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好呀!
從我們開始科普睡眠相關的信息以來
後台偶爾陸續會收到一些粉絲朋友們的留言
大多零星幾句疑問
比如問自己失眠了怎麼辦啊?
或者如何睡得更好這類問題。
看來大家都在重視提升自己的睡眠質量,
這讓我們很欣慰。
今天分享一個粉絲@逆水的魚 的故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啟示:
老師們你們好,我深受失眠的困擾很多年了,不知不覺,都成了一種習慣。無意間在朋友圈看到你發的失眠的類型描述,自我診斷是焦慮型失眠。想深入的了解一下,怎麼做才能緩解我的失眠情況。
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排行老三,還有兩個哥哥。小的時候,父母,爺爺奶奶都有點重男輕女,對哥哥們很溺愛,對我很苛責。有啥好事都是哥哥們的,而我不管多努力,學習成績再好,也沒有得到過哪怕一句稱贊。
所幸學習成績不錯,重本畢業後,進入一家大公司做了PR。經常會代理公司,在公衆場合發言,講解。但每次上台前,就緊張得不行。前一晚基本沒法睡,一直提心吊膽,怕自己出洋相。對同事也特别謹小慎微,每句話出口前要想好久,很怕得罪同事,擔心被人誤會,同事的請求不敢拒絕,又不敢輕易答應,怕做不好讓同事不高興。所以一直身心俱疲。
跟朋友,老公說這些,他們都不理解,隻會說你太敏感了,把自己看的太重要,甚至多少有點玻璃心。因為這樣的問題自己非常焦慮,吃不好,晚上也睡不好。不知道怎麼排解,求老師們指點一下。
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特地請教了團隊裡的睡眠專家老師,整理後回複如下:
@逆水的魚:
你好,從你的表述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你的失眠,來自于一個非常典型的“安全感缺乏”引起的焦慮。這與你從小長大的原生“忽略型”家庭氛圍密不可分。
所謂“忽略型”家庭氛圍,是指父母或者撫養你的家長們對你缺乏足夠的關心,肯定和愛,常常忽略你的感受,對你漠不關心。造成你從小安全感缺失。
在這樣的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擁有明顯的焦慮型人格特點:
1. 常常敏感而孤獨,常常陷入自我懷疑和否定的情緒裡;
2.對待自己很苛責,常常選擇性的關注自己的缺點,做不好的事情,反複回憶自己沒有做好的細節,并且為之懊惱;
3.表面看起來很優秀,但其實内心常常有很自卑的感覺。所以在和人交往的時候,更多處于一種讨好姿态,費盡心思,想赢得别人的喜歡和贊揚。
你一邊拼盡全力的努力學習,工作,去證明自己的優秀,一邊又不斷質疑和否定自己,覺得不管怎麼努力都不夠;
一邊努力追求愛與信任,努力赢得别人的肯定和尊重,另一邊又誠惶誠恐,擔心他們離你而去。
你累不累啊?人間啊,不值得。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人生短短幾十年,要努力,讓自己活得精彩。
我給你講講我的故事,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
跟你一樣,我也出身在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雖然是獨生子,但是,我是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要嘛寄人籬下,要嘛家裡老人撫養,而這兩種我都經曆過,從小到大,一直缺乏安全感。
成績優秀,但是内心仍然自卑,渴望得到别人的喜歡和欣賞;不能正确對待負面評價,常常會因為别人一兩句話而情緒低落;
不敢追求喜歡的人或者事物,内心不自覺的認為“我不配”,所以錯過很多美好的事情。
在工作中呢,期望能讓所有人都滿意,常常弄得身心俱疲,然後還沒有個好的結果。
這些事讓我活得很壓抑,表面看起來陽光開朗,實際每天晚上都焦慮得無法入睡。
後來有天,我終于下定決心,不想再這麼下去了。我跟自己說,WDNMD, 老子不幹了。
于是裸辭,空窗期看書,寫作,旅行,徹底放縱一下自己。去做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管他其他人怎麼評價。
當然,這樣的方式不一定适合每個人。但是,下面這兩種方式,你可以嘗試一下,應該能緩解你的焦慮:
1.正向關注。轉變自己的視角,關注自己做得好的那部分。
很多人會教你每日複盤,三省吾身。不斷反思和總結自己身上不足的地方然後加以改正。而我不是,我會更建議你關注你在每件事情中發揮的作用,值得表揚的地方。充分挖掘并且加以記錄。
為什麼需要記錄呢,因為隻有你認真寫下來的,可以時時刻刻讓眼睛看到的“證據”,可以讓你身體産生記憶。久而久之,會扭轉你隻關注負面信息的視覺,讓你的自信心和安全感得到提升。
根據我們身體細胞新陳代謝的一個完整周期,我建議你強制執行28天,讓自己形成一個新的習慣。
拿我今天的複盤舉個栗子,你可以用這樣的表格,每天積極複盤一下:
2.積極自我催眠,用想象的成功景象不斷暗示自己。
我們的潛意識,是無法準确的分辨想象與現實的區别的。想象成為一種習慣,潛意識會把他當成現實。
“世上原本沒有路,想象得多了,也就有了路"
所以,當你在想象中産生的自信感,控制感足夠強烈,會延伸到生活中,幫助你獲得一個好的心态。
比如說,有些運動員臨場比賽,教練會讓運動員提前觀想,想象比賽的場景細節,想象自己站在領獎台上,觀衆的歡呼聲,國歌響起,國旗飄揚,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的樣子,甚至想象赢得比賽後,處處受追捧,獎金,廣告代言不斷,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等等細節。
經過這樣的觀想訓練,運動員能極大的放松自己,緩解焦慮,讓自己在比賽中正常甚至超常發揮,取得好成績。
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這樣的“觀想”無處不在。比如你對接下來要發生的事情,會有個推演的過程。它将如何發生,如何演進,會有什麼變化,最終結果會怎樣。 這樣的一個心理預期和想象,就是自我催眠。而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極力想象它正向發展的那部分。
還是拿我今天的複盤做個舉例:
我今天要推送一篇科普文章,幫助因為焦慮而失眠的你認識到問題,并且提供應對的方法。
我會在文章中插入自己的切實故事,增加文章的可讀性,同時會讓你看了有共情感,當你看完我的文章後,會按我說的方法開始正向複盤以及積極自我催眠。當下你發現焦慮得到緩解,感覺我文章說的對,并且轉發推薦。然後一直執行下去,并且終于養成了習慣,然後可以安然入睡,再回來感謝我。
看到了嗎,我的自我暗示中,完全摒棄了可能導緻這件事失敗的那部分,比如,可能我懶沒能按時推送,可能我寫得很爛你讀不下去,可能你看了發現沒什麼卵用罵一句辣雞然後取關……
所以,從現在開始,你可以嘗試對每件事進行積極想象,幻想你内心最渴望的結果,仔細去想象它的每一個細節。
這樣,你會變得越來越自信,越來越優秀。而焦慮不知不覺就離你而去了。
本文圖片來自@花吃了那怪獸《成長路過孤獨》,喜歡的朋友們可以關注下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