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龍漢】
我們常聽見一句古話:父母在,不遠遊。
其實後面還有一句話,叫作:遊必有方。
遊,即是遠遊,離家去遠方,去外地。通俗的說,就是今天的離家去北上廣打工,出國去工作。
意思是:當你成年後,你父母還在世的時候,不要去遠方。不要離父母太遠。
因為我們成年的時候,正是父母老去的時候。父母陪伴了我們整個幼小不能自立的時代。所以我們成年後,該反哺和陪伴了。這也是人類社會的基本所在。也是人類能走到整個生态鍊的最頂端的最基本所在。
所以古話又說,兒行千裡母擔憂。反過來說,母離千裡兒不愁。所以我們盡量教育人類,在父母健在的時候,盡量不要遠遊。膝下承歡,膝下有子女孝順,是每個家庭最大的快樂所在。
俗話說,子欲養而親不在。其實父母并不需要要如何怎麼的養,而是僅需要陪伴而己。千萬錢财買不到陪伴一天,是最可悲的事。
人在幼年怕孤獨,人到老年怕孤單。
但是離家遠遊是每一個人子,每一個家庭必須面對的事。生活之下,沒有人能盡善盡美向美好的方向發展。而是努力向美好的方向發展。
當面對很多不得已的時候。古人們又說了,遊必有方。
方,為何物也?方,其實就是方向,目的地,方位。更或者說是有一個音信。有一個信在,心裡就會安。
意思是說,萬一你離父母遠了,一定要通個音書,告訴父母你在哪裡,過得好不好。你一定會知道父母就在家中,而父母卻不一定知道你在哪裡過得好不好。所以要定時寄一封家書。
告知父母你在哪裡,做什麼事,境況如何。是以為之:遊必有方。
每一個家庭最怕的是一去杳無音信。父母逢人就問,四處打聽,就是遠遊失去了方向。所以,無論遠遊到哪裡,一定要告知方向。家書抵萬金。遠遊的人,一封家書,一張郵票,一封電服,一條短信,一個電話,一條微信都是最強有力的安慰和思念凝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