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非誠勿擾女嘉賓擇偶标準太另類

非誠勿擾女嘉賓擇偶标準太另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1 03:48:45

十年後,塵埃落定。重新再看馬諾、朱真芳、孫雅莉等人。不難看出,她們又稱為被标簽異化的普通人,個人的命運變遷,無需扼腕歎息。

刷微博的都知道,前不久“山東king”火了。

熱搜閱讀1.7億。

非誠勿擾女嘉賓擇偶标準太另類(非誠勿擾10年了那些)1

安迪·沃霍爾說這個年代,人人都能成名15分鐘。

這位山東大兄弟,憑借60秒火了——

鵝……黑龍江女孩兒确實非常漂亮beautiful、attractive、sexual……非常漂亮非常性感我很直截了當。

如果你感覺到……欸?在現實我們聊得不錯,願意确定這個關系,你可以考慮consider把我帶到加拿大和你一起生活。

60秒,微信語音的時常限制。

一秒不多,一秒不少,完成了自己的求偶宣言。

非誠勿擾女嘉賓擇偶标準太另類(非誠勿擾10年了那些)2

更相得益彰的,是King出現的群名字——

非誠勿擾。

非誠勿擾女嘉賓擇偶标準太另類(非誠勿擾10年了那些)3

一個充滿年代感的名字。

國内電視相親綜藝節目初代目“大魔王”。

非誠勿擾女嘉賓擇偶标準太另類(非誠勿擾10年了那些)4

标志符号一說,記憶撲面而來。

一枚光頭,主持人孟非。

非誠勿擾女嘉賓擇偶标準太另類(非誠勿擾10年了那些)5

一首聽到就想扭動胯胯軸的BGM——

Can You Feel it!!!

到今年,《非誠勿擾》整整開播十年了。

圍觀别人相親,實則在瞬息萬變的婚戀市場檢閱自己蛻變的隐秘碎片。

這十年,是中國人婚戀觀攪動的十年。

看過了太多的别人的相親後。

《非誠勿擾》怎樣了?

我們怎樣了?

01

沒内味了

當年我們都以為。

相親?這個老土的詞,怎麼配得上我們新一代的潮流青年。

然而2020,相親沒有被淘汰,反而剛需不減。

不然。

“相親”一詞的百度搜索指數不會驟漲。

珍愛網APP活躍人數也不會破千萬,較同期增長39.3%。

盡管疫情期間出不了門,仍阻擋不了廣大适婚青年對“雲相親”的熱情和向往。

怎麼辦?

我們有同城約會的app,有明星示範的真人秀。

去年,向佐郭碧婷就是360度無死角,最“勤奮”的标兵。

非誠勿擾女嘉賓擇偶标準太另類(非誠勿擾10年了那些)6

再提《非誠勿擾》,估計不少人第一反應是:

這節目怎麼還在呢?

再說,全室内,無明星,全靠說,有點土,還能看嗎?

真實情況是,熱搜上淡出,實力下沉。

被單身狗灌溉的“常青樹”,仍有不少單身男女孜孜不倦報名,笃信這裡能找到真愛。

依然有大批忠實粉絲十年如一日追看,特别是在疫情期間,更安之若素地打開遙控器。

十年了。

它也在變化。

“孟爺爺”孟非,看起來更年輕了。

白了,西服熨帖精緻了。

時下濾鏡讓他一洗最初登台時撲面而來的“老幹部”氣質。

非誠勿擾女嘉賓擇偶标準太另類(非誠勿擾10年了那些)7

非誠勿擾女嘉賓擇偶标準太另類(非誠勿擾10年了那些)8

史上最“黃”陣容守住陣地。

制片人黃瀾、演員黃磊,以及最有觀衆緣的黨校女教授黃菡。

非誠勿擾女嘉賓擇偶标準太另類(非誠勿擾10年了那些)9

更從90後年輕觀衆擁趸的《奇葩說》裡“挖牆腳”,請來“宇宙中心呼喚愛”的陳銘。

Title是“非誠合夥人”,接棒下個十年。

不但襯托着孟非的光頭,更帶來濃濃雞湯味。

非誠勿擾女嘉賓擇偶标準太另類(非誠勿擾10年了那些)10

規則也進行了重新的包裝。

從前,啪啪啪。(别瞎想)

