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炖的牛肚繃,入口易嚼而又不失勁道;湯汁濃厚,口味甘醇,喝完滿口留香。牛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發育及手術後、病後調養的人在補充失血、修複組織等方面物别适宜。尤其是寒冬食牛肉,有暖胃作用,為寒冬補益佳品。
烹饪步驟
1.将清洗幹淨的牛肚繃切成3厘米見方的小塊,備好白蘿蔔、蔥、姜等配料。
2.在炒鍋裡放入切好的牛肚繃,加水燒開,焯水撈出後待用。
3.鍋底倒入食用油,待油溫升高,倒入焯水後的牛肚繃,不斷翻炒直至散出香味。随後加入清水,蓋過牛肚繃,下蔥段姜塊、幹辣椒、花椒、調入鹽,調料不宜太多,否則影響菜品的色澤和口味。大火燒開後,改用砂鍋慢炖。
4.牛肉勁道耐煮,一般小火慢炖需要兩個多小時。肉質有八分熟時,可以加入白蘿蔔,調入白胡椒,去除牛肉的腥味。等白蘿蔔煮熟,牛肉也就熟爛,便可以出鍋上飯桌了。
清炖牛肚繃故事
清炖的牛肚繃,入口易嚼而又不失勁道;湯汁濃厚,口味甘醇,喝完滿口留香。牛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發育及手術後、病後調養的人在補充失血、修複組織等方面特别适宜。尤其是寒冬食牛肉,有暖胃作用,為寒冬補益佳品。
息縣建立縣制以後,在淮河南邊有個叫“姬圍孜”的地方,住着一個叫姬家良的老漢和妻子米氏,兩人以種田為生。
這一年,姬圍孜一帶旱災加蝗災,莊稼顆粒不收。眼看着姬家糧食吃完了,隻能出去要飯逃荒,二人不知不覺來到了淮河邊。誰知家裡幹旱,上遊倒是洪水泛濫,過不去河,他們隻能望水興歎。
這天,天已過午,姬家良夫婦也走乏了,就在淮河岸挖了些草根,揀了些老菱角充饑,又扯了些葦草葦杆搭了個“觀音合掌”式的窩棚。
誰知窩棚剛搭好,就見一夥土匪帶着掠奪來的牛羊和财物席卷而來。土匪也要過淮河,看見水大,隻好在姬家良的窩棚處紮了營,他們夫婦也被拉去給土匪做飯。土匪們宰殺牛羊,一陣忙活到飯好。
正吃到半飽時,突然一個哨兵急報,另一大幫土匪向這裡奔來,正是這幫土匪的仇家。這幫土匪急忙收拾财物向東沿淮河逃跑了,遺留下牛皮、牛骨頭。
姬家良兩口也算因禍得福。他們打開牛皮,隻見在牛腹部皮上還有一大塊沒被土匪剔下來的牛肉,肉質松軟,這就是最早的牛肚繃子。另外還有一口支在石頭上的大鍋,十來斤米、一小袋鹽和兩把剝牛的鋼刀,被牛皮蓋在下邊。夫婦倆反正是逃荒,就決定留在那裡住幾天。于是兩口就地取材,找了些姜蒜和辣椒,炖了一小鍋牛肚繃子。牛肚繃子炖熟了,那個香味,别說饑餓難耐的逃荒人,就是飽食終日的大佬們也會垂涎三尺。
第二天,他們又用石頭砸碎牛骨,炖了一鍋牛骨湯。就這樣在淮河岸邊折騰了幾天。這一天,姬家良猛想起他有個外甥前幾年來信說在義陽經商,決定投奔外甥去。夫婦二人沿淮河向西一邊打聽一邊要飯,渡過竹竿河,又沿淮河西行來到仁順(今信陽市區),找到外甥。姬家良的外甥楊明旺見舅舅來了,喜出望外,立即将舅舅、舅母安排在東廂房住下,對他們的照顧細緻有加。姬家良夫婦也就幫着外甥打理生意,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計。
時間久了,姬家良夫婦覺得老是在外甥這裡也不是個法,就想着自己能做個什麼買賣。外甥楊明旺猜出了舅舅的心思,幾個人一合計,舅舅唯獨對淮河邊吃的牛肚繃念念不忘,說息縣當地産黃牛,肉質好,要開個牛肉館。
當時仁順城裡開飯菜館的很少。姬家良夫婦就在外甥的資助下開了一個牛肉館,并從息縣買了頭三年齡的黃牛。牛肉菜館開張了,而店中的招牌菜就是清炖牛肚繃子,夫婦倆還給這道菜起了個别緻的名字叫“土匪牛肚繃”,以紀念那苦難而又難忘的河邊經曆。
姬家牛肉館的土匪牛肚繃漸漸成為當時仁順城裡食客們的最愛,菜館生意興隆且長盛不衰。
後來,清炖牛肚繃這道菜慢慢流傳開來,在義陽、息縣、光州等地成了各大小餐館的招牌菜,也成為信陽人最喜愛的特色菜肴之一。
歡迎關注,學習更多内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