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王守義十三香起源于哪

王守義十三香起源于哪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1 01:06:34
“百科”還沒有的“王守義十三香”名稱由來

查閱了全網大部分“王守義十三香”的相關資料,幾乎是衆口一詞,王守義十三香是王守義祖上遺産。說的是他祖上在北宋都城為官,後棄官不做,在開封城内開了個調味品店,叫“興隆堂”。1959年王守義為了糊口,操起祖上舊業,跑江湖市井賣起十三香。然後于1984年注冊公司,建廠生産,趕上經濟發展的潮流,很快做大了。

王守義十三香起源于哪(不是北宋就有的名字)1

作為民間傳統小商品,市場放開初期的王守義十三香,遠不如同期的傻子瓜子名氣大。但是他堅持走正路,走到了輝煌,唯有老幹媽可與之相提并論,可以稱為“雙雄”的民間頭部調味品。都有傳統的民族骨氣,不借錢,不上市,不廣告。也就是說,不給被資本控制的機會,保持完整的自己。

但是,所有資料都對“王守義十三香”的名稱含糊其辭,莫衷一是。因為這個名字并不是王守義祖上就有的,而是王守義跑江湖期間無意得來。老先生在世就沉默寡言話不多,這事沒對誰說過,于是把這段故事帶走了。多年後他的繼承人與起名的當事人邂逅,飯桌上被人問起,當場恍然大悟。本文要分享的,就是“王守義十三香”名稱的由來,這麼一個響徹華夏大地的名字到底是怎麼來的。聽着像似逸聞傳說,其實确有此事,當初點化他的當事人,是我40年的銀行同事,王守義得到他的點化,世上有了“王守義十三香”。

農村集市的叫賣聲

河南淮河以北的信陽、駐馬店一帶,農村都有趕集的習俗。自家吃用不完的糧食蔬菜,手工藝日用品,拿到集市賣幾個錢,也買些家裡缺少的東西。祖祖輩輩都這樣過着,即便在市場嚴格管理的那10年,糧食、棉花、肉,所有計劃供應物資不許市場交易,蔬菜和手工家用品也沒被禁止,每天的早市照樣熱鬧。這樣的早市叫“露水集”,天不亮附近鄉親們挑着菜來了,日上一杆高,露水曬幹散場,回家幹活。

王守義十三香起源于哪(不是北宋就有的名字)2

我經曆過那個時期,就賣過釣的魚。那是夜釣手電筒沒電池了,急需想買,一毛五一對,兜裡一分錢沒有,就把早起釣到的魚拿到市場賣。一位大嫂出于同情,花了兩毛錢都買去,說你10來歲的孩子别學這些五拗猴。五拗猴是光山土話,邪門歪道的意思。

農村集市數着過年熱鬧。過小年開始,不再是露水集,從早到晚沒了時間限制。十裡八鄉都趕到一起,互通有無,賣貨的一聲接一聲吆喝,買貨的高聲大嗓讨價還價。在這期間的集市裡,尤其活躍和顯眼的,是外地來的賣貨人,其中的鹵肉香料人堆裡,就有王守義的身影。

“五香~~~八大味!”(上):十三香源于古代藥膳

王守義祖籍開封,自己家在通許縣。開封曾是北宋首都,文化沉澱厚實,特别在吃的上面。譬如陝西,一碗看着簡單的臊子面,卻蘊含着漢唐千年的宮廷文化。河南這一帶民間也是如此,通過一些簡單的飲食習俗,能感受到當初皇宮的奢侈。

王守義十三香起源于哪(不是北宋就有的名字)3

北宋開封皇宮美食,散落民間有很多,現在的開封夜市的杏仁茶、逍遙鎮的胡辣湯都是。還有種南北通用的調味品,叫做“五香”的,方劑式煮肉香料,也是當初北宋皇宮散落出來。五種香料配伍成一劑,用來煮肉,宋朝發展而成的定型配方。其實煮肉加香料,先秦時期就有了。古人發現了“藥食同源”的自然法則,有了藥膳的研究和實踐,到宋代發展到極緻,《太平聖惠方·食治門》,就有160個藥膳方劑。傳到民間,就有藥膳裡簡單實用的“五香料”,當菜肴佐料,因而得以流傳開來。

