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是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稱為“花鹿茸”,後者稱為“馬鹿茸”。中國是全球鹿茸資源最豐富的的國家,産地分别分别在東北、新疆、内蒙古、青海等地區。
鹿茸是功效很強的補益之品,自古就被曆代醫家記載,是皇宮貴族的進貢之品,在強身健體、補腎益精方面療效獨特。但是并非每個人都适合服用鹿茸,您知道嗎?
鹿茸是一種傳統的名貴中藥材,據記載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将鹿茸用作藥材的國家,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記載:鹿茸“壯腎陽、益精血、強筋骨、調沖任、托瘡毒”等作用。《神農本草經》記載:鹿茸“甘、溫,無毒,主漏下惡血,寒熱驚厥,益氣強志,生齒不老”。多用于腎陽不足、精血虧虛、陽痿、宮冷不孕等。其可用部分包括鹿肉、鹿腎(鹿鞭)、鹿骨、鹿尾、鹿筋、鹿皮等。在我國鹿茸尤其受到男性的青睐,常泡酒用來強身健體。
國内外學者發現鹿茸總共含有蛋白質、多肽、生長因子、氨基酸、生物胺、糖類、脂類、無機元素類等多達100多種的生物活性成分。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鹿茸這些活性成分,能促進機體生長發育,增強身體的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力,提高性功能,促進骨折愈合和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例如鹿茸多肽,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被認為是鹿茸起效的重要成分之一,能促進機體表皮細胞和成纖維細胞增殖。例如鹿茸生長因子可刺激細胞生長,在胚胎發育、細胞生長增殖、神經肌肉系統發揮重要作用。例如鹿茸多糖,被研究證實能對動物胃潰瘍有保護作用。可見鹿茸對機體具有很強的增益作用。
服用鹿茸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用量,以不産生不适為前提。不可以認為自己虛體弱,一上來就大劑量服用鹿茸,也不要長期服用。
鹿茸入藥服用比較多,可與其他藥材、食材等一起煎湯服用。也可與淫羊藿、枸杞等浸泡白酒,密封浸泡2-4周後飲用,每天飲用10-20毫升。或者直接将鹿茸研粉,每天泡水喝,每次1-2g為宜。
鹿茸并非适合所有人服用,鹿茸藥性是溫燥之品,一般陰虛質、陽盛質者不宜服用。例如經常心煩易怒、潮熱盜汗、面紅耳赤、咽幹喉痛者,均不适合服用鹿茸。此外高血壓、發熱、肝火旺、風寒外感未愈、陽盛身體壯實均不宜服用鹿茸。如有頭暈、咳嗽者也不應服用鹿茸。
服用鹿茸期間不宜喝茶、不宜與蔬菜水果同時食用,因為鹿茸中的有效成分會與蔬菜、水果、茶水中的鞣酸發生化學反應而被破壞。服用期間同時忌食辛辣煎炸等動火之品。注意炎熱季節不得服用。
注意以上事項,一般不會有副作用。如出現頭暈、胸悶、鼻出血、咽幹、頭痛等不良反應時,應該立即停藥就診。
真鹿茸——主要特征是體輕、質硬而脆,氣味腥,味鹹。鹿茸外皮呈現紅棕色,表明有密而細的紅黃色或棕黃色茸毛,皮茸緊貼,不易剝離。其中鹿茸中以粗壯、挺圓、頂端豐滿、毛細柔軟、色紅黃、皮色紅棕、有油潤光澤為最佳!
假鹿茸——通過動物皮毛包囊動物骨膠等仿造而成,體重,質堅韌,不易折斷,氣淡,能溶于水,溶液呈混濁狀。
真鹿茸片——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大約3cm左右,外皮紅棕色。花鹿茸,呈圓柱狀分支,外皮顔色紅棕色或棕色,多光潤;鋸口中間顔色為黃白色,無骨化,上密下疏,體輕質軟富有彈性。氣味略腥,味道鹹。
假鹿茸片——也呈圓形,但厚薄不均勻,直徑約1.5-3.5cm不等,外皮為灰褐色,切斷面為棕紫色,無蜂窩狀細孔,偶有圓點,外毛容易剝離。
馴鹿茸片——呈長橢圓形或長圓形,切面長軸直徑1-5cm,短軸直徑0.5-2cm,大小不均,表面茸毛呈灰白色,稀疏,粗而長,外皮灰棕色,角質化比較厚,中間白色或紅棕色。可見由外向内骨化圈明顯,約為直徑的1/2,中間可見蜂窩狀孔紋,稀疏,質硬無彈性,氣味淡。
馴鹿
假鹿茸主要是動物皮毛包囊動物骨膠,或以馴鹿片充當鹿茸片,消費者在購買的時候應該從鹿茸的外形、體質、氣味、切斷面等方面重點鑒别,以确保鹿茸的療效和質量。
本文介紹到此,感謝閱讀!如果覺得還不錯請點個贊,謝謝!
點擊關注@血管鋒哥 ,每天分享一點健康小知識,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
參考資料:
尹冬冬. 鹿茸鑒别方法的比較研究
肖宇奇. 鹿茸研究進展
劉佳等. 鹿茸成分研究進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