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與中國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關系,每至端午節之際,人們總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稈枯後的株體泡水熏蒸以達消毒止癢,産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艾草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
《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藥,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針灸.故又被稱為“醫草”,現在台灣正流行的“藥草浴”,大多就是選用艾草.
藥草浴
全草有調經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濕之效.治月經不調﹑經痛腹痛﹑流産﹑子宮出血, 根治風濕性關節炎﹑頭風﹑月内風等.因它可削冰令圓,又可炙百病,為醫家最常用之藥.
現代實驗研究證明,艾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葉湯
艾草具有一種特殊的香味,這特殊的香味具有驅蚊蟲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門前挂艾草,一來用于避邪,二來用于趕走蚊蟲.長期使用艾草葉的副作用:如果揮發油(香味成分)使用過多,對神經會有抑制.
驅蚊蟲的功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