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金玉妍和衛嬿婉對待仆人的區别

金玉妍和衛嬿婉對待仆人的區别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3 20:47:44

金玉妍和衛嬿婉對待仆人的區别(螽斯門的來頭原來這麼大)1

金玉妍和衛嬿婉對待仆人的區别(螽斯門的來頭原來這麼大)2

清朝的娘娘們都是如何行禮的呢?

有沒有人注意到《如懿傳》裡面的一個小細節,就是妃子們在長街或者禦花園碰到的時候,行的都是撫鬓禮,而在室内,行的都是蹲安禮。

撫鬓禮就是右手指從眉上額頭至鬓角連撫三下,然後微微點頭目視對方。這樣的拜禮顯得娘娘們十分優雅,這是女子們對同輩行的禮。

金玉妍和衛嬿婉對待仆人的區别(螽斯門的來頭原來這麼大)3

一般這個禮,通常都在妃子們拜見皇後的時候,才能看到。蹲安禮也就是半蹲禮,也是女子的請安禮,雙腳平行站立,雙手微微扶膝,弓腰半蹲狀,會說給娘娘請安。

也有說這個叫萬福禮的,但是滿族女子是不行萬福禮的,萬福禮是漢人才行的禮。當然,遇到皇後或者太後,低位份的妃子為顯示恭敬,也會半跪下去,給高位分的人行禮,這個叫“深蹲”。

金玉妍和衛嬿婉對待仆人的區别(螽斯門的來頭原來這麼大)4

還記得如懿剛成為皇後的時候,如懿的額娘進宮看如懿,如懿先對她行了一個不常見的禮。這個叫抱腰禮,是滿族的大禮,是至親相見或者貴賓到來的時候,才會行的禮節。

行禮人單腿跪地,雙手抱住長者的腰部,将頭低下,受禮者也彎下腰來,雙手輕輕撫摸受禮者的頭。

金玉妍和衛嬿婉對待仆人的區别(螽斯門的來頭原來這麼大)5

如懿額娘之後給如懿行的“國禮”,就是叩拜禮,也就是叩頭,女性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然後頭緩緩伏至地上。

但等到喪儀的時候,這個手勢就完全反過來了,就是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了。還有一個就是“拉拉禮”,就像《甄嬛傳》中甄嬛和端妃,就經常這樣拉手問好。

金玉妍和衛嬿婉對待仆人的區别(螽斯門的來頭原來這麼大)6

當然宮女要侍奉那麼多人,需要注意的禮儀就更多了,她們見正三品以下的嫔妃,也就是貴人以下,以及比自己位高的宮人應該行躬身禮。

見正三品以上,也就是嫔以上,以及皇上和太後,行屈膝禮。

金玉妍和衛嬿婉對待仆人的區别(螽斯門的來頭原來這麼大)7

這也就是為什麼秀女們,進宮以前需要在家裡進行很長一段時間的學習禮儀,要不在皇上面前出了醜,輕則挨一頓罵,重則家族因此有一個家教不嚴的名聲,也會有一段時間她的家族,在衆人面前擡不起頭來。

金玉妍和衛嬿婉對待仆人的區别(螽斯門的來頭原來這麼大)8

螽斯門究竟有什麼講究,為何清朝嫔妃都如此信奉?

螽斯門經常在如懿傳和甄嬛傳中出現,其實它也叫蝈蝈門,但它也不是随便就這麼起個名字的,它可是有特别的含義的。

因為蝈蝈喜歡鳴叫,并且清朝的宮廷裡也十分喜歡養蝈蝈,特别是乾隆,每逢搞慶典的時候,他都會讓人在大殿的門外,挂一萬隻蝈蝈籠子,等他走進大殿的時候,一萬隻蝈蝈一起名叫,有“萬國來朝”的寓意。

金玉妍和衛嬿婉對待仆人的區别(螽斯門的來頭原來這麼大)9

而他的另一個意思,就十分受娘娘們的喜愛了,它還象征着多子多福。蝈蝈的繁殖能力可是很強的,一下子可以生好多個孩子,所以人們才用他來祈求可以多子。

而且在皇家,隻要是個太後,就會希望皇上能多多綿延子嗣,對于子嗣在皇家可是絕對不會松手的。

金玉妍和衛嬿婉對待仆人的區别(螽斯門的來頭原來這麼大)10

在《如懿傳》中,這螽斯門的用處,就更加的明顯了。衛嬿婉在給渣龍喝鹿血酒的時候,如懿趕過去勸誡,結果在永壽宮暈倒了。

就連嘉妃都說:“這永壽宮,是個什麼邪門的地方,這皇後是萬年不遇喜的身子,怎麼偏跪在永壽宮外面就有了。”

金玉妍和衛嬿婉對待仆人的區别(螽斯門的來頭原來這麼大)11

那這永壽宮到底有什麼魔力呢?