兩個動作:亮燈、熄燈。

非誠勿擾女嘉賓擇偶标準太另類(非誠勿擾10年了那些)11

現在,也玩“區塊鍊”。

女嘉賓分為“觀察區”和“心動區”。

燈也有大數據,“溫度燈”表示心意指數。

女嘉賓很養眼,膚白貌美的标準,悉數登台。

非誠勿擾女嘉賓擇偶标準太另類(非誠勿擾10年了那些)12

特别節目是承上啟下的主題,立體PPT的複盤。

有數據。

10年,755期節目,近10000名單身男女嘉賓,其中有190對左右真正走在了一起。

有不少走進婚姻,孩子都會打醬油。

最終不少人上節目的動機樸實無華,就是找個對象。

但最終牽手成功,成為漫漫人生路的插曲。

有很多人經常說

你們請的演員吧

你看他們還演生孩子

非誠勿擾女嘉賓擇偶标準太另類(非誠勿擾10年了那些)13

非誠勿擾女嘉賓擇偶标準太另類(非誠勿擾10年了那些)14

有案例。

節目邀請了之前幾位有人氣的男女嘉賓。

劉五朵女嘉賓,天生娃娃音,一發言讓人頭皮發麻。

非誠勿擾女嘉賓擇偶标準太另類(非誠勿擾10年了那些)15

上節目前沒談過戀愛,在台上站了挺長時間。

直到一位男生為她而來,放完短片後劉五朵直接爆燈。

能看出來,姑娘性格挺好的。

牽手成功後她說了段話:

不喜歡那種男生走了九十九步,然後女生再往前一步的感情。

我喜歡兩人都共同往前走五十步的那種。

非誠勿擾女嘉賓擇偶标準太另類(非誠勿擾10年了那些)16

十周年她再次回到舞台。

嗯,沒成。

目前仍然單身,仍然向往愛情。

非誠勿擾女嘉賓擇偶标準太另類(非誠勿擾10年了那些)17

澳門富二代駱琦。

家境好、學曆高、氣質佳,找不到對象就要回去繼承億萬家産。

多次被選為心動女生。

直到最後一期駱琦選擇了為她返場的男嘉賓,兩人牽手成功離開了舞台。

最後也沒成。

非誠勿擾女嘉賓擇偶标準太另類(非誠勿擾10年了那些)18

如今再上節目的駱琦已經為人母。

她對黃菡老師說她想開了。

毅然決然放棄掌管家族産業,帶着自己的孩子每天周遊世界。

有錢人的世界就是這麼的枯燥無趣。

非誠勿擾女嘉賓擇偶标準太另類(非誠勿擾10年了那些)19

十年後的它,努力求新求變。

光頭還在台上點評着,嘉賓還坐着支招、場内觀衆坐着捧場。

拿着遙控器的觀衆坐着kill time。

但,确實沒有内味了。

那種心動瞬間,那種暗自打量的羞澀和激爽。

缺失的不僅僅是話題嘉賓、市場環境。

更重要的是,婚戀的剛需之下,“我們”變了。

02

「拜金女」們

2010年1月15日,《非誠勿擾》第一期在江蘇衛視播出。

最初并不被看好,因為在它之前,已經有一檔成功的婚戀節目。

名嘴汪涵起步之作,湖南衛視的《玫瑰之約》(1998年,2017年停播)。

非誠勿擾女嘉賓擇偶标準太另類(非誠勿擾10年了那些)20

但很快,《非誠勿擾》後來者居上,全國觀衆甚至未到婚戀适齡的學生黨都會追看。

為什麼?

與《玫瑰》相比,更“放任”,主持人去“紅娘化”。

孟非定調:

我們隻提供邂逅,不包辦愛情。

什麼意思?

