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們常說:“正月十五雪打燈”,北京上周日迎來虎年初雪,提前為元宵節增添了喜慶味道,路上紅燈籠高挂,大雪落于燈上,預示着虎年有個好年景。
今年的正月十五有些特殊,冬奧會的舉辦,連馬路邊都成了冰墩墩的主場,望着那随意堆起的冰墩墩雪人,我獨自樂了半天。
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被稱作上元節,古時,農曆的正月稱為“元月”,月圓之夜稱為“宵”,正月十五即為元宵節,與春節一樣都是重要的傳統節日,人們通常是“鬧元宵”,“鬧”寓意着:日子旺盛、熱火朝天,每每此時,總讓我想起小時候,那時候的正月十五特别熱鬧,到了晚上,小心翼翼地提着紙燈籠出門,還放鞭炮,燈籠裡面點的是蠟燭,風一吹,燈籠着了,自己還哭了。
要吃兩大傳統美食:元宵、湯圓。
記憶中,正月十五元宵節傳統三大事:吃元宵、賞燈、放鞭炮,各地區的傳統習俗不一樣,但是吃元宵是固定的節日項目,“南湯圓、北元宵”,一包一滾,糯米粉包裹,餡料有甜有鹹,可葷可素,以蒸煮、煎炸等烹饪方式,姿态紛呈,均寓意團圓和美。
為什麼要吃元宵?
相傳,古時宮中有位宮女名曰“元宵”,十分想念家人,覺得無法在雙親跟前盡孝,甚是悲哀,在花園中哭泣時被官員東方朔撞見,他同情宮女的遭遇,決定幫助她。
東方朔想了一個計策,告知漢武帝正月十五長安将有火災之難,于是,漢武帝請其解難,東方朔說:火神君愛吃湯圓,而宮女元宵會做湯圓,做好後由漢武帝焚香上供,傳令家家戶戶都做湯圓,一起敬奉,并挂燈、放鞭炮、煙花,就能瞞天過海了。
于是,正月十五這一天,長安城張燈結彩,宮女元宵見到了前來進城觀燈的家人,長安城也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每年的正月十五都要做湯圓供奉火神君,并放鞭炮、煙花,因為宮女元宵的湯圓做得好,人們把湯圓就叫元宵了,正月十五也被稱為元宵節。
此外,有些地區有吃油錘、餃子、面窩子、棗糕、元宵茶的習俗,豐富多樣。
三做:觀燈、猜燈謎、舞獅
元宵節民間素有挂燈、觀燈的習俗,因此也被稱作燈節,有些地區會舉辦元宵燈會,以南京為最盛,由來已久。詩中有雲:“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随馬動,明月逐人來”,可見當時觀燈的盛景。
猜燈謎是元宵節傳統的民俗活動,自古時起便開始流傳,具有濃厚的趣味性,也增長知識,随着花燈制作技術的提高,猜燈謎的形式也不斷創新,比如:雲上猜謎等。
元宵節時,各地還有一些助興活動,比如:舞獅、耍龍燈、踩高跷、扭秧歌等,舞獅差不多距今有一千多年的曆史了,南、北自成風格,古人把獅子當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可以驅邪鎮妖、保佑人畜平安,表達人們祈盼新年生活如意,事事平安的心願。
忌三事
過了正月十五,這年就算是過完了,有些老傳統代表了人們心中的一種美好的願望,祝願大家虎年平安吉祥,團圓美滿,事事順利,日子越過越旺。
更多分享盡在@清渺君好食錄 ,記得關注我,别走丢了,謝謝閱讀,下次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