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女士今年50歲,在一次照例健康體檢中她被告知自己患上了糖尿病,醫生希望她平時要注意飲食起居,還需要服用一些降糖藥物。
劉女士看着報告單,十分疑惑,自己的空腹血糖(FPG)濃度為6.3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2hPG)濃度為8.0 mmol/L,數值是低于糖尿病診斷标準的(FPG>7.0 mmol/L,2hPG≥11.1 mmol/L),而且尿糖檢測也呈現陰性,為何醫生卻說自己患有糖尿病呢?會不會是醫生搞錯了?
其實并不是醫生搞錯了,醫生說劉女士患上了糖尿病也是有一定依據的。劉女士目前所處的狀态稱為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又與糖尿病有什麼關系呢?具體情況我們将跟着劉女士這個例子進行詳細了解。
一、什麼是糖尿病?有什麼症狀?
糖尿病在我們普通人的認知裡就是尿裡有糖所以才稱為糖尿病。
主要是由遺傳,環境等因素的相互作用,造成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者靶組織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從而造成蛋白質,水和電解質,脂肪等一系列的代謝紊亂。
臨床症狀表現為平日飲食裡喜歡吃甜的東西,老是想喝水,想上廁所,總是覺得餓,吃了很多,人卻日漸消瘦,即三多一少症狀。
導緻老是想上廁所主要是因為尿内含有葡萄糖,尿晶體壓升高,産生滲透性利尿,導緻口渴老是想喝水是多尿造成身體裡水分大量丢失的後果,而總是覺得餓是因為葡萄糖的代謝吸收出現了問題,能量供應不足導緻,消瘦是因為胰島素量不足,或者是不能正常發揮作用而導緻脂肪的合成出現了障礙。
我們可以根據以上症狀來初步判斷自己是否患上了糖尿病,但具體的還是要根據血糖濃度來判斷,因為三多一少症狀在糖尿病早期也可能不會出現。
那麼是否如劉女士和我們普通大衆認為的那樣,隻有尿裡有糖才是糖尿病呢?
二、糖尿病患者不一定都有尿糖
隻有在腎糖阈正常的時候,尿糖的多少才能正确反映血糖水平的高低。腎糖阈是腎小管對葡萄糖重吸收超過其最大能力,尿中可檢測出葡萄糖時的血糖濃度。
比如一些老年糖尿病患者,因為自身存在的一些其他疾病,例如全身彌漫性動脈粥樣硬化會導緻腎動脈硬化,腎血管管腔狹窄,血流量不足,腎功能減退,使得腎糖阈值升高。
即使血糖遠遠超過了正常範圍,尿中也檢測不出糖,有時甚至都達到了200~300毫克/分升,尿糖檢測仍然呈陰性。
所以如果單純靠尿糖的陰性與否來判斷自己是否患上了糖尿病,或者根據此來調整降糖藥物的用量和胰島素的劑量,肯定是有失偏頗的。
既然糾正了大家對于糖尿病的一些認識上的誤區,那麼醫生告訴劉女士的 “糖尿病前期”,又是什麼意思呢?
三、什麼是糖尿病前期?臨床上是如何診斷的?糖尿病前期是血糖水平介于正常水平和糖尿病之間的一種狀态。目前認為其包括三種情況,一種是空腹血糖受損,一種是糖耐量減低,剩下一種是合并這兩者的情況。
雖然并不是所有糖尿病前期患者都會發展為糖尿病,但是提出這一概念,主要是為了減少糖尿病發生的概率,能夠讓患者早發現,早治療。
一般認為,空腹血糖受損是:
空腹血糖濃度≥6.1 mmol/L,但<7.0 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濃度<7.8 mmol/L;
糖耐量減低是:空腹血糖濃度<7.0 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濃度≥7.8 mmol/L,但<11.1 mmol/L;
而合并這兩種情況是:空腹血糖濃度≥6.1mmol/L,但<7.0 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濃度≥7.8 mmol/L,但<11.1 mmol/L。
有上述三者情況中的一種,即被診斷為糖尿病前期。
由此标準看來,劉阿姨屬于合并這兩種的情況。
如果像劉阿姨一樣被診斷為糖尿病前期,我們該如何進行防控,又該吃什麼藥呢?
