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福飯的香港“麥姑娘”:希望越來越少人需要這份飯。新京報拍者(ipaizhe)出品
香港佐敦的平安大樓入口處,一塊印有“銀杏館”字樣的燈牌不停閃爍。每天11時和16時前後,總會有許多銀發老人握着寫有“平安飯盒”的卡片來到這裡,顫顫巍巍登上電梯,在二層走廊排起一二十米的隊伍,等待領取福飯。
△ 7月4日,位于平安大樓二層的銀杏館餐廳越老店。
二層的銀杏館餐廳内,一位雙鬓發白的廚師揮舞着大勺,在散發着米香的蒸氣中若隐若現。餐廳外,多名年輕的義工将免洗洗手液滴在前來領飯的老人、失業者、露宿者的手心,并提醒他們戴好口罩。
△ 7月5日,銀杏館餐廳越老店外,許多老人提前來排隊等待領取盒飯。
△ 7月5日16時許,一個13歲的小義工在餐廳前幫老人擠免洗洗手液。
被老人們親切喚作“麥姑娘”的餐廳老闆麥敏媚告訴新京報記者,餐廳内的工作人員有很大一部分是70歲以上的老人。
她2003年成立銀杏館的原因就是為了緩解退休老人們的低落情緒,讓他們重新回到工作崗位,找到人生新的目标。“後來發現一些人吃飯都成問題,便開始派發福飯。”因福飯本身免費,餐廳又位于平安大樓内,因此也被叫作“平安飯盒”。
△ 7月4日,銀杏館餐廳老闆麥敏媚在油麻地越老餐廳為老人派發福飯。
接聽老年抑郁熱線,決定創辦老年餐廳
談起創辦銀杏館的初衷,麥敏媚向新京報記者回憶說,她之前是一名社工,會接聽一些老年人打來的抑郁症求助熱線,發現很多老人因為退休後找不到工作而郁悶。“這些老年人打來電話的目的是想尋求幫助,當時我就想怎樣才能幫到他們。”
△ 7月5日,上環地區,一位老年女士推車運送貨物。
麥敏媚想到的法子是銀杏館。
△ 7月4日,銀杏館餐廳越老店,餐廳義工主管與後廚交流福飯制作情況。
據了解,銀杏館是香港首家推動老人就業的社會餐廳。創辦至今的17年時間裡,銀杏館已經在香港多個區域開設了連鎖餐廳。
餐廳會根據老人退休前的從業經曆将其分配到不同崗位。“比如有一位之前在銀行工作的老先生,現在就負責我們餐廳的收銀和記賬。還有一位之前在星級酒店做過廚師,現在他負責銀杏館的料理。”
△ 7月5日16時許,銀杏館餐廳越老店,餐廳經理将菜單貼在門前,準備開門發放福飯。
後來,麥敏媚留意到一些無依無靠的老年人、露宿者和無人照顧的精神病康複者吃飯都成問題,于是在2018年的時候開始派發免費的福飯。“我們餐廳解決老年就業人數有限,還有年齡更大一些的失業老人其實隻想有口飯吃,沒有其他願望。”
△ 7月5日,銀杏館餐廳越老店義工拍下當天的福飯菜單,上傳至社交網絡,方便領取者查看。
△ 7月4日,準備福飯的兩名義工。
△ 7月5日,銀杏館餐廳越老店準備了三種口味的福飯供領取者選擇。麥敏媚介紹,他們提供的飯菜有一種是豬肉和魚套餐,另一種是牛肉、雞肉套餐,套餐内搭配有蔬菜和湯。
△ 7月4日,銀杏館餐廳越老店義工仔細核對福飯發放數量。
麥敏媚介紹,所有來領飯的弱勢群體要先登記信息,通過符合失業、低收入審核的人會獲得一張福飯領取卡,每天可以憑卡領取平安飯盒。
此外,麥敏媚還會幫助一些老年人申請公屋。其中一位老年人因為暫未達到申請公屋的标準,她便幫對方尋找享受政府補貼的老年公寓暫時住下。
哪裡老人多,餐廳就開在哪裡
回憶起這些年派發平安飯盒的經曆,讓麥敏媚最難忘的是一個住在新界的老人,為了省幾塊錢公共交通費,花兩三個小時走路到餐廳領飯,再走回去。
後來,銀杏館新的連鎖店就開始根據領取盒飯人員分布地區設置。
麥敏媚說,銀杏館連鎖餐廳不是根據街道繁華程度而是根據地區老人數量選址,既可以方便再就業的老人們上下班,又能依托餐廳為更多老人提供幫助。
△ 7月6日11時許,銀杏館餐廳太古店門前,許多老人排起了長隊,等待領取福飯。
7月6日,新京報記者在平安大樓内的銀杏館餐廳門前看到,有一大袋清洗過的衣服在等待需要的老人們帶走。
△ 7月4日,銀杏館餐廳越老店,老人前來領取義工捐贈的衣服。
白襯衫、花裙子、黑褲子……餐廳經理介紹,這些衣服都是義工捐贈的,雖然都是舊衣服,但每件衣服都沒有破損,偶爾也有暫時失業的年輕人來領取。
疫情期間,領飯人數翻倍,開始派發免費防疫物資
據麥敏媚介紹,2018年的時候,到銀杏館領取免費平安飯盒的人并不是很多,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失業人數有所增加。截至目前,今年銀杏館登記在冊的領飯人數已有近3000。
△ 7月5日16時許,銀杏館餐廳越老店,領取福飯的老人。
△ 7月5日16時許,一位老人将領來的福飯裝進手推車。
領飯隊伍裡也出現了一些年輕人和推着嬰兒車的寶媽的身影。
麥敏媚回憶,有一位20多歲的姑娘,因疫情期間失業沒有收入來源,曾多次到餐廳門前徘徊,“後來不知鼓了多久的勇氣,才走進餐廳申請平安飯盒的領餐卡”。
“最近她找到了工作,把飯卡還給了我們。”這讓麥敏媚很開心,因為她看到年輕人并不是想白拿福飯,而是在一些時候的确需要這頓飯。麥敏媚覺得,銀杏館的角色就是大家困難的時候幫助一下,如果被幫助的人能找到工作,生活可以安定下來,才是最好的。
△ 7月5日傍晚,銀杏館餐廳越老店,結束派飯後,義工們坐在一起交流工作。
疫情對銀杏館也造成了很多經營上的壓力。與往年同期相比,餐廳的營業額減少了七八成,但來領福飯的人數是原先的兩倍。
為了減少大樓住戶投訴,每到派飯時間段,麥敏媚都會站在餐廳門口一遍遍喊着:“保持安全距離,不要留下垃圾。”
現在,銀杏館每周還會派發一次口罩、免洗洗手液,有時候有人會捐贈水果,餐廳也會幫忙派發。
“希望疫情能快點結束,這份福飯不再是大家生活的必需品。”
△ 7月2日,九龍廟街附近,行人來來往往。
攝影并文:新京報特派香港報道組 編輯 陳婉婷
粵語翻譯陳麗金對此文亦有貢獻 校對 劉軍
來源:新京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