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馬雲父親馬來法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偏偏有人生在豪門之中,良好的教育資源似乎縮短了成功之路,讓無數人豔羨。
但事實并非如此,豪門世家中有年少成名的天選之子,也不乏令父母失望的纨绔。
影響個人成就高低檔影響因素,并非父母積攢下的物質财富,而在于他們言傳身教的處世之道。
曲藝世家出“叛徒”曹操曾感慨:“生子當如孫仲謀!”言語之中滿是對年少坐鎮江東的孫權的贊歎。
現如今卻人人皆想:為父當如馬雲!一己之力掌握全國女性的錢包,無數人為之瘋狂且欲罷不能。
如今馬雲的财富帝國早已無人能敵,旁人提及一臉羨慕,偏偏在父親馬來法眼中,卻不是什麼值得驕傲的資本。
馬雲
馬雲的父親馬來法,并非大衆眼中籍籍無名之人,其成就與馬雲不可同日而語,但在其所擅長的領域之内,卻是首屈一指的大師。
馬來法的一生,與“曲藝”二字聯系密切。
壯年時期天南地北四處演出,每場演出座無虛席;年老之後從事曲藝保護工作,在浙江省曲藝界仰慕者衆多,偏偏與兒子關系算不上親密。
中國式父子,似乎天生便是天敵,兒子埋怨父親忙于工作極少顧家,父親嫌棄兒子不如女兒乖巧可愛。
馬雲父子便是如此,對于對方,似乎沒有太多的形容詞可以形容。畢竟成長的歲月中,二者是彼此缺席的那一個人。
馬雲父親馬來法
馬雲小時候對曲藝有着極高的興趣,小學時期便與同桌一起,在家長會上表演曲藝,馬來法也曾為之大吃一驚。
本以為馬雲能繼承自己衣缽,成為自己的接班人,誰知他竟然棄曲藝而去,從事了與曲藝千差萬别的互聯網行業。
滿身功夫無人能夠繼承,馬來法或許會為兒子的“背叛”而感慨,卻并未因此而強迫馬雲改變想法。父子二人相安無事,也不失為一種大智慧。
言傳身教未敢忘興趣與事業,似乎可以完全互不相幹。事業為生存,興趣為開心,二者跨越領域在一人身上體現,何嘗不是一種和諧?
馬雲身體力行,将自己的興趣與事業互不幹擾。其财富帝國建立之時,也未曾忘卻自己年少時對于曲藝的愛好,甚至在功成名就之時,重新實現自己拍電影之夢。
馬雲
曾經日日夜夜陪伴自己的曲藝,也成為馬雲生活的調味劑。其實這些未忘的初心,何嘗不與馬來法的影響息息相關?
父子關系看似“不和”,也隻是因為未曾感受父親的拳拳愛子之心。養兒方知父母恩,長大成人之際,方才明白父親的苦心。
成年人世界中的不容易,全被父親抵擋在身後,一方平靜且安穩的的小天地,是父親的愛子之心。
馬來法的一生摯愛,便是自己為之奮鬥一生的曲藝。台上的每一分鐘,是曲藝人台下的十年苦功。
馬來法于家為數不多的日子裡,依舊為曲藝而練習。
馬雲幼時的記憶中,父親執着的身影占了大部分,成年之後生活中遇到困難之時,總會想起父親執着的身影。
馬來法
馬來法踏入曲藝行業之後未改初心,馬雲執着做互聯網事業也不舍理想,父子的聯系,早已通過血脈镌刻在骨血裡。
對于曲藝侃侃而談的馬來法,卻在談及馬雲的事業之時三緘其口,輕描淡寫一句“各人有各人的事業”,便是自己的全部态度。
馬雲幼時喜愛曲藝,父親抽空也要帶其去看表演,台上人唱着悲歡離合,台下父子連聲喝彩,是馬雲一生難忘的好時光。
曲藝中的智慧,是馬雲艱難之時未曾忘卻的樂趣,也是馬來法給予兒子最深沉的愛,生生世世也不敢忘。
根正苗紅王健林幸福的人用童年滋養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彌補童年。若給王健林的人生給予一個歸類的話,他絕對屬于第一種人。
王健林
一個家庭氛圍究竟如何,從其成員的一言一行便可以看出。孩子是父母的模仿者,父母身正孩子則一身正氣,王健林便是如此一個正直的人。