有人找到真愛,錦上添花,是你的福分。

自己成全自己。

牽手失敗,不了了之,也無需有精神負擔。

因為這個舞台讓給你,展示自己。

出位者甚至戲精,更享受過程。

本質上,《非誠勿擾》強調了“秀”的重要性。

圍繞這個訴求,節目的形式感在當時的環境下也做到高分。

打破傳統相親節目男女平衡的勢均力敵。

1v24。

24位經過挑選的單身女性在少女時代的歌聲中魚貫而出、氣勢如虹。

1位報名男嘉賓站在台上,接受來自衆多女嘉賓的審視。

勢能一下子拉開。

更玩味了“性别政治”的分寸感,試想一下,如果是24位男士挑1位女嘉賓,

擱在今天,恐怕會被噴“直男癌”。

非誠勿擾女嘉賓擇偶标準太另類(非誠勿擾10年了那些)21

非誠勿擾女嘉賓擇偶标準太另類(非誠勿擾10年了那些)22

無論是1還是24,無論主持人還是點評嘉賓都達成默契,給你戲份。

說話,表達。

前半程,選擇權甚至話語權牢牢掌握在女嘉賓手中。

通過“愛之初體驗”“愛之再判斷”“愛之終決選”三部短片了解男嘉賓,并對其提問,以亮燈和滅燈方式來表達意向、決定去留。

顯然是對男嘉賓自尊和心理素質的巨大考驗。

如果撐過三部短片,場上依然有女嘉賓留燈。

權力發生發轉。

男嘉賓可以留下兩位心儀女生,滅掉其他燈,并請出開場時選出的心動女生。

提出問題進一步了解女生情況,然後做出選擇。

堅持選擇心動有可能被拒絕。

選擇另外兩個女生當中的一個,順利牽手成功。

從相親角度來說,這種互動顯然不是最優。

憑三條短片就做出評判,顯得粗淺而倉促;快速推進中男嘉賓的選擇也欠考慮。

但從節目效果來看,《非誠勿擾》将相親的戲劇性、娛樂性發揮到極緻。

節奏快、懸念強、一波三折。

攫取注意力,鎖住觀衆手中的遙控器。

非誠勿擾女嘉賓擇偶标準太另類(非誠勿擾10年了那些)23

但僅靠這些還不足以成就一部爆款。

還得出圈。

如何出圈?

制造熱點話題。

播到第三期就占領各大頭條,引爆全民讨論。

導火索是一位名叫馬諾的女嘉賓。

節目中,男嘉賓問她“是否願意一同騎單車”。

馬諾說了那句流傳至今的名句:

“我甯願坐在寶馬裡哭,也不要坐在單車上笑。”

非誠勿擾女嘉賓擇偶标準太另類(非誠勿擾10年了那些)24

辣言辣語不止這些。

有位男嘉賓說到自己談過七八個女朋友後,主持人問馬諾:“這個數字和你比怎麼樣?”

馬諾答:

“還沒有我的零頭多。”

她還透露自己有收集丁字褲的習慣。

很快遭到圍攻。

甚至還有男嘉賓專門為她而來,來罵她。

罵到離場。

非誠勿擾女嘉賓擇偶标準太另類(非誠勿擾10年了那些)25

馬諾的發言或許出格。

多年後馬諾在網絡上澄清,那并不是自己說辭,而是“節目效果”。

但相比馬諾說了什麼,更值得被讨論的,為什麼她說的話當時讓輿論炸鍋了?

她言語背後的價值觀也絕非個例。

經濟快速發展、自我意識覺醒,年輕一代的婚戀觀在新舊觀念、男女立場的沖突中醞釀着嬗變。

《非誠勿擾》隻是打開了輿論洩洪的閘門。

節目組鼓勵女嘉賓在節目上大膽發表觀點、言論。

在挑選女嘉賓時,除了考慮職業收入、興趣愛好、長相身材、感情經曆之外,很重要的一條标準:

