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能大師,禅宗六祖。沒有上過學,不識得文字。但是聽住店客人誦讀《金剛經》,便心下開悟,終成六祖。因此,後人皆稱其為“天生聖人”。《壇經》為惠能大師口述,其門人弟子法海集錄而成。在所有的佛經中,惟有《壇經》是中國本土的佛經,不是佛陀親口傳授的佛經。
《壇經》記載:在寶林寺,大師告訴衆人自己的身世,以及得法傳法的經曆。其中就有這一段經曆的記載。基本意思是:當時惠能與母親相依為命,靠上山砍柴賣柴為生。有一天有客人買柴,惠能送到客店,送了柴取了錢,将要離開時,見一個客人在誦經。惠能站在邊上聽,當下心即開悟。然後問客人:客誦何經?客從何而來?客人說:此經是《金剛經》,從黃梅弘忍大師處來。然後惠能便生出了去五祖弘忍大師處學法的念頭。安頓好母親後,便去黃梅尋五祖去了。
這其中的疑問是:六祖真的是天生就已經悟道了嗎?
惠能一家是從北方流遷到嶺南的。父親去世後,年少的惠能隻能依靠上山砍柴賣柴為生。但是惠能在砍柴的過程中,表現得與其它砍柴人不一樣。惠能往往是研究樹枝的紋理,避開節點、疙瘩,順着紋理砍,這樣砍的柴整齊好看、省勁柴多、還容易燒,因此常會賣出比較好的價格。這說明惠能打小就是一個喜歡研究事物的人。也就是說,是一個懂得探究事的理、物的理的人,概括地說,就是懂得研究“天理”。
事實上,“天理”即是“佛法”。區别在于,“天理”是我們的口頭用語,“佛法”是佛經專用詞語。表達不同,意思相同。
惠能在砍柴的生活中,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體驗着“佛法”“天理”。《金剛經》講的大道是“無相”,意思是指把控自己的心,不讓這顆心生發出任何的相狀,沒有自己的主觀判斷、主觀念頭、主觀猜測等。不論在做什麼事的時候,就是專注于當下的事情。做飯的時候專心做飯,不去想挑水的事。砍柴的時候專心砍柴,不想其它的東西。所以,當惠能聽到那個客人誦讀《金剛經》時,心中立即有了感應,感覺到了經中的要義與自己平時的生活體驗完全相同。可以想見的是,當時惠能的心中應該是感覺到有一道大門突然打開、一個全新的世界出現在他的面前。
王陽明說過:要在事上磨。意思就是“做事就是修行”。任何事物,都有佛法、天理在裡面。區别在于,不同的事物上,佛法、天理的表現會有所區别,但是本質是一樣的。所以,惠能在聽到客人誦經前,他已經在不斷的修行中了。不僅僅是在砍柴上,還在其它的所有的生活勞動中,惠能已經能夠按照《金剛經》中佛陀所說的方法去“降伏其心”。
所以,世界上不存在“天生”的聖人。所有的聖人,都是後天學而知之者。雖然孔子曾經說過有“生而知之者”,說自己是“學而知之者”,但從根本上講,都是經過後天的努力而來的。偉大的佛陀,也并非是生而知之,他也經曆了很多、特别是幾年的苦修而後,才找到了正确的道路的,也是“學而知之者”。惠能大師之所以聽到客人誦經便悟,特别是聽五祖弘忍大師說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更是大悟,原因便是此前的生活積累所緻,也就是此前的不斷修持形成的。
世上沒有天生的聖人,每一位被後代尊為聖人的聖賢,都是他自己人生的積累、生命的體驗彙聚而來的。所以我們知道了:惟有用心感受生命的每一個時點、感悟生命中的每一次變化,才是正确的人生。
【待續】
————學習傳統文化,增長人生智慧。歡迎關注知本學社。我是宗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