五香料的配方,一般的是八角、花椒、桂皮、丁香、小茴香五種香料,放在一起,煮出來的肉具有皇家禦廚的味道,肉類味道升華,濃香撲鼻,百吃不厭。

“五香~~~八大味!”(中):十三香的南北不同用法

在河南的黃河以北地區,五香在烹饪中的應用非常廣泛,不同地區有不同用法。主要以淮河為界,淮河以南以煮肉為主,當地叫做“鹵肉”。把香料囫囵個封入小布袋,和肉一起煮。香料配方裡,有增香,有上色,有去腥,有防腐。煮出來了肉色香味俱佳,還能放幾天不壞。所以後來有發展,根據口味需要,添加有更多的香料,多的幾十種,一般也有十好幾種。不過再怎麼添加,都是以五香為根本,于是行業對鹵肉香料有了“君、臣”之說,五香為君,其他為臣。

王守義十三香起源于哪(不是北宋就有的名字)4

淮北以佐料為主要用途,主要炒菜、拌餡用來添加,所以就不能囫囵個的用。這個用法應該是王守義祖上首創,起碼他起到了推廣普及作用。從飲食風俗習慣解釋,淮河是南北分界線,南邊稻産區,吃米;北邊小麥産區,吃面。兩地區的下飯菜就有非常明顯的區别,稻産區吃菜講究花樣多,小麥産區就比較簡單,至今面條和饅頭還可以白吃,菜都不要。

這個飲食習俗隻用來說明一個問題,淮河以南的吃鹵肉多,日子再緊張,逢年過節必須要做鹵肉,包括鹵雞鹵鴨。淮河以北不講究鹵肉,但是少不了五香,菜肴有了五香的味道,才感到是過年。所以,當炒菜調料的五香,就被磨成粉,方便使用。後來五香粉也流傳到淮河以南,用量不是很普遍,早點鋪的包子餡會用到,家庭一般不用。

“五香~~~八大味!”(下):十三香的配伍内容

宋代老王家的興隆堂賣的具體什麼貨物,推理該是當今的幹貨調味品,五香料應該是當家商品。否則王守義1959年再出江湖,就不會賣這個。為什麼這樣推定?因為王守義賣的不是五香料,而是升級版配方:五香八大味。

王守義十三香起源于哪(不是北宋就有的名字)5

沒錯,王守義在集市上的叫賣聲,就是“五香~~~八大味!”

社會上對王守義十三香的配方有各種說法,有說十三種香料,有說十八種,還有說幾十種的。這裡告訴你,就是十三種,配方在王家祖上就定型的“五香料再加八味香料”,不是王守義的發明。也就是說,王守義從再出江湖,到1984年注冊公司之前,王守義賣的貨不叫十三香,而是他的市場吆喝聲:“五香~~~八大味”。

際遇發生在1984年的河南信陽明港鎮

生于1932年的王守義,1984年已經52歲了,還在河南駐馬店一帶的汝南、正陽、确山和明港的多個集市遊走叫賣。他的場景畫像,坐在小馬紮上,面前擺個研磨中草藥的鑄鐵研槽,兩腳踩着研磨盤來回滾動,兩手招呼着研槽裡的香料,嘴裡一聲接一聲吆喝:“五香~~~八大味!”

王守義十三香起源于哪(不是北宋就有的名字)6

在明港鎮集市,王守義遇到一個年輕人,這人個不高,清瘦精神,性格沉穩,頗有未出山的孔明風範。他姓黃,在銀行做信貸員。當時的銀行才開始分設,剛有了人民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三家,黃同學在工行,跟我同事,而且一同事幾十年,沒紅過一次臉。

黃同學有着很明顯的職業個性,善于發現市場機會,也不斷得到施展和印證。十幾年後的1997年,我倆還在一個行,他主外部業務,我主内部管理。就那幾年他的這個特性得到極緻施展,成了圈内出名的億萬富翁制造者。當時資本市場很有名的“三劍客”,就從他手裡脫穎而出的。

後記:王守義十三香的名字由來

集市上見到王守義賣貨,黃同學感到新奇,那是他第一次見到五香磨成粉,不是信陽的傳統烹饪,蔥姜加了把肉煮熟。兩人有了交談,黃同學極愛刨根問底,很快知道大概,認為這東西會有大市場。後來幾次交往,成了忘年交朋友,給王守義出了兩個主意:一個是這樣研磨太費力,效率低,不如買台磨粉機。當時市場已經有賣“一風吹”粉碎機,買了就可以大批量加工,能把生意做大;第二個就是産品名字要改,說你五香八大味,不就是十三種香料嗎?幹脆就叫“十三香”。

王守義十三香起源于哪(不是北宋就有的名字)7

就這樣,十三香橫空出世。王守義完全聽取了黃同學的建議,回去就買機器,建工廠,注冊公司。

這就是“王守義十三香”名稱的由來,冠名人還在,現在是武大客座教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