善于表達和敢于表達者優先。

不成文的現象。

如同隔壁台的超女、快男,上星後的一兩期就是當之無愧的跨圈經典,甚至被社會文化研究者聚焦。

千禧年的前10年,國内綜藝節目确有“百花齊放”的先鋒态勢。

在“非誠勿擾”舞台上,前幾期就為學者們、媒體以及全國觀衆端出“拜金女”的群像。

馬諾是最著名的,但絕非孤例。

Sir還記得有江西女孩朱真芳。

在報名表上寫着:我要做個富婆。

與前男女分手原因是:可能因為他沒有錢。

非誠勿擾女嘉賓擇偶标準太另類(非誠勿擾10年了那些)26

還有孫雅莉。

22歲的少女成功牽手生活在北京的香港人。

但台下親自爆料,兩人并無聯系,真正牽手的是另外一位男設計師。

2010年9月,男方與她談婚論嫁,并贈予寶馬一輛。

可是,不久男方悔婚,孫又拒絕歸還寶馬,于是兩人扯到法庭上。

非誠勿擾女嘉賓擇偶标準太另類(非誠勿擾10年了那些)27

這些女孩被貼上一個高度提煉的“标簽”,對于不少觀衆來說,無異于電影裡妖冶的反派,“戲”在她們身上。

十年後,塵埃落定。

重新再看馬諾、朱真芳、孫雅莉等人。

不難看出,她們又稱為被标簽異化的普通人,個人的命運變遷,無需扼腕歎息。

做個類比,歐美文學裡的“女巫”、西遊記裡的“妖精”,本質上難道不就是人性欲望的具象化。

她們或許真的都“拜金”,但她們引發軒然大波的背後,“拜金”會不會已經成為“集體無意識”?

在《非誠勿擾》收視率高居不下的黃金幾年。

類似的話題接踵而來,房價、異地戀、姐弟戀、媽寶男、出軌劈腿、婆媳關系、婚前性行為等,形形色色的奇葩人設、價值觀統統出場。

于是。

《非誠勿擾》的邊界被拓寬。

緊扣相親但不局限相親,讨論愛情但又不止于愛情。

更像一支濃縮現代社會價值,折射年輕人婚戀觀的萬花筒。

03

十年實驗

《非誠勿擾》十年,年輕人婚戀中最直觀的矛盾和焦點是什麼?

僅從節目觀察,不能免俗,一個字:

錢。

經濟條件被掰開了擺在台面上,成為重要甚至首要考量。

孟非在某期節目中說過一個觀察。

過去,一些看重物質的女孩的問題是:你有房嗎?你有車嗎?

如今變本加厲,張口就問:

你的房在哪兒

你的車什麼牌子

非誠勿擾女嘉賓擇偶标準太另類(非誠勿擾10年了那些)28

有一期節目,男嘉賓是一位26歲的文員。

長得一表人才,就是收入不高,月薪三千。

非誠勿擾女嘉賓擇偶标準太另類(非誠勿擾10年了那些)29

三輪下來,燈滅了不少。

最後留燈的女嘉賓提出問題,紮心一擊:

您介意26歲的您養着我嗎?

我現在每個月的花銷很大

我的房租一個月要6800

非誠勿擾女嘉賓擇偶标準太另類(非誠勿擾10年了那些)30

男嘉賓語塞。

女嘉賓燈滅。

節目像放大鏡,被高度凸顯的“拜金”傾向,來源于真實的社會生活。

有個特别的例外,Sir印象深刻。

一位叫崔峰銘的陝北小夥兒,14年上的節目。

條件普通,長相平平,接二連三被滅燈。

誰知道一首秦腔,把一位來自白俄羅斯的美女嘉賓唱得花枝亂顫。

留燈最後,牽手成功。

小夥子手舞足蹈。

非誠勿擾女嘉賓擇偶标準太另類(非誠勿擾10年了那些)31

當時許多中國光棍都驚呆了,看到希望:

原來外國妹子找對象,不看車也不看房。

非誠勿擾女嘉賓擇偶标準太另類(非誠勿擾10年了那些)32

兩種找對象的态度,不存在優劣之分。

看重經濟條件沒錯。

但感情才是一段關系的核心。

孟非在節目中不止一次批評這種本末倒置。

就在2019年的一期,有位女嘉賓提到房子問題,說:“男人如何證明愛她?去買一套房就能證明愛她!”

孟非反問:“那麼女人如何證明你愛這個男人呢?”

