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1 03:40:34

#第二屆今日頭條全國新寫作大賽#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書寫詩經巧笑倩兮)1

······

手如柔荑,

膚如凝脂,

領如蝤蛴,

齒如瓠犀,

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

這是詩經《國風·衛風·碩人》的第二章,其中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迄今仍在廣泛使用的名句。整章白話意思是:一雙纖手柔如茅草的嫩芽,肌膚似凝脂般細膩白皙,脖子像幼蟲般嬌嫩柔軟,牙齒細白整齊像瓜子,額頭飽滿,眉毛細長;嫣然笑時酒窩動人,美目盼時眼波攝魂。

碩人是指高大的美人,這首詩非常細膩地勾勒出了一幅标準美女圖。

《毛詩序》曰:“《碩人》,闵莊姜也。莊公惑于嬖妾,使驕上僭。莊姜賢而不答,終以無子,國人闵而憂之。”曆代學者多贊成毛序的說法

姚際恒《詩經通論》:“千古頌美人者,無出其右,是為絕唱。”

方玉潤《詩經原始》:“千古頌美人者,無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二語。”

孫聯奎《詩品臆說》:“《衛風》之詠碩人也,曰‘手如柔荑’雲雲,猶是以物比物,未見其神。至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則傳神寫照,正在阿堵,直把個絕世美人,活活地請出來,在書本上滉漾。千載而下,猶親見其笑貌。”

朱熹在《監本詩經》中認為莊姜是中國曆史上第一位女詩人。她是春秋時齊國公主,衛莊公的夫人。朱子認為《詩經》裡《燕燕》、《終風》、《柏舟》、《綠衣》和《日月》五首詩都出自莊姜之手。

可是莊姜嫁給了莊公,夫妻不和,婚姻不幸,心中自是痛苦。紅顔薄命,此話像是詛咒,上天賦予女人美貌之時,卻總要搭上悲慘的命運,似乎隻有這樣才顯公平。作為美色、美德、美才兼具的标準美女,莊姜自是難逃一個“悲”字。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書寫詩經巧笑倩兮)2

莊姜并不姓莊,而姓姜,是姜子牙後人,貴為齊國公主,嫁給了衛國國君衛莊公,而被人稱為莊姜。因為婚後無子,而遭到了長期的冷落。衛莊公脾氣暴戾,甚至還有虐待莊姜的嫌疑。後來,他又娶了陳國的厲妫和戴妫。不快樂的莊姜,隻能在詩歌中寄托哀思。在《終風》、《柏舟》、《綠衣》和《日月》中,莊姜的不幸福表露無遺,常常“耿耿不寐”、“憂心悄悄”。莊公死後,她又遭遇了殘酷的宮廷奪權政變。戴妫生有一子桓公,善良的莊姜視若己出,十分疼愛。但桓公後來被莊公的另一個兒子州籲所殺。州籲很快又被衛國人所殺。在這連環的宮廷謀殺中,莊姜多遭變故,已看盡人間悲涼,孤獨得像一葉飄蕩于水中的空船。

這首《碩人》也成為題詠美人文學作品的“千古之祖”。在漢樂府《陌上桑》、《孔雀東南飛》以及曹植《洛神賦》中,都可以看到“碩人”的芳蹤。白居易《長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名句,也隐隐有“碩人”的倩影。

千古美人也都逃不脫莊姜的影子。無論是《洛神賦》的甄洛,還是《長恨歌》的楊玉環,肥環燕瘦也好,唐風宋韻也罷,即或是魏晉時的風度和氣韻,世間女子的美,都氤氲在《碩人》之中了。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書寫詩經巧笑倩兮)3

其中孫聯奎《詩品臆說》的評述最為迷人。

拈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二語,并揭示出其所以寫得好的奧竅。在他看來,“手如柔荑”等等的比拟譬況,隻是刻畫出美人之“形”,而“巧笑”“美目”寥寥八字,卻傳達出美人之“神”。“手如柔荑”等句是靜态,“巧笑”二句則是動态。在審美藝術鑒賞中,“神”高于“形”,“動”優于“靜”。形的描寫、靜态的描寫當然也必不可少,它們是神之美、動态之美的基礎。但更重要的還是富有生命力的神之美、動态之美。

形美悅人目,神美動人心。

靜止地寫形很可能流為刻闆、呆闆、死闆,猶如紙花,了無生氣,動态地寫神則可以使人物鮮活起來,氣韻生動,性靈畢現,似乎從紙面上走出來,走進讀者的心靈,搖動讀者的心旌。在生活中也是如此,一位體态、五官都無可挑剔的麗人固然會給人留下較深的印象,但那似乎漫不經心的嫣然一笑、含情一瞥卻更能使人久久難忘。

在此詩中,“巧笑”“美目”二句确是“一篇之警策”,“倩”“盼”二字尤富表現力。古人釋“倩”為“好口輔”,釋“盼”為“動目也”。“口輔”指嘴角兩邊,“動目”指眼珠的流轉。可以想象那楚楚動人的笑靥和顧盼生輝的秋波,是怎樣的千嬌百媚,令人銷魂攝魄。

幾千年過去了,詩中所炫誇的高貴門第已成為既陳刍狗,“柔荑”“凝脂”等比喻也不再動人,“活活”“濊濊”等形容詞更不複運用,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卻仍然亮麗生動,光景常新,仍然能夠激活人們對美的聯想和想像。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書寫詩經巧笑倩兮)4

“傳神寫照,正在阿堵”這句話也很有來頭,現在也是藝術評論家們對于繪畫作品的經典評價用語。語出魏晉南北朝時期劉義慶編著的《世說新語》一書,這原本是六朝畫家所總結出的創作經驗。晉朝顧恺之善畫人像,有時畫好的人物間隔數年也不點上眼睛,因為他認為人物的神情意态,就在這對眼睛上。故而,眼睛才能傳神,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表現人物莫過于表現眼睛。《詩品臆說》中借用這句話來評說《碩人》的驚世之美,詩中的“巧笑”、“目盼”都是對眼睛的文字提煉。

西方繪畫作品也一樣以此為圭臬,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維米爾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都是以眼睛“永恒的顧盼”獲得永恒的魅力。

如今,我們對于審美,有了更為龐雜的傳遞通道和表達方式,不再僅僅依賴文字、繪畫、聲音,我們有了影視、電視音樂、直播、抖音、VR等,又因為智能手機的普及,快速地送達和分享,讓你有了全方位的視聽感受。

但是對于審美,我們卻變得更難滿足了。

眼耳鼻喉多角度複合型反射,也難以産生單純的文字所帶來的醇厚美感。

經曆了從靜态審美到動态審美、從單一媒體到多媒體、從平面藝術到多維空間的嬗變,人類對于美的感官也因為器質的變化發生了改變。我在想,會不會有一天,我們再也找不到詩經裡“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這樣的文字帶來的審美體驗,或者我們需要多方位的刺激和更深入沖擊,才能激活我們身體中那種對于美的渴盼和向往,如果這一天來臨,那麼漢字傳統的美學傳遞和審美表達,會不會就此消弱或湮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