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生活中有一些眨眼睛、撅嘴巴的習慣性小動作,家長往往認為是淘氣,實際上,頻繁地出現這樣的“小動作”,需要警惕兒童抽動症。去年年底,媽媽發現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展展總是喜歡眨眼睛,她以為是孩子淘氣,故意做“鬼臉”來吸引家人的注意力,後來看展展的這個“小動作”沒完沒了,就經常提醒他。沒想到,媽媽提醒了展展後,他不僅沒有減少眨眼的次數,還逐漸出現了聳肩、撅嘴。于是媽媽把展展帶到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就診。專家對孩子做了腦電圖、神經影像、心理測驗等一系列相關檢查後,告知家長,展展眨眼撅嘴聳肩等這些小動作,是由兒童抽動症引起的。
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小兒神經内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尤仲敏:“小兒抽動症最常見的症狀就是肌肉的抽動,在頭面部表現為眨眼、皺鼻、撅嘴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做怪相,還有可能會出現軀幹四肢的抽動,比方有孩子有聳肩,身體的扭轉,甚至是腹部的肌肉的抽動。抽動障礙目前病因還不是特别的清楚,可能與遺傳、個體啊、情緒、環境等一系列的因素有關。”在我國,抽動症的發病率為5%左右,其中2歲到青春期的男孩最易患抽動症。據統計,近年來兒童抽動症的發病率不斷上升,但由于發病的症狀都是小動作,一般家長都以為是孩子調皮搗蛋而沒有重視,而孩子卻遭受着身心雙重傷害,備受煎熬。
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小兒神經内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尤仲敏:“一般情況下輕度的抽動障礙是無需要藥物和特殊治療的,可能需要減輕可以加重的一些因素,比方說孩子的情緒緊張、生氣、焦慮、憤怒、感染和被家長提醒等等這一系列的情況,讓孩子情緒盡量地放松以及适當地運動,這些都可以改善症狀。對于中度以及重度的同時合并有比如情緒障礙、睡眠障礙、強迫障礙、學習障礙、睡眠障礙等等這樣的孩子,我們會借助藥物或者是物理的治療。”
經過評估,展展屬于短暫性抽動障礙,中度共患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目前,抽動症治療分為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兩部分。針對兒童患者,臨床可以采用重複經顱磁刺激的物理療法,效果明确,副作用較少。考慮到大多數抽動症患兒為學齡期兒童,省婦幼兒童神經内科開設了惠民夜間門診,治療時間延長至晚上20:00,方便患兒持續治療。
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小兒神經内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尤仲敏:“如果家長發現了剛才說到的一系列的症狀,還是盡早的帶孩子到醫院進行進一步的診斷和評估,因為也有一些其他的神經系統疾病會出現類似的症狀,家長感受到的程度,也許不是孩子真正的病情的嚴重程度,所以需要有專業的人士來進一步的評估。”(素材來源:武漢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