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我心中的母親河詩歌

我心中的母親河詩歌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00:54:51

作者:曾慶江

長篇現實題材電視劇《運河邊的人們》,近期先後在央視綜合頻道、浙江衛視等電視頻道及多家網絡平台播出,引起強烈反響。這部以21世紀初十多年社會發展變遷為視角的電視劇,将時代重要話題和當下百姓生活相融合,譜寫了一首新時代的運河戀曲。

我心中的母親河詩歌(運河兒女的奮鬥之歌)1

我心中的母親河詩歌(運河兒女的奮鬥之歌)2

本文配圖為《運河邊的人們》海報和劇照

時代主題的生活植入

《運河邊的人們》涉及衆多與運河有關的群體和個人,從而構成了一幅生動的運河浮世繪。其中,既有為運河治理殚精竭慮的基層幹部,也有為運河命運奔走疾呼的大學教授,還有世代居住在運河邊、對運河充滿感情的居民,他們代表着千年運河的精氣神。當然,運河邊還有諸多不和諧的因素,比如偷排污水到運河的化工廠、利用運河轉運違禁物品的企業等。可以說,各色人等交叉出現,體現了時代的衆生相,也彰顯了基層工作人員路長河、大學教授梁家軒等人的難能可貴。他們是時代的楷模、民族的脊梁。

作為一部主旋律電視劇,《運河邊的人們》将時代主題很自然地融入其中,并和個人的命運結合起來,既讓人感受到時代的風雲變幻,又讓人感受到個人奮鬥對于時代的價值,可謂一部生動的運河時代史。劇中,既涉及運河的污染治理、企業轉型升級和舊城改造等話題,也有鄉村脫貧緻富和生态文明建設話題,既有城市發展招商引資的相關場景,也有申報世界遺産的種種艱辛……這些時代重大話題和人物的生活化場景很好地對接起來,使得整部作品在進行主旋律表達時充滿了人間煙火氣。

作為時代話題的呈現,《運河邊的人們》主要圍繞兩條線展開:一條線是流經東江市的千年運河,既有讓人揪心的現狀,也承載着厚重曆史,應該何去何從;另一條線則是路長河個人際遇的立體呈現。運河的千年輝煌,正是曆史上千千萬萬個路長河的擔當和堅守鑄就的。兩條線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使得該劇既有廣度又有深度,書寫了一幅時代畫卷。

直面矛盾的時代擔當

作為一部主旋律電視劇,《運河邊的人們》之所以獲得好評,不僅僅是其有效地将時代話題和大衆生活對接起來,更重要的是擁有直面矛盾的時代擔當。這可以從主人公名字的隐喻看出:路長河,意味着社會發展之長河、人生發展之長河,必然不是一帆風順,而是一條上下求索的漫漫長路。這使得該劇必然要通過一定的時間跨度來呈現。

《運河邊的人們》的開篇就非常抓人。東江市港航局基層執法人員路長河,對工作極為負責。一次,情急之下的他獨自駕船追逐運輸違禁品的貨船,卻撞翻了喬雨乘坐的搖橹船,遭到處分。沮喪的路長河在回家路上遇到印染廠工人正在向運河中扔垃圾,趕緊上前阻止,不料卻反被誣陷。這一幕被正好路過的喬雨拍了照片作為“鐵證”……當然,這不是編劇有意為人物成長設置障礙,而是直面矛盾的自然呈現。

盡管劇中展示的一系列矛盾最終都得到解決,但是編劇并沒有把矛盾簡單化,而是在直面矛盾時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最終使人物形象立了起來。比如,大運河首次申遺過程中,盡管路長河等人付出了相當多努力,還有曆史學教授梁家軒的加持,最終還是失敗了。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他們再次努力,申遺才獲得成功,大運河終于走向世界。這些情節的展示,使得人物的形象和精神氣度得到充分展現。

既然是直面矛盾,《運河邊的人們》通過人物塑造展現社會衆生相,有李靜山、路長河、梁家軒、羅大成等正面形象,也有徐文林、靳慶寶等負面形象,還有以周海濤、蘇麗等人為代表的灰色人物形象。社會的複雜和個人的價值觀在各種人物形象的交織中得到自然呈現。

生活倫理的時代書寫

《運河邊的人們》作為一部直面現實的主旋律劇,并沒有對時代重大話題“硬着陸”,而是在家長裡短的生活中娓娓道來,有一種生活親曆者的感受,從而強化了電視劇的真實感。對生活倫理的時代書寫,構成了《運河邊的人們》又一個重要看點。

生活倫理往往通過跌宕起伏的人生際遇和複雜的人物關系來體現,這在《運河邊的人們》中也不例外。在人生際遇的表達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路長河的奮鬥之路。他在工作和生活中遭遇了許多坎坷,但是這些都沒有将其打倒擊垮。他通過堅忍不拔的努力,最終破解了諸多難以解決的難題。獲得認可的路長河,被任命為運河集團總經理。這一方面是對堅持奮鬥者的獎掖,另一方面也展現了樂觀對待工作和生活的一種姿态,是當下衆多努力奮鬥的年輕人寫照。

《運河邊的人們》中的複雜人物關系,主要存在于路長河、梁子言和喬雨三者之間。該劇沒有将其處理為俗濫的“三角關系”,也沒有滿足“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大團圓式期待。這一方面體現了生活的複雜性和多面性,是該劇直面人生、不回避矛盾的體現,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新時代人物生活方式的轉變,令人深思。這無關對與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運河邊的人們》一反先前諸多電視劇大團圓式的表達,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美學風格的開掘,即生活不光有悲劇和喜劇,還有令人感喟、兼有悲劇與喜劇因素的正劇,這或許才符合生活的原貌吧。(作者系蘇州大學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來源: 海南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