女嘉賓:“生寶寶。”

孟非聽後明顯不耐煩。

“你看說的是不是像買賣,這麼是買賣,那麼我們按照買賣規則來,誰先?話題就此打住!

你們提了那麼多要求,唯獨沒有提出的是感情!難道兩個人在一起不是因為感情在一起的麼?”

非誠勿擾女嘉賓擇偶标準太另類(非誠勿擾10年了那些)33

《非誠勿擾》沒有淪為秀下限的三俗節目。

因為有控場的主持人孟非。

新聞評論員出身,孟非善于從嘉賓的觀點提煉出問題、取向。

然後經由自己的價值判斷後予以評價和規正。

努力守住他堅信的底線:愛情可以很簡單,越簡單越好。

有位女嘉賓對自己未來理想伴侶的願景是這樣的:

要麼是能被自己當兒子的男生,要麼是能把自己當女兒的男人。

孟非告訴她:

這是極其可怕的想法。

在兩性關系中,在性格上,交流方式上都要樹立起一個獨立女性、平等的姿态。

無論過高過低都不是平等的。

非誠勿擾女嘉賓擇偶标準太另類(非誠勿擾10年了那些)34

還有位男嘉賓動不動就要找靈魂伴侶。

孟非笑說:

我們在表述一個我們追求的時候特别恰如其分的一個表述,可能會幫助我們更好地被理解。

沒個30年真不敢說靈魂。

不難看出,不少男女嘉賓口若懸河、振振有詞,都有自己的理論、話語體系。

看似獨立、自由?

但本質上,卻離獨立、自由相去甚遠。

被改寫的情感基因,被扭曲的性别觀念,以及被修飾的欲望主張。

老辣的孟非一針見血、一目了然 。

他主動承擔一個責任:

哪怕我不能改變氣候,并且恪守尊重表達的節目設定。

但至少我的點評也是多元聲音,自由表達的一部分。

就是:

理解主流,尊重少數,寬容個别。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倡導人格獨立、平等。

非誠勿擾女嘉賓擇偶标準太另類(非誠勿擾10年了那些)35

而追看這檔節目的粉絲、忠實觀衆們。

淺顯得看,固然得到了被娛樂的快感,有些場面的争執、尴尬、不可思議,還确實蠻喜劇的。

但十年下來,Sir又以為這檔節目還提供了一場曠日持久的社會實驗:

你對嘉賓的喜好,難道不就是内心深處側面的自己,已經站在“選與被選”的舞台上。

很多問題,觀衆都在參與同題作文。

寶馬與自行車,哭與笑,選哪一個?

房子車子票子,還有這個人,你怎麼排?

相親的過程重要,還是隻看結果?

缺錢與缺愛,誰更要命?

眼前的TA,有沒有提前幻化成生孩子的合作對象?

……

十年了。

年輕人最常挂最愛挂嘴邊的一句話:

再也不相信愛情。

但大多數人都是口是心非。

熱搜的民生話題,敢說一半以上都與婚戀有關。

而明星的八卦,90%都是大衆情感問題的投射。

“我們”從未停止對愛情的向往。

但這個時代,又加深了我們對愛情的踟蹰。

年輕人更吝啬于付出試錯成本,更難去接近、理解、遷就另一個人。

為偶像劇中的主角哭一百遍,吃下一百顆欽定CP發的糖心花怒放,用放大鏡檢視藝人戀情中的每個問題,大罵一百次渣男。

但也不願意自己去試一次。

重新再看這檔“居然還活着”的古早綜藝,它已經從年輕人的話題中心遠離。

比起“怎樣找對象”的疑問。

網絡上音量更大的,是那些反問句式——

“牽了手又能走多久?”

“一個人又怎麼樣?”

推開婚姻之門的那一刻,不再是期待與興奮的所在。

那麼《非誠勿擾》再新穎的遊戲環節,再另類的男女嘉賓,一切競逐都失去了标的物,變成了不知所謂的過家家。

觀衆們的内心不過是:

紅塵滾滾,所來何事?

非誠勿擾女嘉賓擇偶标準太另類(非誠勿擾10年了那些)36

本文轉自網絡,歡迎評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