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是曆史留給我們的禮物,通過文物可以找尋已經逝去的曆史,在時間的不斷沖刷下,很多文物都躲藏起來。随着人類活動的腳步,逐漸有不少的文物被發現,現在普遍的文物保護意識都增強不少。
現在的文物基本都是放在博物館中進行保存,這樣既能夠保護文物不受到損害,也能讓人們參觀文物,可以說是非常好的方式。還有一些文物是在私人收藏家的手中,收藏家除了個人愛好之外,還有賺錢的心理存在。
文物這麼搶手,卻有露天擺放的文物,這是為什麼呢?
這些露天擺放的文物就是黃河鐵牛,黃河鐵牛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開元鐵牛,因為這些文物是在唐朝的開元年間制造的,所以有了這樣的稱謂。
黃河鐵牛的鑄造時間是在開元年間,計算起來距今已經有1000多年,可以說是珍貴的曆史古董。從名字就可以看出,黃河鐵牛是用鐵來鑄造的,當時鑄造師傅的工藝水平是非常高的。
不論是在遠處看還是湊近了看,鐵牛的神态都會讓人感到驚奇。這些黃河鐵牛仿佛是活生生的牛,全部都卧在那裡,鐵牛的眼睛非常大,炯炯有神,并且在細節上,鐵牛額前還有很多漂亮的花紋,整個鐵牛看起來就像是工藝品一樣,非常漂亮。
早在四十年代的時候,當地的農民就知道有鐵牛,因為鐵牛還沒有全完陷進水裡,甚至人們還可以摸到鐵牛的牛角。後來到了五十年代,鐵牛随着河沙的堆積越來越向下沉,當時已經陷進去兩米多的深度。
時間來到八十年代,為了避免黃河鐵牛徹底消失在河沙中,決定将鐵牛從河中取出來。經過一番努力,黃河鐵牛重新站上河岸,此時面臨一個大問題,就是黃河鐵牛的保存問題,衆所周知,鐵制品很容易生鏽。
黃河鐵牛的作用是什麼呢?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但一直以來也是一個問題河,黃河的水患給曆朝曆代都帶來嚴重的災難,每次黃河決堤都會讓老百姓陷入家破人亡,對朝廷來說也是需要大量的銀子來赈災。
唐玄宗時期,為了減少黃河對沿河百姓的禍害,唐玄宗命令工匠鑄造了八隻大鐵牛,在黃河兩岸各放置四個。黃河鐵牛的作用是按照五行相克的說法來鎮河的,看似有些迷信的成分,其實也不全是,黃河鐵牛還能給黃河邊上的蒲津橋作為壓尾。雖然黃河水患也沒有明顯改善,但古人的智慧真不是全部迷信。
在曆史上,黃河曾經多次改道,唐玄宗時期鑄造的黃河鐵牛也因為改道而沉入泥沙中,在1989年時,人們從黃河中隻撈出來了4隻。
黃河鐵牛非常珍貴的文物,價值不菲,但是隻能選擇露天擺放,因為文物專家們為此也發愁。專家們也想保護從泥沙中撈出來的黃河鐵牛,但是并不知道該從哪裡入手。
首先,黃河鐵牛非常重,并且體積龐大,想要給鐵牛找到一個合适的位置并不容易。
如此價格昂貴的開元鐵牛為何不對其加以保護,反而直接露天擺放,不怕賊惦記嗎?專家們也不是不想保護,隻是不知道從何下手,不敢輕易下手。要知道這些鐵牛的重量非常的高,體積又非常的大,想給他們找到一個安放的位置極為不易,也沒有更好的保護措施和方法。
專家們也曾經采用過各種方式,可是并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反而還對其造成了一定的損害,甚至還出現了生鏽的情況,所以在沒有尋找到其他更為好的保護措施或者方法之前,就隻能讓它們暫時露天擺放,專家們不敢再随意保護了,生怕弄壞了。
就目前來看,黃河鐵牛的狀态還算不錯,雖然當年打撈時也有部分生鏽的痕迹,但好在當年鑄造工藝夠好,鐵牛質量過硬,短期内這些鏽迹還不會擴大範圍,并不會危害鐵牛主體。所以當下最好的保護辦法,就是不做任何幹預,免得幫了倒忙。
而關于小偷惦記的這些事就更不用擔心了,要知道專家們都無法保護,更何況這些小偷呢?再加上它的噸數如此之大,一般的小偷是無法将其偷走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