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不停下雨
這幾天雨倒是不下了,卻又悶又熱
杭州的梅雨季估計
估計已經逼“瘋”了很多人
而距離出梅,還有點日子
相信不少人每年這個時候都會有
胃口差、易疲勞、精神不振的症狀
不過,大家總想當然地以為是中暑
其實,在中醫專家眼中
這些都是“疰(zhù)夏”的表現
疰夏是什麼?要緊嗎?能預防嗎?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中醫專家表示
疰夏是一種季節性的生理表現
在當前江南梅雨季,正容易高發
養生需要特别注意健脾化濕
總是沒胃口、精神差 26歲姑娘得了疰夏“回去除了中藥調理,平時飲食以容易消化又富于營養的清淡飲食為主,也可以多喝綠豆粥、酸梅湯。”面對浙大一院中醫科專家的建議,26歲的夏女士(化名)連連點頭。
夏女士身高1.6米,體重卻隻有88斤,正因為此,她從小在家人眼中就有點“體虛”,但一直以來身體都還算健康。
今年入夏以來,她常常感覺自己睡眠不好。“有時候是睡不着,有時候是一晚上醒好幾次或者做很多夢。”夏女士說,這樣的狀态導緻她白天工作時無精打采,效率大大降低。而随着氣溫一天天攀升,她又出現了惡心嘔吐的症狀,“天氣悶熱的時候特别想吐,胃口也還行,但是一想到油膩的就吃不下。”
最初,夏女士覺得自己可能是中暑了,就喝藿香正氣水,喝完當下人确實有點好轉,但第二天悶熱,又出現各種不适症狀。就這樣,經常發作,人也越來越憔悴,在家附近的醫院檢查也沒有發現任何器質性疾病。
“阿妹,我看你就是體虛,你要不要去中醫調理下。”在姐姐的建議下,夏女士來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中醫科就診。
“号脈發現她脈濡細,說明确實有體虛之症,再加上她的症狀,我認為她應該是疰夏之症。”中醫科陳玖醫師介紹,為夏女士配了健脾化濕的中藥,同時在飲食上給予指導。
梅雨季特别容易高發 這些症狀都是典型表現
疰夏是什麼?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聽說,但如果提到它的具體表現,如:在炎熱的夏季,吃不下飯、睡不着覺、無精打采、老睡不醒……相信又有不少人會說:我就是!
“中醫理論認為,疰夏是身體和氣候不适應的一種生理反應。”浙大一院中醫科副主任(主持工作)李劍平副主任醫師解釋,疰夏是一種中醫學說法,與西醫中的中暑概念不一樣,西醫的中暑有着明确的診斷标準,而疰夏則是一組生理症狀表現。
疰夏的發生具有季節性,一般芒種、夏至、小暑為高發期,同時又具有非常明顯的地域特性,潮濕多雨的南方地區較北方更常見,尤其像現在梅雨季節,更是容易高發。
在中醫上,除了春夏秋冬四季,在夏秋之間還有一個“長夏”,在五髒上對應脾,在現代《中醫基礎理論》中,長夏指的就是夏至到處暑這一時段。在此期間,江南地區有一段時間處于梅雨季,高溫暑熱、陰雨黴濕,暑濕盛行極易傷及人體陽氣,而濕為陰邪,易阻氣機,損傷陽氣,就容易出現身體疲憊等症狀,同時由于濕困于脾,機體無法運化,就會出現胃口差、吃不下飯等脾胃不适症狀。
除了季節和地域特性,疰夏還與每個人自身的體質息息相關,老弱幼小、氣虛不足、脾胃虛弱的人在臨床上較為多見。因此,中醫治療疰夏以清暑洩熱、健脾化濕為主。
當前正是我國江南地區梅雨季,除了預防疰夏,浙大一院中醫科專家還有幾個養生小妙招告訴你。
飲食要清淡、健脾胃。清淡飲食有利于消化,比如綠豆粥、蓮子山藥糊、荷葉冬瓜湯等,也可以多吃點酸性食物、開胃生津,比如酸梅湯、烏梅汁等,去年我們有推薦一道“西瓜翠衣”食療方,可起到清熱解暑、瀉熱除煩、通利小便的作用,今年不妨繼續做起來。
适當午睡,補充精力。目前仍晝長夜短,再加上天氣炎熱,這樣的日子很多人都有夜間睡眠不足的情況,因此午間可以适當午休,使自己的精神狀态保持在一個較好的狀态。
避免在烈日或者高溫環境中長時間工作、停留,及時補充水分。
身體寒熱交替要平和,不要一下子從炎熱的屋外進入空調房間,從空調房出去也注意在門口緩沖一下。
通訊員:胡枭峰
記者:王欣
審核:主編雷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