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迪士尼推出的小熊維尼真人版電影《摯友維尼(Christopher Robin)》,溫柔的叙事風格打動許多觀衆的心,讓人懷念起了小時候看《小熊維尼》時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更重新吹起小熊維尼熱。不過一些網絡謠言也跟着重出江湖,一位網友在推特上指出“小熊維尼的朋友,其實每個是代表了一種心理疾病”,這到底是真的嗎 ?
《小熊維尼》是英國作家艾倫·亞歷山大·米恩A. A. Milne為自己兒子創造的一隻漫畫熊,并于1926年出版《小熊維尼》故事書。後來經由迪士尼重新繪制的卡通走紅全球
最近迪士尼更是拍攝了小熊維尼真人版電影《摯友維尼》,維尼的朋友們也都出現在電影當中,就在電影上映後沒多久,有位網友在推特上表示:
“小熊維尼的朋友,其實每個是代表了一種心理疾病”随即有超過12萬人按贊,超過5萬人轉推
據說小熊維尼代表的是沖動、小豬是焦慮、袋鼠媽媽(Kanga)是社交焦慮;小袋鼠小荳(Roo)是自閉症兔子是強迫症
跳跳虎是多動
伊唷是憂郁
貓頭鷹有讀寫障礙
實際上,這不但不是什麼新發現,第一個把這個說法發揚光大的,還是加拿大醫學學會期刊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于2000年聖誕節左右發表的一篇文章,雖然這群研究者們一開始是抱着開玩笑的心态,用意隻是在于提醒“任何人都可能有精神疾病”。盡管他們确實是以認真的态度将小熊維尼故事裡的角色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分門别類,但并不是要嚴肅地說服任何人“看吧,這群角色真的有病。”
重點是在這篇文章的一開始,研究者們就以輕松的口吻表示:這是一群現代神經發展心理學家(neurodevelopmentalists)的看法,并非原作者A. A. Milne作出的診斷。而且在後來的2017年,因為叙述作者A. A. Milne 退伍後受到PTSD症狀影響的電影《永遠的小熊維尼(Goodbye Christopher Robin)》上映,當年的主要研究員Sarah Shea受訪時表示:他當時并不知道A. A. Milne有PTSD,他們寫那篇文章隻是想要幽自己的職業一默,諷刺神經發展心理學家就是一群往别人身上貼标簽的家夥而已。
不管你接不接受這個“小熊維尼的朋友并沒有代表種心理疾病”的解釋,至少我們可以确定的是,原作者寫作時是沒有這種意圖的。大家可以安心的相信這群動物們是快樂地待在他們的森林裡,陪着克裡斯多福羅賓度過了他的童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