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劃村莊發展帶動村民創業增收?9月8日,在位于華蓥山經開區的四川大千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車間内,員工們有的在加工航空發動機線束,有的在檢測質量,有的在包裝産品,生産線上一派繁忙景象,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謀劃村莊發展帶動村民創業增收?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9月8日,在位于華蓥山經開區的四川大千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車間内,員工們有的在加工航空發動機線束,有的在檢測質量,有的在包裝産品,生産線上一派繁忙景象。
“訂單催得急,我們隻有加大馬力搶生産。”該公司負責人王勇說,自去年8月公司成功與重慶宗申航空發動機制造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後,每月至少要為該公司生産200套航空發動機線束。“這是航空發動機所用的産品,我們不僅要保數量,更要保質量,每個生産環節和生産工藝,必須嚴格把關。”
據悉,四川大千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原是一家專門生産汽車線束等電子産品的小微企業。該公司在發展中堅持科技引領,讓“高新”成為發展引擎,不斷拓展新項目新市場,先後引進了航空發動機和醫療器械線束等高精産品生産項目,進一步提升了企業的科技含量,促進了企業規模增長和質量提升。
今年以來,面對疫情和持續高溫天氣影響,該公司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産,結合自身情況,做好生産分流,把産品生産任務分解到公司設置在各鄉鎮的“微工廠”,既防控了疫情,又保證了“訂單”完成。同時,采取“應急培訓”的方式,加大對新進員工和新崗位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産品的産量和質量,并新購置了産品質量監測設備,實現産品質量智能化控制。
該公司是一家勞動密集型企業,針對自身用工量大卻招工難、村民想務工卻少門路的現狀,在古橋街道古橋社區、明月鎮白鶴嘴村等地開辦鄉村“微工廠”、農家“微車間”,采取“送活兒到村”“送技術進車間”的方法,解決用工短缺和就業難問題。目前,該公司共有鄉村“微工廠”4家、農家“微車間”41家,讓200餘名農村剩餘勞動力在家門口為企業加工産品,人均月收入3200元以上。
古橋社區殘疾人王春娥說,她由于腿腳不方便,沒法外出務工,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從去年夏天開始,到社區的“微工廠”幹活,活兒既輕松又簡單,足不出村每月就可以掙3500多元。
“他們不僅派技術人員來指導,還把加工的原材料送到家裡,按時派人來把産品收回去,我們一點兒都不操心,隻管做活兒,安逸得很。”白鶴嘴村村民李建強贊不絕口,“就連每月的工錢,他們也如數送到我們家裡來。”
“今年1至8月,公司實現的産值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2%,上繳國家稅費同比增加了8%。”王勇充滿信心地說,“目前,全市上下都在拼經濟搞建設,我們一定要搶抓機遇把企業做大做強,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應有貢獻。”(華蓥融媒 邱海鷹 苗貴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