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的食物禁忌中,“發物”是一個高頻詞彙。
所謂發物,通常是說,在吃了這種食物後會誘發或者加重某些疾病。
而曆代中醫在診治的過程中,也常常會叮囑患者哪些“發物”不能吃。
這些進入”發物”名單的食物就包括:
蝦、螃蟹、黃魚、帶魚、扇貝、蛏子……
雞蛋、小麥、牛奶、大豆、花生……
番茄、茄子、菠菜、辣椒……
桃子、櫻桃、荔枝……
酒、醬油……
你可以看到,“發物”遍及各類食物;
不管是主食、海鮮、蔬菜、水果、還是調料,都有可能落入發物的範疇。
但可惜的是,曆代的醫藥家對發物缺乏一個系統的歸納和總結。這樣一來,似乎就成了“隻要你願意,任何食物都可以是發物。”
但發物畢竟是前人經驗的總結,大概率是有其道理的。
那麼,“發物”究竟是怎樣一類食物呢?中醫是如何認識發物的呢?
01
發物究竟是什麼?
其實“發物”來源于許多中醫典籍。
《本草綱目》中記載:“羊肉大熱,熱病及天行病、瘧疾後,食之必發熱緻危。”
“凡服藥,不可雜食肥豬犬肉,油膩羹鲋,腥臊陳臭諸物;凡服藥,不可多食生蒜、胡荽、生姜、諸果、諸滑滞之物。”
據說明朝開國後,開國皇帝朱元璋害怕功臣造反,開始謀劃誅殺功臣。剛好大将徐達患有背瘡,忌食“發物”鵝肉,朱元璋便下令賜予徐達一盤鵝肉,徐達吃後病發身亡。
發物與其他飲食禁忌不同之處在于具有發的特性,它是由内到外,由小到大,由無到有,由靜到動的變化,發物也具有溫、熱、辛、甘等陽性的四氣五味屬性。
從中醫角度,所謂的“發”,可以理解成“誘發、引發、助發”。原本有慢性疾病的人,體内存有“伏邪”,如果吃了“發物”,就可能誘發原有的慢性病,導緻疾病反複發作。
02
現代醫學到底有沒有“發物”?
浙江中醫藥大學發表在中華中醫藥雜志上對“發物”做了一個簡單的闡述:凡是能引起目赤、口幹、牙龈腫脹、大便閉結等症狀的食物,都為“發物”,例如香菇、韭菜、金花菜等。
人體的免疫力,重要的組成就是血壓中的“免疫球蛋白”,發揮着對抗疾病的作用。
聽到這個名稱,就知道“免疫球蛋白”的構成需要機體攝入足夠的蛋白質。但是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牛羊肉、魚蝦,都是所謂的“發物”! “發物”幾乎囊括了大部分營養豐富的食物。
這不是免疫力和“發物”相互矛盾了麼?
03
“發物”和“忌口”,有什麼區别?
其實,“發物”最早來源于傳統醫學和民間習俗而總結出來的“忌口”,在中醫看來,不同的病症對應不同的食物忌口。
比如說:
1、腹瀉、便秘、胃腸功能不好的患者,少吃蔥、姜、蒜等辛辣和糯米、油炸食品、燒烤、堅果等食物;
2、過敏的患者(如荨麻疹、濕疹),需要暫時告别海鮮、魚、蝦、蟹、雞蛋等食物;
3、痛風的患者,更要減少嘌呤含量高的食物,比如海鮮、豆類、紫菜、香菇等等;
4、糖尿病患者,就不要吃澱粉、米飯、甜品等升糖水平高的食物。
其實,所謂的忌口就是在特定疾病期間,不吃特定的食物,沒有絕對的“忌口”!
