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援引央視新聞報道,德國能源部門官員表示,如果切斷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德國現有的儲備隻夠維持一兩個月。
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德國目前的天然氣儲備隻有總儲氣量的61%。而歐盟規定的标準是80%,冬天甚至要達到90%,才可以保障各成員國天然氣供應穩定。
此前,德國已同意使用盧布結算天然氣,那為何還會出現天然氣短缺呢?
“北溪2号”因俄烏沖突被暫停程序認證後,俄羅斯向德國輸氣的管道隻剩下兩條:“北溪1号”和“亞馬爾-歐洲”管線。
其中,“北溪1号”繞開烏克蘭從波羅的海借道,避免了不必要的地緣政治風險,所以承載了俄羅斯運往德國的大部分天然氣,近年來一直處于超負荷運轉狀态。
上月中旬,俄氣公司宣布,因合作方德國西門子公司未及時交付輸氣設備等原因,“北溪1号”的輸氣量将會減少。
禍不單行。沒過多久,俄氣再次發布聲明,從7月11日起,“北溪1号”将進行為期十天的例行年度維修,在這期間,北溪管道的輸氣量将會降為零,而且到期後能不能重新輸氣還要取決于俄烏局勢和西方制裁。
這個消息對德國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從上月開始,全球多國遭遇高溫“烤驗”,德國也不能幸免。根據氣象局播報,德國多個聯邦州的氣溫将達到38攝氏度,部分地區還因為高溫天氣引發了森林火災。
這麼熱的天,不開空調是真的會死人的,天然氣的需求也随之攀升。需求是有了,北溪管道卻要停運檢修了,從而進一步推高了歐洲的天然氣價格,連帶着電價也大幅上漲。
本周一,歐洲電力交易所的現貨價格一度突破400歐元/兆瓦時,均價突破320歐元/兆瓦時。而在剛剛過去的上周一,電力現貨均價才剛剛突破300歐元/兆瓦時。也就是說,歐洲電力均價在一周之内上漲了6.7%。
為此,德國總理朔爾茨不得不重拾幾十年前的能源市場監管政策,試圖通過政府幹預保護來控制物價,保護消費者越來越癟的錢包。
朔爾茨表示,他正在重啟上世紀60年代西德政府的“協同行動”,即政府與企業、工會、銀行代表團結一緻,從各個環節把控物價。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西德整個國家的凝聚力遠高于如今的聯邦德國,但“協同行動”最後還是失敗了,因為各方都不願意犧牲自己的利益。而朔爾茨甚至在剛開始提出這個建議的時候,就遭到了工會的質疑。
德國工會聯合主席雅斯門·法希米表态稱,盲目進行“協同行動”是沒有意義的,本輪通脹的原因不在于工資和物價的關系,而是俄烏沖突對能源價格的影響。如果失去了俄羅斯的天然氣,整個德國工業都可能面臨崩潰。
這話可不是危言聳聽,很多人以為天然氣隻對人們的日常生活有影響,實際上,德國整個工業體系都離不開天然氣。
兩次工業革命後,動力能源成為人類工業生産的必需品,對于那些吃到工業革命第一波紅利的歐洲國家來說更是如此。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以精工著稱的德國。
二戰後,西德在美國的幫助下很快就實現了經濟複蘇,但他們缺乏工業生産所需的動力能源。與此同時,蘇聯在西西伯利亞發現了巨大的天然氣儲備。
1969年,在時任西德總理維利·勃蘭特的推動下,東西方關系開始緩和,蘇聯和德國也趁機做起了天然氣買賣。根據雙方達成的協議,蘇聯向西德輸氣,德國則需要提供高品質的鋼管用來建設輸氣管道。
與可以遠距離運輸的石油、煤炭相比,管道天然氣更多地依賴鄰近地區,屬于區域型産品。又因為天然氣具有易燃易爆的屬性,所以必須用專門的管道進行運輸。
别看這些修建這些管道需要花很多錢,比如“北溪2号”耗資110億美元,但建成之後可以造福好幾代人,隻要管道沒有損壞,就能一直用下去。所以,天然氣交易可以将買賣雙方長期綁定,畢竟,修建新管道實在是太費錢了。
1991年後,俄羅斯接管了蘇聯的天然氣主體,繼續向德國供氣。目前,德國工業包括汽車、鋁、玻璃、化工、建築等各行各業都要用到天然氣,而這些幾乎都是德國的支柱産業。一旦停止天然氣供應,這些産業将會面臨毀滅性打擊,進而導緻德國經濟走向全面崩潰。
所以,每次看到德國的經濟數據,都不禁懷疑一下:到底是誰在打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