四、糖尿病前期的臨床幹預糖尿病前期患者有很大概率能夠發展為糖尿病,屬于高危人群,為了預防糖尿病的發生,臨床上采取了很多幹預手段,主要有藥物幹預和飲食幹預。
1.藥物幹預
目前臨床上用于幹預糖尿病前期的藥物有阿卡波糖,二甲雙胍,噻唑烷二酮類和磺酰脲類等口服降糖藥。
阿卡波糖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是一類新型降糖藥,可競争性抑制腸系膜刷狀緣的α-葡萄糖苷酶,能夠延緩和減少腸道對果糖和澱粉的吸收,使餐後血糖下降。小劑量阿卡波糖就可減少糖尿病發生的概率,還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由于排洩時很少經腎排洩,因此特别适用于伴有腎功能損害的老年人。
二甲雙胍可以改善外周組織,如肌肉、脂肪;以及肝髒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減少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使肝糖原的異生受到抑制,同時也使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增加。
而且價格便宜,耐受性也好,研究證實對于糖尿病前期的幹預有一定效果,但是對于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幹預效果欠佳。
噻唑烷二酮類藥物可以改善胰島素抵抗,主要通過增加肝髒,肌肉和脂肪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來達到降血糖的效果。
代表藥物有羅格列酮,吡格列酮等。
本類藥物證實可長時間延緩糖尿病的發生,但是羅格列酮可能會導緻一少部分人發生心力衰竭。
磺脲類藥物能夠選擇性地作用于胰島β細胞,可使胰島素分泌增加,同時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減少肝糖原的分解而發揮降糖作用。代表藥物有優降糖,格列美脲等。
除了藥物幹預,飲食上的幹預其實更為重要,對于糖尿病人該吃什麼?又該怎樣吃呢?
2.飲食幹預
在我們生活中總是能看到這樣一類糖尿病人,他們總是談糖色變,任何食物隻要吃着有點甜味就不敢吃了,難道糖真的是洪水猛獸,一點也碰不得?
其實如果糖尿病人能夠掌握進食的份量和時間,任何食物淺嘗是無傷大雅的。
糖尿病患者飲食均衡攝取各類食物,注意控制總熱量,一次不要吃太飽,盡量食用蔬果,谷類等富含膳食纖維的低升糖指數食物,選擇蒸,煮等健康的烹饪方式,也可以适當選擇一些含糖量比較低的水果,像檸檬等。
不少蔬菜也可作為水果食用,例如黃瓜,西紅柿,含糖量非常低,每100克含糖量在五克以下,又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纖維素,特别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另外水果的吃法也非常重要,不要在吃完飯後就馬上吃,最好在兩餐之間或者臨睡前吃,吃後最好能夠監測血糖,一旦血糖升高較快,需要對食用的量進行調整。
了解了這麼多糖尿病前期的相關知識,我們大概了解了目前臨床上對其的幹預手段,但是目前仍有不少糖尿病前期患者對自己的病情不放在心上,認為自己還沒有患上糖尿病,不願意幹預,也不太願意控制自己的口腹之欲,覺得吃那些清淡食物實在是太難了,下面我們就來講講糖尿病的危害以及并發症,來警醒以下這部分患者。
五、糖尿病的危害很多病齡7~10年的糖尿病患者會出現手指尖和腳趾尖麻木,而且還會導緻冷熱感覺異常,這是因為患者已經出現了神經病變。
如果患者的血糖水平長時間得不到控制,神經系統就會在高糖環境的浸泡下出現退行性改變,也就不能發揮正常的生理作用了。
糖尿病患者非常容易患上皮膚病,例如糖尿病壞疽,感染性皮膚病,外陰瘙癢等。其中糖尿病壞疽是糖尿病最嚴重的并發症之一。
該病患者常伴有足趾潰瘍,其足緣,足趾,足背等處好發生潰瘍。
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現知覺神經障礙以及痛覺溫覺麻痹時,一定要注意防止燙傷和外傷,以避免發生壞疽。
更不必說一旦患上糖尿病,則發生微血管病變,心腦血管疾病以及腫瘤癡呆等的幾率也會随之增高。糖尿病患者最好能夠注意飲食,加強體育鍛煉,控制自己的體重,合理采用一些降糖藥來控制血糖水平。
平時還要密切監測自己的血糖、尿糖濃度以及體重,血脂血壓等健康指标,定期到醫院體檢從而守護自己的健康。
後來劉女士聽取醫生的建議,選用了适合自己的降糖藥,同時每日堅持鍛煉,自己閱讀一些關于糖尿病飲食的食譜書,十分注重對三餐的把控,目前血糖水平維持得很好。希望大家能夠像劉女士一樣,關愛自己,維護自己的生命健康!
參考文獻:[1]糖尿病(專家答疑系列) 求醫問藥雜志社編輯部2010年出版 王明主編
[2]糖尿病這樣吃就對了 中國紡織出版社2017年出版 張國英主編
[3]糖尿病治療臨床藥師指導手冊 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年出版 紀立偉 郭立新主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