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法國總理伊麗莎白∙博爾内表示,在烏克蘭沖突結束後,俄羅斯仍将是一個強國和歐盟的鄰國,隻有外交努力才能夠促進長期解決烏克蘭沖突,隻有外交才能找到解決這一沖突的解決方法。出于這種因素,法國将保持與俄羅斯的對話渠道,并且談話要在烏克蘭願意認真對待的基礎上進行。随後伊麗莎白∙博爾内還補充道,我們能夠找到解決沖突的辦法,不是在戰場上,而是在談判桌旁。在等待将為啟動談判創造條件時,我們應該盡可能多地支持烏克蘭,而不是加入與俄羅斯的戰争。從伊麗莎白∙博爾内這支番言論看來,法國并沒有像北約其他國家那樣進行“反俄”,而是想和俄羅斯保持對話,顯然伊麗莎白∙博爾内知道俄羅斯作為歐盟的鄰居,可以給歐盟源源不斷的提供能源甚至是進行軍事合作,這是對于俄羅斯的認可,法國目前顯然是北約團體中比較清醒的。
前段時間,德國前總理默克爾的兩次公開講話中都旨在一個核心,那就是: 認真聽聽普京在說什麼,嚴肅對待普京的講話,不要覺得普京說的話是紙上談兵。顯然這些話主要是說給德國政府聽的,反而被法國總統給聽了進去。默克爾在任期間,一直緻力于維護德國與俄羅斯之間的關系,毫不誇張地說在默克爾在任期間兩國之間的友誼一度達到了頂峰。可是破壞關系比建交關系要容易得多,随着默克爾宣布卸任,德國與俄羅斯之間的關系并沒有向着默克爾所預想的那樣持續升溫,發展反而是急轉直下一度達到無可調解的地步。俄烏沖突以來,德國一直跟着美國走。給烏克蘭又是送武器裝備又是派遣雇傭軍,這些做派顯然是在踐踏俄羅斯的底線。毫不誇張地說,以普京一直以來的性格,如果沖突最後涉及到北約,德國必然是俄羅斯的首個打擊目标。
其實早在前些時間,法國總統馬克龍就在接受采訪時說到:如果核打擊發生在烏克蘭,法國的根本利益不會受到影響,所以法國并不會對俄羅斯使用核武器進行回應。随後英國國防部長華萊士表示,馬克龍的這種言論是在表明自己國家的“核”立場,這種言論違反了所謂的“核威懾”原則,顯然這種立場是與北約組織的立場背道而馳的,這樣隻會讓法國在北約中更加孤立。不得不說,馬克龍的這次言論不管對法國還是對于俄羅斯,才真正算得上是負責任,而不是像北約組織的那群“不成熟的政客”一樣成為一丘之貉。
近日,據法國相關媒體報道,馬克龍在意大利羅馬一場和平集會上表示,俄烏實現和平是可能的,但隻有在烏克蘭人做出決定的時候才能實現。這段話顯然是将俄羅斯放在了一個高度,意思就是對于俄烏沖突,俄羅斯這邊其實已經準備好随時和談的準備,關鍵就在于烏克蘭政府怎樣想。這樣說法還有一點原因就是“弱國無外交”,現在不趕緊談,等被俄羅斯這個“強國”打得支離破碎的時候就沒機會了。其實不光是法國有類似發言,自俄烏沖突以來,北約國家因為不斷地對烏克蘭進行支援,導緻國内矛盾加重,武器彈藥庫見底,這嚴重威脅到了國家的利益。連自己國家都不能保證還去管烏克蘭的閑事,這使得很多北約國家都發出烏克蘭應該作出妥協以和平解決俄烏沖突。
但法國的這幾次發言顯然也不能全信,畢竟現在法國可是在援助着烏克蘭軍事裝備的。就在前段時間,法國政府還聲稱要援助烏克蘭一批響尾蛇防空導彈系統,這顯然又是“面前面後”的做法。在這個基礎上再來看看之前所說過的話,顯然本意不是希望沖突趕緊結束,而是希望趕緊停止對烏克蘭的援助,這樣就不用再出“血”了,到時候再給俄羅斯政府通個電話見個面,那時候法國已經沒有做什麼跟俄羅斯不對付的事了,再加上之前的各種對俄的友好表态,俄羅斯剛打完仗,肯定需要足夠的資金進行休整,那麼肯定會與法國就能源上建立合作的,俄法兩國未來應當還有很多合作可談。
所以說,法國與美國分道揚镳顯然是不現實的。現在法國試圖通過與俄羅斯交好實現兩邊“通吃”,但是要明白的是,美國的眼裡可容不得一粒沙子,不要到時候偷雞不成蝕把米,不僅得罪了美國還沒有與俄羅斯交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