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田間到山頭,從溪畔到海岸,你最忘不了的家鄉味道是什麼?
近日,在一年一度的浙江省農業博覽會上,2018“浙江十大農家特色小吃”名單新鮮出爐。經過報名、挖掘、初選、公衆投票、美食達人和專家及媒體代表現場評審等多個環節,曆時2個多月,最後得出的這份結果,是否能代表你心中的那抹味覺記憶呢?
1、紹興臭豆腐
紹興臭豆腐制作講究,前不久還在《風味人間》中亮了相:用苋菜梗發酵制成鹵,将豆腐放入鹵中浸泡成“臭豆腐”,腌制和發酵過程中不斷加入各種香料調制,對溫度、濕度、時間都有極高要求。臭豆腐吃法更是有蒸有炸,外脆裡嫩,臭香撲鼻入味鮮美,其制作技藝列入紹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風味人間》拍攝的紹興臭豆腐在古城倉橋直街上一家祖傳的小鋪上,由一對退休的夫婦經營,店裡就連臭豆腐用的蘸醬都是自家制作,配上一口濃郁的紅醬,才是原汁原味的紹興味道。
2、缙雲爽面
“兩個雞蛋一碗面,兒時相伴的每個春節,媽媽年初一做的面。吉祥如意幸福的年,多少爽面蛋陪伴的節,千絲萬縷彙成的面。每個想家無眠的夜,總讓我對你無限的思念……”去年,一首由本土80後歌手創作的《缙雲爽面》刷爆了缙雲人的朋友圈。缙雲爽面,俗稱索面或土面,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據傳,準女婿提親第一次上女方家,女方家必須下爽面,如果面上放荷包蛋,表示同意,如果面條下面放蛋,則表示吃完滾蛋,親事告吹。
缙雲爽面由本地土麥面粉、山泉水、食鹽制作而成,經過和面、發醇、搓條、盤條、上條、拉條、分條、抽細、晾曬、剪裁等多道工藝,制成後外觀細如絲、白如玉,吃起來麥香撲鼻、爽滑勁道。
3、甯波湯圓
甯波湯圓名聲在外,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曆史,是當時明州(現甯波市)特有的小吃,也是逢年過節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
甯波湯圓的糯米原料最講究,用天然活水,在避光通風的陰涼處泡制7天以上,秉承傳統制作工藝,精細研磨成粉做成皮,再以醇香黑芝麻、上等豬闆油、純淨的綿白糖為餡,皮薄而滑,白如羊脂,油光發亮,咬開面皮,油香四溢,糯而不粘。盡管以甯波湯圓為藍本的“水磨糯米粉加豬油芝麻餡”被默認為是最傳統的款式,但在不少地區還流行着“鹹湯圓”,其中帶角的鹹湯圓在象山也算是過節必備點心,海邊人家還會加上牡蛎增加鮮味。
4、安上粉皮
在淳安縣金峰鄉一直流傳着這樣的待客風俗:隻要客人上門,主人必須上自制的粉皮點心,以示把最好的東西給你吃。淳安安上粉皮以五谷雜糧為原料,用純蔬菜汁增味添色,以古法工藝純手工制作,由滲、洗、碾、沉、攤、蒸、挂、晾、切、曬等工序精制而成。産品晶瑩剔透,皮薄如紙,Q彈潤滑。
安上粉皮原材料均來自于當地農戶,每家每戶都可以燙粉皮,現如今粉皮已成為每家每戶的日常小吃,還可以制作成幹粉皮出售,有力地帶動了當地農戶創收。
5、溫州魚丸
溫州魚丸早在漢朝就有制作記載,《博物志》記載雲:“東南之人食水産…龜、鼈、螺蚌以為珍味,不覺其腥臊也。”闡明瓯越人在商周時期已養成靠吃魚為生的生活習俗。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記載:到漢代,已逐漸演變發展成“楚越之地,飯稻羹魚,果蔬赢蛤”,勤勞聰慧的溫州人已經學會制作以魚類為原料的魚羹美食。
