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起兮雲飛揚下一句?“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内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千古絕唱《大風歌》,飛揚着大漢之風的剛健、雄渾、豪邁與自信,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大風起兮雲飛揚下一句?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内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千古絕唱《大風歌》,飛揚着大漢之風的剛健、雄渾、豪邁與自信。
10月17日,首屆漢文化論壇開幕。
兩漢文化,是中華文化長河中噴湧的巨浪,是令人高山仰止的文化高峰。今天當我們站在兩漢文化的桑梓之地,再次回望這座高峰,豪邁的《大風歌》依然響徹雲霄,猶在耳畔。
“大咖”集聚·品味解讀漢文化
這一天,150多名專家學者,國内文旅領域的領軍人物、“矛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作家代表、“四省十市”文旅部門負責人,以及我市各部門、各縣(市)區相關負責人、駐徐高校負責人齊聚徐州,大家共同品味徐州、解讀徐州。
兩漢文化不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結晶,也是人類文明的共有财富。着力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文化使命。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張江表示,漢文化研究是一項重要的文化事業,也是具有重大社會政治意義的工作。我們應該努力加強漢文化、漢曆史的研究,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大地上的遺産、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生動起來、活躍起來,給全民族以豐富的曆史文化滋養。
漢文化跨越時空、超越國度,蘊含着東方智慧,富有永恒魅力。昨天的論壇也引起了衆多國外知名學者的關注,他們雖然不能親身前來,但特意錄制了視頻緻辭,對論壇的舉辦表達祝賀。
“在寓意着豐收和吉祥的秋天,首屆漢文化論壇在美麗的徐州召開。”韓國成均館大學東亞學術院副院長、中國古中世史學會會長金慶浩在視頻中說,徐州在中國曆史坐标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研究漢朝曆史就必須重視徐州曆史,研究中國文化就必須重視徐州文化。衆多專家學者會聚徐州,共同探讨漢代曆史與漢文化,體現出徐州的獨特魅力,也顯示出學術界、文化界、産業界和各級政府對徐州曆史文化的重視。“我希望借助這次漢文化論壇,進一步加強與中國乃至全世界研究漢文化的朋友的聯系,共同推動學術研究,深化學術交流。”
2000多年前的聖哲先賢們的思想智慧和文化精髓讓我們受益無窮。沉澱、衍化、傳承與發展兩漢文化,既是曆史賦予我們的責任,又是當下發展的迫切需要,更是為了讓我們的明天更加美好。為此,在江蘇省委宣傳部、省社科聯等指導支持下,開幕式上,“江蘇省兩漢文化研究會”正式揭牌成立。
精彩演講·一次高規格的“文化大餐”
從漢高祖劉邦的故鄉起航,去追尋兩漢文化的魅力,去探究中華文化的内涵。文脈相承,文明永續。中華文化的發展需要一代又一代文化工作者的薪火相傳,不斷地創新。開幕式後的主論壇上,6位嘉賓發表了主旨演講。
“讓文化遺産資源活起來”“漢文化和運河文化:助推徐州遠航的兩大翅膀”“關于‘劉勝項敗’的一點思考”……6位嘉賓都是飽學鴻儒、文史大家,他們學術功底深厚,研究視域寬廣,知識儲備豐富,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兩漢文化有着深刻而獨到的研究。
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霁翔介紹,故宮博物院目前有180多萬件文物藏品,其中很多與兩漢有關,特别是石刻雕塑、碑刻拓片,足以舉辦一次大型的兩漢文物展覽。單霁翔強調,文物不能沒有尊嚴地沉睡在庫房,隻有面對公衆,它們才能真正活起來,真正神采奕奕,光彩照人。徐州的各博物館也收藏着大量漢代文物,他認為,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文物所蘊含的漢文化特色,發掘時代精神,開發出有創意的文創産品,與現代人生活相對接。
“徐州的漢文化資源極其豐富,保護文化遺産不僅僅是政府部門的事情,更是全社會的事情。”他建議,在保護文化遺産方面,應賦予公衆更多知情權、參與權、 監督權,這樣才能把文化遺産保護得更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6位嘉賓讓大家享受了一次高規格的“文化大餐”。他們不僅“坐而論道”,更加“起而笃行”,着眼于當下,放眼于長遠,提出了很多具有操作性、針對性的意見與建議。與會人員紛紛表示,他們的演講帶給我們心智的啟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
首屆漢文化論壇在徐州舉辦,為我們研究闡釋、宣傳教育、傳播弘揚漢文化提供了重要平台和寶貴機會。我市将廣集衆智、廣納群言,讓徐州成為新時代書寫“漢賦”的策源地、舞動“漢風”的集萃地、領略“漢韻”的目的地、弘揚“漢魂”的新高地,使之成為徐州文化品牌的鮮明底色。
來源: 都市晨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