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明朝張獻忠真實身份

明朝張獻忠真實身份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1 04:20:58

明朝張獻忠真實身份?随着“江口沉銀”諸多發現的出土,世人紛紛投以關注的目光“江口沉銀”就像一座沉睡多年迷宮的一把鑰匙,透過它可以了解張獻忠、明末農民起義、明末清初時期四川的諸多奧秘時下距離江口沉銀考古挖掘還有一段時間,在此就讓我們先行走入那段曆史,透過史料與專家學者的講述,對其進行一一探析,力求窺探“江口沉銀”背後,那段可歌可泣的川人的曆史,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明朝張獻忠真實身份?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明朝張獻忠真實身份(明末風雲張獻忠與四川)1

明朝張獻忠真實身份

随着“江口沉銀”諸多發現的出土,世人紛紛投以關注的目光。“江口沉銀”就像一座沉睡多年迷宮的一把鑰匙,透過它可以了解張獻忠、明末農民起義、明末清初時期四川的諸多奧秘。時下距離江口沉銀考古挖掘還有一段時間,在此就讓我們先行走入那段曆史,透過史料與專家學者的講述,對其進行一一探析,力求窺探“江口沉銀”背後,那段可歌可泣的川人的曆史。

從《蜀碧》說開

明朝末年,天災人禍不斷,朝廷财政進一步拮據,階級矛盾越來越尖銳,很多地區都陸續爆發了農民起義,其中陝北地區是最早的,其影響也是最大的。

從天啟七年,陝西王二起義開始,起義的農民隊伍越來越多,很快鬥争之火燃遍了陝西全境。李自成在米脂起義後參加了高迎祥的起義隊伍。崇祯三年,張獻忠在家鄉聚集十八寨農民組織了一支隊伍,自号“八大王”。

陝西地區的農民起義隊伍,從小到大,采取了較為快捷的遊擊流動作戰和運動流動作戰,隊伍從分散到集中,戰鬥力越來越強大,經過池之戰、洛陽之戰、襄陽之戰、成都之戰和山海關之戰,至清順治十五年敗,起義軍與明軍戰鬥17年,與清軍戰鬥14年後,最終以失敗告終。

陝北地區之所以最早爆發農民起義,是因為當地連年發生天災,賦稅和徭役卻依然嚴重,農民為了生計無奈選擇暴動。這在《蜀碧》中是這樣記載的:“戊辰崇祯元年冬十有二月,陝西賊大起。陝西連歲大祲,平涼、延安間饑民相聚為盜。”

《蜀碧》,為清朝詩人,眉山丹棱人彭遵泗所著。蜀碧者,蜀哭也,即為祭奠明末無辜冤死的蜀人而作。其“碧”字,取自“苌弘化碧”之意。原是東周敬王時,其麾下忠誠苌弘因他人陷害,被流放至蜀地。苌弘悲憤交加,剖腹自盡,蜀人深感之,藏其血于玉匣中。三年後,有人打開玉匣,發現苌弘之血已然化為晶瑩剔透的“血碧”。後人遂用“苌弘化碧”隐喻冤死的忠魂。而這,也是《蜀碧》的意義所在。

《蜀碧》記載了自明崇祯元年,止于康熙二年,張獻忠在四川的活動。盡管《蜀碧》并非正史,但民間影響極大,許多人對于張獻忠入川的認知,都是從《蜀碧》開始的。包括魯迅先生亦作此評價:這是“講張獻忠禍蜀的書,其實不但四川人,而是凡有中國人都該翻一下的著作”。

如今我們或可指出《蜀碧》中關于張獻忠屠蜀的具體數字并不真實,但身為蜀人,彭遵泗的記述自有其依據。何況《蜀碧》中所引證的書目幾乎收盡了當時記載張獻忠據蜀的所有史料,包括《明史》、《明史綱目》、《明史紀事本末》等二十五種。因此,我們不妨帶着辯證的眼光,去看待蜀碧中所記載的一切。

張獻忠其人

當時,全國上下有上百支農民起義隊伍,陝西地區的起義隊伍就有幾十支,張獻忠的隊伍隻是其中一支,後來逐漸發展壯大,成為了明末農民起義最強大隊伍之一的領導人,與李自成齊名。

《蜀碧》中對張獻忠的樣貌是這樣描述的,稱他“身長瘦而面微黃,須一尺六寸,僄勁果俠,軍中稱為‘黃虎’”,身材魁梧,帶有俠氣,作戰像虎一樣勇猛,因面色微黃被人稱之為“黃虎”。同時《蜀碧》又記載了張獻忠“少時從軍犯法,得總兵陳洪範救免,刻栴檀為洪範像事之”,講述了張獻忠出身貧苦家庭,從小聰明倔強,跟着父親做小生意,販賣紅棗。他還當過捕快,後又來到延綏鎮當一名邊兵。生性剛烈,愛打抱不平,為此幾乎丢了性命。張獻忠參加農民起義後,因為他從小讀過書,又接受過軍事訓練,戰鬥力強,決策也很果斷,很快顯示了他的指揮才能,他的隊伍是當時農民起義最強隊伍中的一支。

國内享譽盛名的清史專家,86歲的周遠廉分析張獻忠善于流動作戰,其隊伍轉戰于陝西、山西、河南、安徽、湖北、四川等地,隊伍也從幾千人發展到幾萬人,影響力很大。

五次入川與蜀人劇減

據史料記載,張獻忠曾經5次入川,1640年率部進兵四川,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即帝位,年号大順。1646年,清軍南下,張獻忠引兵拒戰,在西充鳳凰山被流矢擊中而死。短短幾年時間,張獻忠就在四川了許多奇聞異事,如入川屠蜀、江中沉寶、偃旗息鼓等,對此史學界也一直存在争議。

“多年的戰亂是四川人劇減的主因。”周遠廉分析,明朝末年到清初,幾十年來,四川被接連不斷的戰争困擾,從順治元年到順治十八年開始,18年的時間,戰争打了13年,隻有康熙四年到康熙十二年是比較安定的。随後,康熙十二年,吳三桂起義,發生三藩之亂,直到康熙二十年,才被平定,其中四川是最後才平定的省份之一,僅次于雲南,一直打到康熙十七年左右。

周遠廉說,連續不斷的戰亂,有人被打死、有人餓死、有人逃走,直到康熙二十四年,有确切的統計,四川隻有人口“四萬丁”,按照5人一丁來算,當時四川隻有20多萬人了,與明末時幾百萬人相去甚遠。才有了後來的“湖廣填四川”。

“張獻忠也殺人,肯定存在亂殺人,但還不至于達到這麼大的殺傷力。”對于張獻忠,周遠廉也承認了他的破壞力,他說張獻忠沿着陝西,過河南、河北,入湖北、湖南,再進四川,一路搶殺達官顯貴,所收獲的财寶不可計量。當時的四川南江(今四川南充)人嶽貞寫詩反映了“獻賊蹂躏姚黃後大掠”以至死傷無數,草木荒蕪的凄涼情景。

對此,研究《蜀碧》20多年的眉山本土文化專家韓樹明分析,張獻忠“入川屠蜀”的說法,雖然不可盡信,但他的殺人行為是确實存在的。《蜀碧》中曾記載,張獻忠曾想去湖北隐姓埋名當巨商,但他殘忍地殺害平民百姓,這才讓廣大四川老百姓奮死抵抗。當時的眉山老百姓也是一樣的,紛紛拿起武器保衛家園,還湧現出了許多平民英雄,向成功、餘飛等人都是其中的傑出代表。而本欄目也将在下期深入報道,當時眉山老百姓是如何奮起反抗,保衛家園的故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