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正逢周末的夜晚,華燈初上,一頁窗戶隔開了室外的嘈雜與室内的溫暖。
窗戶外面,是那個龐大的需要闖蕩的世界,有剛剛開始的燈紅酒綠,有車馬、歸鳥和行人;窗戶裡面,隻有一盞暖黃的燈光,還有兩三個你愛的人,有靜靜的依偎和親昵的笑聲。
(圖片來自網絡)
玻璃倒映着這個透明世界,有一瞬間你突然覺得内心滿足而安甯。這面并不那麼堅厚的牆壁,和這扇随時可以打開的窗口,就這樣為你圍起了一方甜蜜的私人國度。
明明沒有牢不可破的防線,你卻無比清晰這裡與外的界限,你心裡正升起一道不大不小的結界,不去籠罩蒼穹和四野,隻保護着你俯首可視的家人。
你突然明白,原來這就是家。
原來家不需要金碧輝煌,隻要能守住這方柔軟,守住這片記憶,守住這段時光。
(圖片來自網絡)
(圖片來自網絡)
因為是家,所以不昂貴;因為是家,所以才珍貴。
清代蔣士栓有一句詩,“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家裡給兒子寄來冬日的寒衣,綿密的針線中縫進母親綿密的牽念,随之而來的還有一封家信,那嶄新的墨痕如同父親嶄新的囑托,聲聲在耳邊。
家衣和家信,是古典詩文中最常見的想家意象;針腳和墨痕,這兩個微小的細節,透露出了家人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無窮無盡的關愛。也許隻有家人,才能這樣彼此珍視,才能将每一處日常都描繪成最深情的畫面。因為珍視,所以家中有種五彩缤紛的溫馨,可以敵過外面姹紫嫣紅的風景。
(圖片來自網絡)
可人總是要遠行的。就像作家劉墉對兒子劉軒說過的,“你可以不爬山,但你心裡一定要有一座山”,也許為了心中那個朦胧的高山輪廓,我們終有一天會走出家門,離開家鄉遠上。但請不要忘卻,我們身後永遠有目送的家人,永遠有一道追随的殷切目光。
(劉墉與兒子劉軒)
海德格爾曾說,“無家可歸是現代人的宿命”。他所寓示的無家可歸,一面是家園的變遷,一面是對曆史的遺忘。與其将這句話視作悲觀的寓言,不如将其看成是為一句心懷悲憫的提醒。當讀到這句的時候,我們便要開始反思,返回到那些被我們匆匆走過的家園記憶,回想那些被我們抛在身後的過往恩澤,回望那親手将我們撫育長大的家人和家鄉。
(豐子恺的畫《kiss》,家人間的親吻)
美麗的高原明珠宗庸卓瑪,曾用她動人的歌喉走出了香格裡拉的羊拉鄉。即便戴上成名的光環,她卻從來沒有斬斷她和羊拉鄉之間的情意和牽連。她選擇和家鄉的青梅竹馬結婚生子共度一生,用一生的相守诠釋着如鴻鹄一般忠貞的愛情;在兒子紮西頓珠考上上海音樂學院,即将去往繁華都市追尋夢想的時候,宗庸卓瑪給他安排了一次回歸羊拉的尋根之旅。當再次踏上家鄉的泥土,尋到血脈中對這方水土的依戀,尋到家鄉賦予的根源力量。
(紮西頓珠與母親宗庸卓瑪重回羊拉鄉)
家,永遠不該被遺忘。記憶中那些父母的教誨,兒女的成長,都該常常記起,時時拂拭,無論走到何處,無論時隔多久,都值得被放在心底小心珍藏。也許房子會換,環境會變,但家,永遠不會丢失,永遠不會失落,永遠不會遺忘。
英文中有句家喻戶曉的諺語,很簡單: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
意思是,家即心之所在,家即心之所向。有家園,才有袅袅炊煙,就家園記憶,才有一代又一代人,才知何為血緣,何為牽挂,何為離别,何為團圓。家,教會了我們種種情感體驗,也教給了我們種種處事觀念。家,讓我們誕生了一顆跳動的心髒,也賦予我們一方溫潤的、善良的心田。
(《謝謝了,我的家》孔德墉)
十五剛過,窗外燈火闌珊,蓦然回首,家中笑語嫣然。《謝謝了,我的家》,陪您一起感受,家的溫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