04
按照性能,發物可分為這七類
發熱之物
指使人體産生火熱性現象的食物,如蔥、姜、韭菜、胡椒、羊肉、狗肉等溫熱、辛辣易助熱上火的食物。
這類發物對于熱性體質、陰虛火旺者不适合吃;對于結核病患者以及傷口有炎症的人也不适合;發熱口渴、大便秘結之人不宜食用。
但對于寒性體質(即陽虛體質)者來說,吃這些發熱的食物往往有驅寒益陽的作用,有助于驅除體内的寒氣。
發風之物
如海鮮、魚、蝦、蟹、雞蛋、香椿芽、鵝等易使人生風、疾病擴散、加重皮膚病變(如荨麻疹、濕疹、丹毒、瘡癰疔疖等)的食物。
患有荨麻疹、濕疹、中風等疾病,或患有過敏疾病者不宜食用。另外,海鮮對于痛風患者來說是發物,容易誘發疾病。
不過,蝦等海鮮對于不過敏的人來說,因其富含優質蛋白質,是良好的營養物質。
發濕熱之物
指影響脾的運化,助濕化熱的食物,如饴糖、糯米、豬肉等。對于脾胃虛弱、痰濕體質等人群,濕熱發物都不适宜多吃。患有濕熱、黃疸、痢疾等疾病者應忌食。
中醫講“甘能令人中滿”、“膏粱厚味,足生大丁”,甜食會影響脾胃功能,油膩易生濕熱,而産生疔瘡。
痰濕體質的人一般比較胖,容易困倦,舌苔多白膩。因為這種濕熱之類的發物較難消化,多食容易引起濕滞,引發脾胃不适和其他症狀。
但是,濕熱發物并非絕對不好,例如糯米對于中氣不足的虛弱人群有一定補益作用。
發冷積之物
指具有寒涼的特性,容易損傷人體陽氣,導緻脾胃、心肺、肝腎等髒腑陰寒加重而導緻洩瀉、冷痛、咳嗽、胸痹等病症,如西瓜、柿子、冰糕、冬瓜、四季豆、莴筍等食品。
一般脾胃虛寒、寒症體質等人群不宜多吃。但是對于濕熱體質的人群,冷積發物是比較好的降火良方,尤其在夏季,但是也不宜多吃,以免過度傷陽。
發燥之物
指可使人體産生幹燥津液不足的食物,既具有火熱的性質、又具有傷津液的特征,如炒幹果中炒闆栗、炒花生、炒瓜子等。
發動血之物
指能傷絡動血的食物如胡椒、辣椒、桂圓、羊肉、狗肉、白酒等。
此類食物多具溫熱性質,易迫血外出,如血熱上沖的衄血、吐血、咯血,或血熱下注的痔瘡、月經過多、血尿等。
一般對于各種出血性疾病,如崩漏帶下、月經過多等病症的患者不适合食用。
雖說吃山楂開胃,但生山楂開胃活血,可誘發流産,所以妊娠期間山楂就是動血發物。
不過,這些食物有非常好的通經活絡、活血化瘀的療效,可用于防治血瘀型頭痛、肩周炎及部分種類的風濕性疾病。
發滞氣之物
如豆類、薯類、油膩食品、油糕、荞面、莜面、芡實、蓮子、芋頭、紅薯等,這類發物有滞澀阻氣的作用,不易消化會導緻氣機阻滞不暢,産生胃脹、腹脹。
特别是對于脾胃虛弱者,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腹脹、沒胃口等症狀。
不過,這些食物不少都有固腎澀精、補脾止洩的功效。對于脾虛型腹瀉或者腎虛早洩的人群有一定的食療效果。
發光敏性食物
指那些容易引起日光性皮炎的食物,如莴苣、茴香、苋菜、荠菜、香菜等。
這些食物不大量食用不會出現不良反應,但過敏體質人群要少吃。
發物的範圍其實很廣泛,幾乎涉及大家日常飲食的方方面面。與其對發物警惕,不如好好認識發物,正确吃發物。
因為隻要懂得如何結合自己的症型吃“發物”,一樣能達到養生防病的功效。
#究竟有沒有“發物”##發物##飲食健康##健康解密##頭條#
更多養生資訊,歡迎關注素問健康管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