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之下,似乎文人皆會吟詩作對,無數的大文豪同台合唱,共同演繹出了被後世傳誦的一出精彩的舞台劇。
在這個大舞台之上,人人都是作詞家,從他們口中吟誦出的古詩詞,幾乎篇篇都令人拍案叫絕。
如果想要全部将這些詩人羅列出來,那将是一件大工程,即便是将那些知名的詩人全部說出來,都極為費事。
既然說到了唐朝的詩人,那麼大李杜和小李杜則是相當出彩的存在的,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他們永遠閃爍着無法被遮擋的光芒。
那麼如果做個比較的話,在這四人中,究竟誰的文學成就更高?
這個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畢竟他們的詩歌各有各的特點,寫作風格也各有不同,比如說李白是灑脫的,杜甫是憂郁的,杜牧是香豔的,而李商隐卻是獨樹一幟的。
李商隐是整個盛唐時期為數不多刻意追求詩詞美的大詩人,尤其是他的七言律詩,可以說是唐朝詩歌發展史上的第二座裡程碑。
李商隐心靈善感,而又一往情深,他的詩歌不僅表露晚唐士人的傷感哀苦,還表現出了對愛情的執著,尤其是他筆下的愛情詩,随便挑出來一篇都能讓戀愛中的男女感觸頗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究竟什麼樣的過往,能讓李商隐如此用情,這似乎不重要,重要的是李商隐不僅會寫情詩,還會寫哲詩,他能以身邊的景物,寫出令人深思的哲理,比如說: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
這句詩很出名,也很好理解,但是其中的2個字,卻被誤解了近1000年,究竟是哪兩個字,我們一起來看。
李商隐仕途不順李商隐自幼聰明,五歲的時候便能背誦經書,七歲的時候已經能舞弄筆硯,隻是他的童年也談不上幸福可言。
在他還不到十歲的時候,父親便去世了,為了謀生,母親便帶着他回到了家鄉,由于他是家中長子,身上所肩負的擔子就非常重,為了貼補家用,他還時常為旁人抄書。
家鄉的一位堂叔,覺得李商隐是可塑之才,便教導他研習經文,李商隐深知讀書不易,便更加珍惜這種機會,在他的刻苦努力之下,十六歲便已才氣逼人。
後來李商隐舉家遷往了洛陽,結識了白居易、令狐楚等人,在令狐楚的賞識下,李商隐得以入幕為巡官,盡管如此,他并沒有放棄應試,隻不過他的科舉之路卻并不坦蕩,接連名落孫山。
開成二年,李商隐在令狐楚兒子令狐绹的延譽下,終于中了進士,在令狐楚去世之後,應泾原節度使王茂元覺得李商隐很不錯,不僅将他聘為幕僚,還将女兒嫁給了她。
但是李商隐沒有想到的,這樁婚姻卻将他拖入了牛李黨争的政治漩渦之中。
隻不過李商隐的處境更為尴尬,一來王茂元屬于“李黨”,而令狐楚則屬于“牛黨”,被兩邊排擠的李商隐,還背上了背叛恩師、另攀高枝的黑鍋。
在唐朝時期,取得了進士并不意味着能立即得到官職,還需要由吏部進行再次考試選拔,而李商隐則直接在複審中被除名了。
一年之後,李商隐才得到了一個校書郎的小小職位,後來雖然被調任弘農縣尉,但終究還是不受重用。
李商隐寫下《樂遊原》憤而辭官,這是很多文人的傲骨,李商隐也不例外,他覺得當這種官,實在是太憋屈了,便回家閑居去了,至于為何他的嶽父王茂元沒有幫助李商隐升遷高職,或許是因為王茂元也在牛李黨争的漩渦中嗅到了危機。
在家閑居三年之後,李商隐重新進入了秘書省,就在李商隐打算大展拳腳時,母親卻病逝了,而在李商隐在家守孝的這三年裡,是李德裕執政的黃金時期,他極為賞識李商隐,可是李商隐卻錯過了。
等到李商隐守孝結束後,李德裕也失勢了,沒多久之後,王茂元也去世了,這也就意味着,在政治上,李商隐徹底失去了依仗,而他想要大展抱負的一腔熱血,最終隻能遺憾收場。
再後來李商隐在官職上又有了幾次變遷,但終究沒有太大的作為,以至于後來還過上了窮困潦倒的生活。
經過多次碰壁,李商隐終于悟出了官場上的升遷奧秘,于是他便寫信給已經進入權力中心的昔日好友令狐绹,隻不過他的請求卻遭到了拒絕,李商隐心灰意冷。
大中五年,已經38歲的李商隐,接到西川節度使柳仲郢的邀請去了四川任職參軍,在去往的途中,李商隐途徑樂遊原,他看着夕陽西下的美景提筆寫下:
向晚意不适,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
“隻是”二字的正解在我們現在的人印象中,這首詩是相當簡單的,而意思也沒有任何晦澀之處,就是寫了李商隐在傍晚的時候心情十分不好,于是他便獨自驅車去遊覽樂遊原。
他看着夕陽西下的良辰美景内心十分舒暢,隻不過那時候已經接近黃昏了,着實令人惋惜。
而這首詩中的“隻是”,也被我們想當然地理解為轉折詞,覺得是李商隐在為無力挽留美好事物所發出深長的慨歎。
但是近年來卻有了另外一種解讀,這種解讀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支持,“隻是”二字并不是用來轉折,而是一種理性的解釋說明,即:正是、因為的意思。
所以這句詩正确的理解應該是:夕陽是無限美好的,這種美景正是因為接近了黃昏才得以看到的。
而我們深入考證這首詩的相關資料,便能發現,其實在明清時期,就已經有了這種說法,很多資料也顯示在晚唐時期,“隻是”二字确實有“因為”的意思。
比如說李商隐的另外一首詩:
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比如白居易寫的:
少有人知菩薩行,世間隻是重高僧。
再比如姚合寫的:
閑人隻是愛春光,迎得春來喜欲狂。
這些詩句中的“隻是”,都是“因為”的意思,此外還有很多這樣的詩句,我們也不在一一列舉了。
縱觀李商隐的一生,他去世時45歲,按理不應該有歲月遲暮之感,雖然一生坎坷,但他卻執著于事業、積極向上,因此,“隻是”不應該是轉折的意思,畢竟這樣與他的人生态度不相符合。
而将“隻是”理解為“正是、因為”的意思,則一切都說得通了,所以這兩個字是被誤解了1000餘年,由此不得不感歎,漢字的博大精深!
參考資料:《舊唐書》、《詩詞鑒賞》等。
(圖網,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