溫州魚丸以當地鮸魚為主要原料,挑去魚刺後切成細條,用酒、鹽和味精浸漬,加入番薯澱粉,拌入蔥姜絲均勻混合,用手揉捏直至魚肉彈性十足。與多數圓圓的魚丸不同,它不同規則,有點像蝦滑樣子,呈現半透明的乳白色,被認定為“中華名小吃”,其制作技藝被列入溫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6、天台餃餅筒
相傳濟公在國清寺為僧時,見每餐剩下很多菜肴甚為可惜,就把這些菜肴裹在面皮裡供下一餐食用,受到僧衆歡迎,故又被叫做“濟公卷餅”。此後每逢歲時佳節,尤其在清明節、七月半、大年夜的時候,更是不可缺少。
餃餅筒制作是将小麥粉調成糊狀,入平底鍋攤開烙熟成30公分直徑的軟質面皮,然後将炒好的粉絲、蘿蔔、豬肉、豆腐片、雞蛋片等各類菜肴放在面皮上包好,後放在平底鍋煎成金黃色。面皮薄韌、作料鮮香,極其美味。
7、嘉興粽子
相傳春秋時期的吳國大将伍子胥,曾在嘉興屯軍練兵,關心百姓疾苦,伍子胥遇難後,嘉興人便以“裹粽子、賽龍舟、祭伍相”等方式紀念比屈原更早的伍子胥,并成為這裡特有的端午習俗。
江南一代是出了名的魚水之鄉,粽子更是米糧點心的代表之作。嘉興粽子以造型别緻、品味純正、糯而不糊、肥而不膩、香糯可口、鹹甜适中而著名,品類從最初諸肉粽、豆沙、蛋黃、栗子等拓展到香辣牛肉、鮑魚、咖喱雞肉、巧克力、花生蓮子等多種口味。“甜的是豬油豆沙,鹹的是火腿鮮肉,端的美味無比”,已故的金庸先生身為嘉興人,作品中也不忘提及這道美味。
8、湖州千張包
湖州傳統名點千張包由丁蓮芳創制,丁蓮芳是湖州城裡一個賣菜的小商販,生活十分艱難。尤其是風雪嚴冬,很難糊口。清光緒四年(1878年),他決心改行謀求出路,想到“小吃”最适宜自己。當時市場有牛肉絲粉湯、油豆腐絲粉頭,蓮芳以鮮豬肉、千張為原料,裹成長枕形千張包子,配細絲粉,名曰千張包子絲粉頭,肩挑叫賣。千張薄而韌,包得密不透氣,香濃汁鮮;絲粉白而粗,久煮不糊,柔軟入味。
今天丁蓮芳千張包依然是很多老湖州人一天的開始,久煮不爛的綠豆粗粉絲,吃起哧溜溜的,小朋友們喜歡先吃光粉絲,再吃包子,把最鮮美的留到最後。
9、塘栖粢毛肉圓
1762年乾隆皇帝第三次下江南停泊塘栖碼頭,乾隆想嘗塘栖特色小吃,廚師邊做肉圓邊想,皇帝什麼美食沒吃過?分神時把肉圓放在了旁邊準備包粽子的糯米中,已沒有時間再重做肉圓,隻能把沾有糯米的肉圓放入鍋中蒸煮,一個個肉圓上面的糯米顆顆像刺一樣在肉圓上,肉香、糯米香撲鼻而來,乾隆皇帝品嘗後贊不絕口,問廚師叫什麼?廚師就大膽讓乾隆賜名,乾隆皇帝看了肉圓的樣子,取名“粢毛肉圓”。
10、衢州胡麻餅
衢州胡麻餅是民間傳統美食中秋月餅的始祖餅。漢代張骞西域引進“胡仁”核桃仁、“胡麻”芝麻為輔料制作的餅叫“胡麻餅”。衢州人紅白喜事、上梁造房、充軍趕考、添丁、滿月、生日等等都将胡麻餅作為上等美食饋贈擺放。
衢州胡麻餅以芝麻為主料,面呈金黃色,稱紅心白岩邊,皮薄餡足,面松酥、脆,餡油而不膩清淡彌香。其制作技藝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産,被國家商務部認定為中華老字号,早在1929年南京美食博覽會上獲得美食金獎。
看完了這些還意猶未盡?小編還找出了去年的“十大農家特色小吃”,它們是新昌炒年糕、缙雲燒餅、金華酥餅、蒼南礬山肉燕、建德狀元餅、永康肉麥餅、龍遊發糕、嵊州小籠包、黃岩紅糖烤糖、象山米饅頭、開化氣糕、梁弄大糕。最好的家鄉味道,不過回一趟家的距離。
(綜合自浙江在線、新藍網客戶端、嘉興日報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