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谷雨節氣注意事項有哪些

谷雨節氣注意事項有哪些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7-01 06:47:49

今天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谷雨!

老規矩,先給大家送上谷雨的海報

谷雨節氣注意事項有哪些(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1

圖源:家庭醫生自制

又是一個“雨”字輩的節氣,古人雲“雨生百谷”,還有“春雨貴如油”的說法,可見,這個時候的雨水對農作物是多麼重要。

這時候,農民伯伯們開始種植和打理各種農作物。

當然,也不是所有地方降水都會增多,降水主要集中華東地區,而華南、西北這些地區反而可能出現春旱。

在這一天,漁家會流行祭海習俗,南方則有采新茶習俗,北方則有吃香椿習俗。

總之,盡管實際天氣情況南北差異比較大,但它畢竟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接下來,南北方都要迎接“天下大同”的陽光夏天了。

而到了谷雨,就真正到了茶葉的季節了。

谷雨飲茶

明代許次纾在《茶疏》中說采茶的時節:“清明太早,立夏太遲,谷雨前後,其時适中。”

谷雨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天氣溫和,雨量充沛,自然是采制春茶的佳期。

谷雨節氣注意事項有哪些(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2

圖源:壹圖網

中國人喜歡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雖然位列末席,但也足見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不可小觑。

作為茶葉宗主國的中國,究竟是從何時開始飲茶的呢?至少目前的資料來看,是漢代之後的事了。

據可考的資料,漢代之前并沒有“茶”這個字,倒有與之相似的另一個字——“荼”,泛指一些苦味的野生植物,也包括如今我們所說的茶。

至于後來為什麼隻有“茶”從“荼”中獨立出來,恐怕是因為有人發現了茶的獨特食療功效。

比如“神農嘗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再比如有人發現巴蜀地區“番民以茶為生,缺之必病”。而在缺醫少藥的年代,人們慢慢發現茶葉既止渴又清神,既消食又利便,其地位自然也就慢慢高了起來。

谷雨前後,正是牡丹花開時,因此,牡丹也被稱為“谷雨花”。

谷雨,嘗牡丹

大家向來喜歡用“雍容華貴”“國色天香”之詞來形容牡丹,的确,那柔柔的花瓣,層層複疊疊,簇擁成碩大的花朵,盡态極妍。

谷雨節氣注意事項有哪些(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3

圖源:壹圖網

不過,這牡丹除了賞,還能食用和入藥呢。

牡丹的根,經幹燥加工後,就是中藥材丹皮,而牡丹根性微涼,可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牡丹花瓣肥厚,挂上薄薄的面糊,稍稍炸一炸,即可蘸糖食用。雖為炸物,卻口感輕盈,清香沁人。

又或是将牡丹花用糖腌一腌,與紅豆泥混合,揉進米團子中,就可成為牡丹餅。相傳,這還是唐代武則天發明的呢。

說完了谷雨推薦吃的兩種食物,接下來說要做的事——

谷雨養生,要防“2事”

1、防濕氣

正值春夏交際、暖熱交接,環境的濕依舊會伴随大部分朋友的生活。

長期在潮濕的環境生活容易使濕邪侵入人體,造成胃口不佳、身體困重不爽、頭重如裹、關節肌肉酸重等情況。

谷雨節氣注意事項有哪些(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4

圖源:壹圖網

與人體運化排洩水濕有關髒器主要就是脾髒與腎髒了,脾主運化水濕,腎主排洩水濕,人體的脾腎功能正常,濕邪就無法在人體逗留,自然身心舒适。

另外,谷雨時節肝髒的氣開始潛伏下去,心氣逐漸旺盛,脾氣也處于旺盛時期,也正是補益脾髒的大好時機。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選擇食用祛濕健脾效果良好的食物。

比如赤豆、薏仁、山藥、冬瓜、藕、海帶、竹筍、鲫魚、豆芽、白扁豆、荷葉、芡實、陳皮、白蘿蔔等。

給大家推薦一款祛濕湯——茯苓雙豆祛濕湯

材料:茯苓30克、赤小豆30克、炒扁豆20克、陳皮5克、生姜2片、瘦肉300克(2~3人分量)。

烹制方法:将茯苓、陳皮洗淨,生姜切片備用,赤小豆、扁豆用清水洗淨,浸泡數小時;瘦肉洗淨切大塊。将所有原料放入大炖盅内,加适量清水,加蓋後隔水炖2小時,即可調味食用。

此外,還要加強體育鍛煉,擴大身體的新陳代謝,增加出汗量,運用物理方法排除體内的濕熱之氣,以與外界達到平衡。

2、防火氣

與秋天的燥熱生火不同,春末夏初,濕未盡退,熱已初長。

濕邪生性困滞,此時體内見漲陽氣容易受濕氣所困,無法正常疏洩,進而濕熱化火,誘導一些風濕性關節炎、瘡癰疖腫等疾病的發作。

所以,除了注意健脾除濕,防止濕困周身以外,大家還應該注意防春火。

一是要管住嘴,酸性食物和辛辣刺激的食物要少吃,羊肉、麻辣火鍋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熱之品能告别的就告别吧。

谷雨節氣注意事項有哪些(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5

圖源:壹圖網

二是可以吃一些食物來清體内的熱氣,如紅豆湯、酸梅湯以及綠茶,防止積熱。

三當然還是邁開腿了,一年四季,運動始終是不變的硬道理。無論是為了健脾除濕,還是為了防春火,都有運動這一條,你還不趕緊動起來?

(養生每日推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