如懿之前雖然是因為戴了琅嬅送的手镯,才沒有身孕,但後來不戴好長一段時間了,也依舊沒有身孕,為何偏偏多在永壽宮呆了一會,就被查出懷了嫡子呢?

螽斯門正是處于永壽宮的西邊,而螽斯門所對應的西二長街也被稱為“生子大街”。這個長街的最北端,就是與螽斯門對應的百子門,同樣也是寓意着子孫昌盛。

金玉妍和衛嬿婉對待仆人的區别(螽斯門的來頭原來這麼大)12

還有你們注意到了嗎?永壽宮的隔壁就是太極殿,也就是啟祥宮,這裡是金玉妍住的地方。

金玉妍是渣龍後宮前期最能生的,不僅生下了皇上登基後的第一個孩子,還有皇八子、皇九子和皇十一子。

金玉妍和衛嬿婉對待仆人的區别(螽斯門的來頭原來這麼大)13

而永壽宮的衛嬿婉,除了生下了未來的皇上,還有其他三個兒子和兩個女兒。不得不說這個螽斯門的威力,可真是大得很啊!

“一耳三鉗”是必須要随時佩戴的嗎?

金玉妍和衛嬿婉對待仆人的區别(螽斯門的來頭原來這麼大)14

我們在看清宮劇的時候,就經常看到妃子們一個耳朵上帶着三個耳環,由此感到奇怪,難道一個耳朵打三個耳洞是為了好看嗎?其實并不是。

一耳三鉗其實是滿族的一種舊俗,女孩出生後,一個耳朵上穿三個耳洞,再帶上三個耳鉗,也就是耳環。

金玉妍和衛嬿婉對待仆人的區别(螽斯門的來頭原來這麼大)15

宮廷富人,用金銀裝飾,不太富裕的就戴銅圈。這也是滿人入關後,有别于漢族女人的裝飾。

但其實在乾隆的時候,乾隆自己就有提到過,旗人必須戴一耳三鉗,而包衣選上來的秀女,都要一耳一鉗。更甚的乾隆年間,一個耳朵上帶四五個的都有。

金玉妍和衛嬿婉對待仆人的區别(螽斯門的來頭原來這麼大)16

但一耳三鉗并不是經常佩戴的,一般女子也隻是會佩戴一個耳墜。

就像《如懿傳》琅嬅作為皇後,佩戴三鉗的時候比較多,高晞月也經常戴,雖然她是漢人,但後來被渣龍擡了旗,所以入了宮之後也開始佩戴三鉗。

其實隻有正式冊封過的嫔妃,才有資格佩戴三鉗,就像渣龍在大封後宮的時候,妃子們在冊封典禮上,穿着朝服,就帶的三鉗。

金玉妍和衛嬿婉對待仆人的區别(螽斯門的來頭原來這麼大)17

又或者是相對大一點的場合,就像是如懿被冊封為皇後的時候,每個妃子都穿着朝服,也同樣都帶着三鉗。

但是朝服嫔以下是沒有資格穿的,所以阿箬再被封為貴人的時候,她不僅沒有朝服可穿,而且也沒有佩戴三鉗。

金玉妍和衛嬿婉對待仆人的區别(螽斯門的來頭原來這麼大)18

還有豫妃,在封妃的冊封禮前,她穿上了朝服,一開始本來以為她也戴了三鉗,但仔細一看,卻是隻有一個耳飾下綴着三串珠子。

她帶在這種時候,帶上這樣的耳飾,可能是因為她一直自诩未來可是要做皇後的,可她卻是蒙古來的妃子,所以才會搞一個像三鉗的耳飾佩戴。

金玉妍和衛嬿婉對待仆人的區别(螽斯門的來頭原來這麼大)19

而且這個耳鉗帶什麼材質,也是有要求的,太後和皇後每鉗都有兩顆一等東珠,皇貴妃和貴妃則是二等,依此順下。

所以這耳鉗不僅能區分滿人和漢人,還能看出地位的高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