生活最自然的模樣(如果生活太無趣)3

4

安妮的活潑有趣,漸漸融化了馬瑞拉内心的堅冰。

長期相處下來,馬瑞拉已将安妮視如己出,還竭盡全力,供她上學。

小說最後,安妮考上了女王學院,進城讀書,卻又在大一這年,遭逢人生變故。

這年,馬修去世,馬瑞拉患上了眼疾,安妮要想繼續念書,隻能賣掉綠山牆的農舍。

可她太愛這個地方了,決定留下來,守護着綠山牆和她最敬愛的馬瑞拉。

她沒有遠走高飛,沒有上演功成名就的神話,而是回歸平凡,尋覓普通人的幸福。

看完這本書,我不禁想起眼下自己的生活。

工作的倦怠,生活的無趣,感情的平淡,時常讓我恍惚自己是不是還活着。

有那麼一刻,我感知不到春華秋實,體味不到酸甜苦辣,每天隻是被煩惱推着向前。

但安妮讓我忽然意識到,是我錯怪了生活。

哲學家蒙田說:“幸福與快樂,源自不懈的奮鬥、生命的意義及美好的承諾。”

你過得焦慮、迷茫,時常感到無聊、不快樂,其實問題的根源,都在你自己身上。

你情緒暴躁愛抱怨,生活自然處處都彌漫着硝煙;

你若内心積極陽光,對生活充滿好奇,生活回饋給你的,也會是一次又一次的驚喜。

是你對待生活的态度,決定了你生活的美好程度。

點個贊吧 ,用你有趣的靈魂,驅散生命中所有的不幸,吸引到真正的快樂與幸福。

對這本書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鍊接即可購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