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平時都是如何稱呼父親的呢?
絕大多數地方都以爸爸稱呼自己的父親,當然也有一部分地方,會用獨屬于本地人的方言稱呼自己的父親。
比如成都、重慶一帶會将自己的父親稱呼為“老漢兒”。
但是在古裝劇以及一些文獻記錄中,我們會發現以前的人總是以“爹”稱呼自己的父親,那麼“爹”和“爸”到底有什麼區别呢?為何古人會将父親稱為“爹爹”?
對父親的稱呼——爹
先來簡單說一說“爹”這個字的構成。
“爹”可以拆分為“父”和“多”,其中“父”就是父親的意思,而“多”則指的是“多個子女”。
在古代,通常有三個以上孩子的父親,就會被稱為“爹”。那些孩子少的父親,比如一輩子隻有一個孩子或兩個孩子的父親,嚴格意義上不能說是“爹”。
事實上“爹”的文字構成和“侈”非常相似,“侈”經常和“奢”組成一個詞語,有浪費的意思,字的結構可以解釋為一個人身後跟着多個仆從,這樣的人在古代多是身份地位較高,家境較為優渥的人。
同理,“爹”就是有多個孩子的父親,“父”在”多”的上面,寓意着父親是可以給孩子遮風擋雨的存在。
由于中國古代經曆了從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社會的變遷,在一個家庭中,權力掌握者從母親逐步轉變為父親,父親可以說是孩子人生中重要的啟蒙老師,其肩負着引導孩子健康成長的責任。
一個好的父親會給孩子做好的榜樣,讓孩子有底氣有能力在将來步入社會時,不會茫然無措和成為對社會有害的人。
另外,有些人認為古人會将父親稱呼為“爹”,也有可能是受到了母系氏族社會的影響。
因為母系氏族社會以能生育孩子的女性為尊,女性是可以和多個男性在一起的,以此來保證可以誕育足夠多的後代。
故此“爹”也被解釋為“多父”,即有多個父親。
且在某些地區,“爹”這個字也被引申為“(有一大群孩子的)爺爺”的意思。
對父親的稱呼——爸
除了爹以外,“爸”也是對父親的主要稱呼。
“爸”可以拆分為“父”和“巴”。很多人都以為這個字是近現代才會出現且流行的,但其實“爸”這個對父親的稱呼,最起碼有1700餘年的曆史。
它在上古漢語中的讀音就是“ba”。從這個字的字形演變來看,“爸”簡直就是“父之範式”的代表,它寓意為家庭中有能生養的男性。
有意思的是,“巴”這個字在古代,字形像是一條大蛇昂起頭顱,準備吞食某些東西。再加上蛇頭很像是男性的某個器官,這兩部分放在一起,意味着親身之父就是“爸”。
除此以外,也有人表示“爸”會從“巴”的讀音,則是因為這能表現出對父親的巴望和期望。
誠然“爸”出現的時間很早,但這個字真正開始大範圍使用,少說也到了清朝之後。因為滿清人比較喜歡使用疊詞,于是“爸爸”這個叫法就出現了。
“爹”和“爸”有什麼區别
總的來說,“爹”和“爸”都代表父親,但兩者卻有較大的差别。
“爸”更強調父親和孩子之間的親緣關系,簡言之是生殖層面的父親;
“爹”則主要指多個孩子的父親,且前文我們也有提到,在中國古代,父親若要被稱為“爹”,至少要有三個甚至以上的孩子。
其不過分強調孩子與父親的親緣生殖關系。
不光是字義有差别,“爹”和“爸”在内涵上也有相當大的區别。
“爸”更加符合現在這個時代,如今大多數國家的婚姻制度為一夫一妻制,正常情況下孩子和父親都有明确的親緣關系。
更不要說”爸爸”相比于“爹”顯得更加親昵,也更加朗朗上口,故而現很多人都會用”爸爸”來稱呼自己的父親。
而“爹”則要有距離感一點,且還有一個說法是:古代一戶人家的孩子會很多,爹不可能照顧到所有的孩子,相對而言,受“嫡庶尊卑、重男輕女”等理念的影響,一個家中的庶子、女兒或許不怎麼得到父親的重視。
在這種情況下,稱呼“爹”會更符合古時的理解要求。
就像是現在一些重組家庭的孩子在提及自己當前的父母時,會在“媽”和“爸”前面添加“後”字,以示區分和距離感。
當然了,有些重組家庭的“後爸”、“後媽”相當有責任感和愛心,他們會将對方的孩子當成是自己的親生孩子撫養,久而久之他們也會得到孩子的認可,而孩子認可他們的一個明顯表示就是在對繼父母的稱呼上發生了了改變——直接稱呼他們為“爸”、“媽”。
小結
總的來說,“爸”和“爹”雖然都可以代表父親,但二字拆開後,字義和内涵都有較大的差别。
人們在古代将家族人丁是否興旺與父親聯系在一起,古人會将父親稱為“爹爹”,大概也是因為古人希望“多子”。
這與現代的家庭形成了較為鮮明的對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