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話,也就是所謂的方言。其中包含民族語言和地方語言,而民族語言,是部分少數民族傳承下來的文化瑰寶,如苗話、布依話、水族話更是具有獨特文字水書的民族語言,至于地方語言,也都是漢語系,隻是口音差異而各有不同。
作為貴州人,因區域差異,有很多貴州人自己都聽不懂的語言。至于外省人,就算你玩轉貴州,也聽不明白貴州!我列舉一些,歡迎一起探讨。
首先,貴州大部分地區,主要以貴陽、遵義、畢節較為接近,都是漢族系,隻是發音有些區别。
所謂貴陽話,基本就是第一聲不變,第二聲讀輕音,第三聲讀第二聲,第四聲讀第三聲。如:第一聲的巴讀音不變,第二聲的拔讀作吧,第三聲的把讀作拔,第四聲的霸讀作把;再如:第一聲的媽讀音不變,第二聲的麻讀作嘛,第三聲的馬讀作麻,第四聲的罵讀作馬。當然這隻是表示大多數發音規律,并不是全部。
其次,以都勻為中心一帶的都勻話,也是漢語系,也是發音有些區别。
所謂都勻話,也是第一聲不變,第二聲讀第四聲,第三聲讀第二聲,第四聲讀第三聲。同樣以ba和ma舉例,如:第一聲的巴讀音不變,第二聲的拔讀作霸,第三聲的把讀作拔,第四聲的霸讀作把;再如:第一聲的媽讀音不變,第二聲的麻讀作罵,第三聲的馬讀作麻,第四聲的罵讀作馬。也隻代表大部分讀音規律,并非全部。
此外,貴州話漢族系還有一部分讀音不通的,主要有安順、鎮遠、天柱等地,和貴陽話的區别應該就是第四聲。
安順、鎮遠、天柱等地口音,第一聲和第四聲都按第一聲讀,第二聲和第三聲都按輕音讀。組詞讀出來比較明确。如:安順讀作安孫、鎮遠讀作針元,元讀輕音,天柱讀作天珠、耳墜讀作兒追,兒讀輕音。
以上代表的隻是大部分發音規律,有不正确的歡迎指正!
以下列舉一些民族語言和地方語言,看看各位知多少!
苗族語言:
囊尕nangga,表示吃飯,這是苗族枝系語言,可能其他枝系說法不通。
布依族語言:
梗哎,同樣表示吃飯,也隻代表布依族枝系語言。
在這裡我再給大家介紹一下另一種語言,估計聽過的人不多。這不是民族語言,但是是地方語言中的一種暗語。
這種語言很少聽到,一般就是在緊急情況下私下溝通而别人聽不懂,也有熟人之間開玩笑會用到。
這裡舉例一兩句話,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暗語:中是華是人是民是共是和是國是萬是歲最。很好理解,但是真正聽到過以暗語方式交流的,那說話的語速,估計都聽不明白說了多少字。
最後在這裡列舉一些貴州方言和釋義,感興趣的可以一起讨論,有不對的地方,衷心感謝您的糾正!
香音:便宜
拉西擺袋:拖拖拉拉,不幹脆
納抓:不修邊幅,不講究
毛辣果:西紅柿
醬茄:西紅柿
灰機:飛機
七飯:吃飯
半盤:啰啰嗦嗦
嘛打火勾:渾水摸魚
汽圈、火圈:汽車、火車
号母:意思是
千翻:不聽話
白膽:形容小孩不聽話
打夥計:拜把子
夥計爺:把兄弟的父親
夥計媽:把兄弟的母親
七闊魚:本地河溝裡的一種魚
幺五幺六:傲氣得很
幺不倒台:自以為是
吃豁皮:混吃混喝
一港:一會兒
等一港港:等一會兒
虛火:心虛、害怕、沒把握
渣渣:垃圾
科起:放起
雀起:認輸
殺郭:馬上結束
歸一:完蛋了
有哈數:心裡有數
克:去
東兒:傻的
撇脫:簡單、容易、好說話
嘎嘎:肉
茻茻:飯
嘛抓:蝗蟲的一種,可以吃
炸拉子:蝗蟲的一種,綠色,叫聲特大
鬼火搓:火冒得很
我怕不廢哦:不可能
打光胴:光着上身,不穿上衣
落地響:形容嬰兒必須背着抱着,放下就哭
崴貨:不好的東西,一用就有問題的東西,不一定是假貨
不要刨:不要動,可以對人也可以對物
廢得很:喜歡動手動腳
腳不停手不住:一刻都不消停
手哨:不征得别人同意就亂拿
壽方、木頭:棺材
傻啦:唢呐
泥溝拉叉:?
問号的不知道釋義[害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