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診在癌症診斷中有重要意義。清代醫家黃元禦在《金匮懸解》曰:“諸積大法,脈來細而附骨者,乃積也。寸口,積在胸,微出寸口,積在喉,關上,積在臍旁,上關上,積在心下,微下關,積在少腹,尺中,積在氣街,脈出左,積在左,脈出右,積在右,脈兩出,積在中央,各以其部處之。明确脈象與腫瘤的相關性。現代醫家俞雲在《自然辨證法雜志》(1974,(3):159)曰:良性腫瘤的脈象比較清晰、光滑、類似孕婦的脈息。而晚期惡性腫瘤的脈象,則像河流沖擊暗礁時激起的回流,既有漩渦,又有浪花,又像一粒滾珠,手指按之頗有“異峰突起”的特殊感覺。孟城在《三十年臨證經驗集》中談到脈象與腫瘤的關系時,認為關脈如豆與消化系統腫瘤關系密切。孟城認為就傳統之脈診部位而論,左關屬肝膽,右關屬脾胃,俱歸消化系統。若于此處脈道中或一手,或兩手,診見“動脈”,即指下如小豆一粒,稍硬而突起,厥厥動搖者。脈書多作肝脾不調,氣機郁滞論,主于行氣開郁法;或作痰濁瘀血盤踞,于祛瘀消痰;或主陽熱亢盛,熱毒内燔,治宜瀉火解毒。
何天有認為腫瘤病人的脈象可見多種,但總不離于虛象。虛脈以虛、微、弱三脈為最常見,均表現為脈來無力,按之細弱,甚則似有似無。腫瘤病人在不同的病程階段,亦可見另一種虛脈,如浮、紮、濡、散、革等,在失血.、虛甚,髒氣将絕,陽氣浮越時多見。一般常見于腫瘤後期。少數腫瘤亦可見到實脈,但均實而無力,虛中挾實。
我們臨床中發現腫瘤病人脈象多見濡脈。關于濡脈,《頻湖脈學》曰“濡脈,極軟而浮細,如帛在水中,輕手相得,按之無有,如水在浮漚。”李時珍認為濡脈位浮體細,輕手切之力得,病後、産後若見此脈猶可醫治,倘若一般人見濡脈,當是無根之脈。其主症:一主虛損,二主傷濕。曰:“濡為之血陰虛病......血山崩倒濕侵脾。......溫補真陰起沉疴。”濡脈不僅主精血虧損,亦主陽氣衰微,陰陽本互依存,陰傷日久必損陽,血虧氣弱故濡脈主諸虛百損。
臨證中發現癌症病人,特别是是中晚期癌症病人,因毒瘤侵襲,緻髒腑陰陽失調,氣陰兩傷,正氣耗散。多表現為虛證,故癌症病人,脈象多濡。
腫瘤病人的脈象比較複雜,臨診必需四診合參,才能作出中肯診斷。一般來說,脈證相應,為順,表示邪實正盛,正氣尚足以抗邪。若反見沉、細、弱為脈證相反。為逆,說明邪盛正衰,易緻邪陷轉移。又如腫瘤晚期,正氣已衰,脈見沉、細、微、弱,為順;若脈象反見浮、洪、數、實,則表示正衰而邪不退,均屬逆證。一般腫瘤在未轉移之早期,見有餘之脈為邪毒正盛,當用攻毒為主;若見不足之脈為正虛邪陷,當扶正祛邪。腫瘤己轉移之中晚期,見不足之脈為正氣已虛,宜用補虛為主;若見有餘之脈,為正氣虛而毒氣盛,則當清火化毒。因此,脈診可以揭示腫瘤患者邪正的盛衰,同時也可以為治療預後提供依據。
一、整體腫瘤脈 常見腫瘤脈的特征:像河流沖擊暗礁時激起的回流,既有漩渦,又有浪花;又像一粒滾珠跳動在脈管之中,手指按在脈上,頗有“異峰突起”的特殊感覺;有時常表現為脈細而較深,似附在骨上,有持久、不會消失的流沙樣的積聚感; 雙弦脈持久不散; 腎脈小急、肝脈小急,心脈小急不鼓;遲脈有間歇,有規律出現停頓;弦緊脈經久不變。
二、腫瘤脈分部一般來說,左手出現腫瘤脈,腫瘤在左側;右手出現腫瘤脈,腫瘤在右側;兩手都出現腫瘤脈,腫瘤在身體中央。寸口出現腫瘤脈,腫瘤在胸部,如食管癌、贲門癌、肺癌、胃癌、縱隔腫瘤等;出寸口,腫瘤在喉,如喉癌、頸段食管癌、扁桃體癌等。關部出現腫瘤脈,腫瘤在中焦,如肝癌、腸癌、腹腔惡性腫瘤等;按關脈時,脈向上推,腫瘤脈不移動,可能是胃癌。尺部出現腫瘤脈,腫瘤在下焦,如直腸癌、宮頸癌、卵巢癌等。
三、五髒腫瘤脈 脈浮而毛,按之有異物跳動感,可能是肺部腫瘤;脈沉而芤,此感覺移動不停,可能是心血管受腫瘤侵犯,或有血道轉移,或者心髒或主要血管被腫瘤壓迫等;脈浮大而長,饑餓時減輕,飽時加重,可能有消化系統腫瘤; 脈強而細,可能有肝癌;脈沉而急,饑餓時病加重,飽時減輕,可能有腎髒腫瘤。一些内髒化膿,以及結核病幹酪樣病變,在脈息上同晚期惡性腫瘤的發炎化膿症狀類似。但是化膿性疾病的脈息有其特點:在尚未化膿時,脈緊而快;化膿後脈變為快而不緊。良性腫瘤在脈息的感覺上比較清晰、光滑,類似孕婦的脈息;而晚期惡性腫瘤在脈息的感覺上就相對比較模糊一些,似與周圍粘連着。
臨床意義 如出現這些脈象,而在西醫檢查沒有查出腫瘤,就應重視有腫瘤的可能,不應輕易放過。這些脈象是臨床觀察療效的參考。如果治療過程中,腫瘤脈象逐漸減弱或消失,就說明治療方法有效,堅持下去有希望治愈。在臨床中往往這樣治療後經X線片、化驗、超聲等客觀檢查,指标穩定或好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