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足和匮乏感有什麼區别?我們對稀缺和匮乏的表述,可能局限在某本書籍中,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富足和匮乏感有什麼區别?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我們對稀缺和匮乏的表述,可能局限在某本書籍中。
以漢語的博大精深,稀缺與匮乏不僅意義不同,更像一個直徑和球面的關系。
稀缺指擁有的少,而匮乏指我們擁有的不足以支付。
稀缺是一種現象存在,而匮乏還包括因為不能滿足引起的不良情緒。
稀缺感是指物品所傳達給人的因為稀少而珍貴的感受,匮乏感表達的是自身能不能兜得住。中國“匮”字則形象地告訴我們,它的意思是内心的需要和物質的擁有産生了一個缺口。
稀缺會使人們因可用的資源和自身的參與概率、體驗感造成公平與否的沖突。而匮乏是因目标不足以支撐而令人失落,會降低思維的帶寬,讓人們缺乏洞見、減弱前瞻性、選擇能力和行動力的能量。
今天的世界到處都存在稀缺,而相對于我們的需求,資源總是有限的。
我們的需要可以豐富多樣且無限增長,那麼用于滿足這些無限需要的手段,也就是提供這些産品和勞務的生産資源會因為稀缺而發生重組和變化,産生新的經濟問題,包括新的稀缺問題。
稀缺的發生,人們會覺得不開心;而匮乏的存在,讓人不容易快樂。
稀缺容易引發透支,形成更大的稀缺。而匮乏容易使人由不滿足安于現狀,固執追求确定感。
我們對稀缺的錯誤認知會導緻我們被稀缺打敗,産生匮乏的心,局限了自己的能量。
事實上大多數物種并不完全依賴于單一的資源。
當主要資源變得稀缺,人們會轉向替代資源。
當需要競争才能得到的資源也是稀缺的,不具有先占優勢的競争者會轉向不同的替代資源。
對稀缺性的思想假設過度地強調了競争而沒有關注到人的成長變化。
現實社會不存在資源無限豐富的烏托邦。曆史的許多決策總是讓稀缺成為借口。
稀缺是一種恒常的客觀存在,是自動的、不可控的二元論的比較。而匮乏是不足以防禦稀缺的能力。
稀缺可能讓人們無所适從,但面對稀缺,無能為力才是匮乏。
匮乏感會使我們不斷地放大稀缺感。這兩種感受的擾動構成了貧窮思維的漩渦。
一個人在面對稀缺的條件下,以匮乏的狀态通常自帶恐懼與賭性,結果往往求取不得。
無論對金錢的匮乏還是對愛的匮乏,其實都是有心結沒有打開。
用東方的文化看芸芸衆生,看世間百态,窮與富并不能隻用金錢和資産來定義。
窮是把自己的力量拘束在一個坑穴裡,而富是屬于心靈的充實與自在。
窮而不匮與富而不驕、貴而不傲是同樣的智慧。
稀缺恰恰是對心念的一份考試。
無論外境與物資豐盛與稀缺,對于心來說都是一次對境煉心,是體驗境随心轉、心能轉物的法喜的機會。
心本自俱足,從不匮乏。
讓我們一起聊聊心,重新認識自己這顆豐盛的内心,收獲一份豁然開朗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