往來自如,不怵官場,王健林身上似乎沒有商人一樣的銅臭氣息,反而有着雷厲風行的氣勢,讓無數身居高位之人也倍感壓力。
生意人大多世故圓滑,太過剛強的性子易折。王健林一身正氣無人可比,卻在戰場般的商場如魚得水,實力着實讓人驚歎。
商場之上,最讓人值得尊重的無非兩種人,要麼權勢顯赫,有足夠的實力與之對抗;要麼便是有足夠的資本。
王健林的資本向來不容小觑,“首富”的名頭豈是他人能夠随意相比的。但在王健林的商業帝國并未嶄露頭角之時,他似乎也一直被人尊敬。
王健林的“首富”之路,似乎也無比輕松。萬達似乎一直未受市場競争影響,一直備受青睐,強大之路一帆風順,任誰也會猜測一句:王健林家世不一般。
正如大家猜測,王健林的家世的确不一般,他的父親曾是一名軍人,名叫王義全。
作為根正苗紅的大院子弟,王健林的童年生活就讓無數人豔羨。别人尚在為溫飽發愁之時,王健林卻能依靠父母的支持,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人一旦缺少什麼,便會極力珍惜什麼,受過饑餓的人會格外珍惜糧食,挨過寒風的人格外向往溫暖;而什麼都不缺的人,反而能夠看淡一切,追尋理想。
王健林
王健林便是如此,大院長大的孩子,自小便是衣食無憂,對于錢财反而如同糞土一樣,一擲千金絲毫不在意。
眼界開闊格局高,也沒有他人前怕豺狼後怕虎的顧慮,看中之後便去實踐,大不了從頭再來。
王健林的格局之高,與其父親自小的教導是息息相關的。
父愛如山未敢忘祖孫幾代人,總要有一個拼盡全力,換得富足生活的人,王健林家卻不是“首富”王健林,是他的父親王義全。
工作忙似乎是那個年代父親的最常用借口,王義全也以此為理由搪塞過王健林,父子之間代溝也越來越寬。
王健林父親曾是一名紅軍
但親生父子哪有隔夜的仇?縱然曾經橫眉冷對,血脈裡的傳承卻也是非常神奇,王健林身上,與父親始終有着相似之處。
少時貧苦的生活讓王義全倍感生活不易,對于自己追随一生的黨自然也有着如火般的熱情,“愛國”兩個字是王義全教給王健林不能忘卻的初心。
商人重利輕情感,王健林卻獨獨與衆不同,公益事業最活躍的身影,絕對非他莫屬。
雖然未能提及有關父親的隻言片語,他的行動卻足以證明。
戰火紛飛的歲月中,王義全始終堅信勝利的曙光終将到來,其信念強大,早已言傳身教,讓王健林潛移默化間将其刻入骨髓。
萬達集團多年風雨,怎會沒有危在旦夕之時?若是如同其他纨绔子弟一樣,遇到困難便放棄,何談今日萬達帝國?
萬達集團
信念從未在書面上明說,卻早已在血脈傳承中,成為難以忘卻的精神所在。
除去王義全言傳身教王健林的道理,王健林在父親身上獲得的最大财富,便是難以複制的大院生活。
大院生活的經曆,并非人人可得,王健林人生前幾十年的歲月,卻都在此度過,其中的财富絕對無法比拟。
少年如金子般珍貴的歲月中,三兩好友聚在一起,他年各自成為棟梁,卻也不曾相忘。此事無關金錢,情誼千金難換。
軍隊之中向來不拘小節,大院子弟自然也能學着父母快意恩仇,王健林的格局在其初出茅廬之時,便已讓無數先輩稱贊。
若無父親曾經戰場之上的拼死搏殺,哪裡能換來王健林的大院生活?
馬雲
世上總有人以“起跑線”為借口,讓孩子拼命學習。可真正的不輸在起跑線上,從來不是逼迫孩子,而是努力提高自己的格局,讓孩子未來有更優越的教育環境。
如若不能,至少如同馬雲、王健林父親一樣,做好自己,言傳身教,讓孩子把握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整天自怨自艾:為什麼我沒出生在終點?
此言此景,你我需共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