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生的生活,大概不會是永遠一發風順的,當你弱小的時候,身邊可能滿是壞人,受盡人情冷暖的鞭撻,當你強大了以後,身邊可能再也沒有壞人了,到處都是噓寒問暖的好人;可是古人也說,“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在你風光的時候,身邊也許就會有小人伺機搞破壞,怎麼才能擋住這些“小人”呢?
做好自己
古人常說“智者無憂,仁者無敵”,無論你面對什麼樣的困難,智慧和仁德都是你走出困境的一大助力,都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你學習足夠的智慧,努力做好自律,小人也就無從下手了,這樣才是你的自保之路。
《道德經》裡說“重為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辎重。輕則失根,躁則失君”,一個有智慧的人,在遇到挫折的時候,一定要學會穩重,一旦自己都躁動不安,就會失了分寸,這樣的情況,最後隻能是失敗,而自己假如足夠穩重,那些挫折可能也就會遠離你了。
在楚漢相争的時候,項羽是一個真正的軍事家,在彭城丢失以後,項羽千裡奔襲回來,用三萬騎兵直沖劉邦的中軍大帳,雖然人數不占優勢,而且士兵也是長途奔襲回來的,但是項羽作為統帥,這時候異常穩重,知道劉邦的軍隊暫時是輕敵傲慢的,于是就利用騎兵的機動優勢,将劉邦的軍隊打的丢盔卸甲,可見即使在局勢不太利于自己的時候,穩重還是有機會反敗為勝的。
而當項羽和劉邦鴻溝議和以後,項羽已經準備刀槍入庫,最後被圍在垓下的時候,聽見四面都是楚國的歌謠,以為自己已經是孤軍了,就帶着少數一隊騎兵逃亡去了,這時候的項羽,雖然擁有江東的地盤,手下還有十萬的軍隊,但是他的内心已經亂了,躁動不安的他,已經沒有信心了,最後就遭受了烏江自刎的結局。
在面對小人的攻擊時,一定自己不能亂,你一旦亂了,就會給對方更多的機會攻擊你,最後就是自己身敗名裂,而小人則成功的将你拖下水, 看見你萬劫不複,這就是《道德經》說的“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平時的應對
荀子說“人性本惡”,要通過教育,讓那些惡的人能夠不再作惡,然而在教育的過程中,人們接受的信息可能會不一樣,因此就會有人持續的作惡,有些還會進行僞裝,成為不動聲色的小人。
《道德經》裡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就是說在平時求學求道的過程中,要學會讓自己審視自己,不能驕傲自滿,孔子說“吾日三省吾身”,要學會找自己身上不足的地方,這樣就不會對學問失去敬畏的心,就會永遠在求學的路上面,那些小人也就無從攻擊你了。
諸葛亮作為一個成功的政治家軍事家,能夠在青史留名,能夠在蜀漢那麼虛弱的情況下還能數次北伐,支撐起一個國家來,是非常不容易的,内部還能如此的團結,說明他的工作一定做的非常好。
作為蜀中的外來人員,當地有着龐大的地方勢力,如果諸葛亮一直是志得意滿的人,沒有實時的審視自己的工作,不可能在蜀國虛弱的時候,還能說動所有人支持他的北伐,而且諸葛亮非常的自律,家中沒有任何多餘的私産,一個這樣的當權者,不但是内部的政敵,就連敵對的魏晉勢力,都是對他有敬畏之心的。
因此在對付小人的時候,自己想要做好應對的工作,就不能自滿,古人說“水滿則溢,月滿則虧”和“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個人要是太自滿了,不知道審視自己身上的不足,被打敗的時候,還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呢?
結語
一個人想要将自己的形象維護好,且在有“小人”作祟的時候,也能赢得别人的支持,首先就是要做好自己,應對困難的時候,必須穩重的對待,你如果是忙亂的狀态,别人又怎麼會不忙亂呢?
而在平時的生活中,最好不要把自己看的很高,你的平易近人,以及做到“三人行必有我師”,就不會出現衆叛親離的情況,因為你的作風會讓小人們無從下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